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基因工程研究中构建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侯选基因疫苗,并评价其诱导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5/12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二室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柯萨奇B2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毒粒蛋白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构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选择3周龄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对小鼠进行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免疫;空载体对照组对小鼠进行pcDNA3免疫;磷酸盐缓冲液组:对小鼠进行磷酸盐缓冲液免疫,每组10只。每组免疫时间和接种量、接种方法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pcDNA3、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小鼠后2,4,6,8周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结果:①获得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基因免疫质粒,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②免疫后6,8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免疫后4周(A450:0.153±0.013,0.150±0.011,0.142±0.014,P<0.01,0.05);免疫后4周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组柯萨奇B2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0.120±0.007,0.119±0.009,P<0.01)。结论:pcDNA3-柯萨奇B2病毒毒粒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做为候选基因疫苗,以基因免疫的角度参与心脏基因工程研究,有望为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起到一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黄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干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生黄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2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生脉饮(人参:五味子:麦冬=1:2:1)与总黄酮按不同比例制成1:1、1:2合剂.将180只昆明种小鼠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6组:生脉饮治疗组、1:1液治疗组、1:2液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0只。生脉饮治疗组、1:1液治疗组、1:2液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腹腔注射1000TCID50/0.1mE的柯萨奇B组病毒0.1mL,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RPMI 1640维持液0.1mL,1h后生脉饮治疗组、1:1液治疗组、1:2液治疗组灌胃给药,0.2mL/10g,阳性药物对照组利巴韦林0.1mL/10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次/d,持续给药10d。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观察生黄合剂对模型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率、心肌病理损害及心肌酶的影响。结果:1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各组生存率比较:生脉饮治疗组、1:1液治疗组、1:2液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50%,79%,67%,33%,25%,χ^2=40.11,P〈0.005);生脉饮治疗组与1:1液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46,P〈0.05),1:1液治疗组和1:2液治疗组分别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χ^2=10.24,χ^2=5.33,P〈0.05)。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在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病理改变。生脉饮治疗组与1:1液治疗组小鼠的心肌病理积分低于病毒对照组(0.80&;#177;0.45,0.40&;#177;0.55;2.40&;#177;1.14,P〈0.05)。各治疗组小鼠血清心肌酶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肌酸磷酸激酶:(16.26&;#177;2.89),(13.41&;#177;1.81),(16.90&;#177;3.42),(17.33&;#177;3.31),(25.03&;#177;3.50)mkat/L,P〈0.0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10.72&;#177;2.69),(10.41&;#177;2.03),(10.30&;#177;2.72),(15.14&;#177;2.92),(24.25&;#177;3.28)mkat/L,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所试药物对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鼠均有保护作用,1:1液治疗组、1:2液治疗组对感染鼠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要好于阳性药物利巴韦林对照组,尤其是1:1液治疗组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215;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 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77;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177;2.5)%,空白对照组为(79.2%&;#177;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177;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177;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177;3.0)个/高倍视野,P〈0.05],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 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兴莲  黄星原  张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2-6624,i00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活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lx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ls,VMC)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柯萨奇病毒B3(the 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第7,14和21天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活化和MCP-1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含量。结果:①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中NF-κB活化、MCP-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lt;0.01),第14天达高峰,阳性信号指数分别为(38.28&;#177;8.25)和(2s.47&;#177;4.36),且与心肌病变呈正相关。②感染组小鼠MCP-1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第14天的表达量(0.74&;#177;0.17)大于第7天(0.55&;#177;0.13)和21 d(0.24&;#177;0.06)。③感染组小鼠MCP-1表达增加与NF-κB活化呈正相关(r=0.685,P&;lt;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血清MCP-1含量明显增加(P&;lt;0.001),第14天达高峰(20.464&;#177;3.347),且与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水平一致。结论:MCP-1能调节炎性细胞至受损心肌组织中,降低了心脏功能,可能在VMC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其表达至少部分通过NF-κB的活化来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复性低氧暴露对小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3基因表达水平及其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取健康雄性Balb/C近交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缺氧0次组、缺氧1次组、重复缺氧3次组和重复缺氧5次组,每组10只。在室温18-22℃条件下,建立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依次记录5次的小鼠缺氧耐受时间;采用定量反向转录-聚合酶链式方法,观察急性重复性低氧对小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4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缺氧耐受时间:小鼠在第1,2,3,4,5缺氧密闭罐中的平均缺氧耐受时间分别是18,51,95,111和122min。②葡萄糖转运蛋白1mRNA水平比较:海马部位缺氧1次组、重复缺氧3次和5次组的吸光度分别是缺氧0次组的[(1.46&;#177;0.15),(2.08&;#177;0.24),(1.25&;#177;0.25)]倍;以上3组皮质部位的吸光度分别是缺氧0次组的[(2.05&;#177;0.76),(2.24&;#177;0.65),(1.62&;#177;0.66)]倍:③葡萄糖转运蛋白3mRNA水平比较:海马部位缺氧1次组、重复缺氧3次和5次组的吸光度分别是缺氧0次组的[(167&;#177;0.26).92.40&;#177;0.21),(1.66&;#177;0.37)]倍;以上3组皮质部位的吸光度分别是缺氧0次组的[(2.38&;#177;1.01),(2.87&;#177;0.85),(1.92&;#177;0.52)]倍。结论:急性重复性低氧暴露可大幅度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改变小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3基因表达水平,并启动其低代谢机制而产生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msgroupBtype3,CVB3)是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防治措施。我们将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chemokine,MIC)基因和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B亚单位基因分别与CVB3VP1基因融合构建DNA疫苗pcDNA3/MDC-VPI和pcDNA3/SYxB—VPI,免疫小鼠,用7LD30CVB3致死攻击,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柯萨奇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淀粉样β蛋白42疫苗接种可以诱导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产生特异性抗淀粉样β蛋白42抗体,清除其脑内的淀粉样β蛋白沉积,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肽疫苗预防接种对APPSWE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脑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04/2004—02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脑研究室进行。5月龄APPSWE转基因小鼠32只,购自美国Taconic company,在本室繁育成功。实验随机分成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每组8只。干预: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疫苗配伍MF59佐剂,基础接种采用皮下注射,加强接种采用鼻黏膜免疫,共接种8个月。疫苗接种前用Y迷宫作行为学测试,接种后用Morris水迷宫作行为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过平台次数,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结果:疫苗接种前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APPSWE转基因小鼠Y迷宫作行为学测试10次中正确反应的次数分别为7.50&;#177;0.81.7.06&;#177;0.71.7.19&;#177;0.91.7.50&;#177;0.86,各组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疫苗接种8个月后,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小鼠定位航行试验8个单元训练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67.3&;#177;2.8)s,(23.6&;#177;1.6)s,(26.4&;#177;2.0)s和(36.5&;#177;2.2)s,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1.1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45组和淀粉样β蛋白36—42组小鼠空间探索试验穿过平台次数分别为0.71&;#177;0.29,8.14&;#177;1.37,7.28&;#177;1.34和3.29&;#177;0.67,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分别为[24.3&;#177;2.9)%,[50.6&;#177;11.6)%,[49.9&;#177;9.3)%和(35.4&;#177;7.0)%,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分别为(46.4&;#177;7.3)%,(11.6&;#177;3.9)%.(14.4&;#177;2.6)%和(25.8&;#177;3.3)%,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45组,淀粉样β蛋白36.42组较对照组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多、第一象限游泳距离百分率升高和20%边缘区游泳距离百分率降低,其中淀粉样β蛋白42组、淀粉样β蛋白45组,淀粉样β蛋白36—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淀粉样β蛋白42及其亚单位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减轻APPSWE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李丽丽  张烁  关振中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94-95,i00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血管收缩作用的内皮素及内皮素A受体mRNA。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完成。选用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腹腔注射嗜心肌柯萨奇B组病毒3型制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半定量检测病毒感染后即刻,9,14及21d小鼠心肌中的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毒感染后即刻及感染后14d心肌中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①病毒感染后14d心肌中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后即刻(0.672&;#177;0.0828,0.501&;#177;0.085,q=4.888,P&;lt;0.05)。病毒感染后7,21d心肌中内皮素A受体mRNA的表达高于感染后即刻,但无明显差异(q=1.471,3.089,P&;gt;0.05)。②病毒感染14d后心肌中内皮素表达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后即刻(0.034477&;#177;0.017676,0.00288&;#177;0.001768.τ=4.3568,P&;lt;0.05)。结论:内皮素系统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姚素艳  张宝云  郑德宇  金英  刘卓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34-136,i0001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龄的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用培养基继续培养。淀粉样β蛋白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经老化处理的终浓度为10μmol/L的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在加入淀粉样β蛋白的同时加入10,100,500μmol/L,lmmol/L的阿魏酸钠共同孵育。培养48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Griess反应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的生成量。结果:3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淀粉样β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154&;#177;14.85),(1755&;#177;4.84)ng/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量[(238.05&;#177;6.21).(186.90&;#177;7.44),(117.55&;#177;8.08),(71.77&;#177;10.50)ng/L,P〈0.01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量:淀粉样口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04&;#177;6.16),(26.10&;#177;3.25)μmol/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的量[(69.80&;#177;4.96),(54.52&;#177;345),(43.88&;#177;4.04),(33.83&;#177;3.13)μmol/L,P〈0.01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只有零星细胞染色阳性;而淀粉样β蛋白组多数细胞胞浆被染成黄褐色。各剂量组的阿魏酸钠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由淀粉样β蛋白激活巨噬细胞造成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也相应增加。②阿魏酸钠通过其抗炎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淀粉样β蛋白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从而使巨噬细胞生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2—05/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从3只成人杂交犬髂骨取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将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狗骨髓基质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四唑盐、对硝基苯磷酸盐检测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D重组质粒pcDNA3-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第7,14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②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③培养后第6,8,10,12天,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多[转染组碱性磷酸酶为(428.09&;#177;96.67),(565.11&;#177;94.17),(562.94&;#177;39.17),(596.45&;#177;30.17)nkat,对照组碱性磷酸酶为(363.57&;#177;20.67),(536.44&;#177;11.42),(537.11&;#177;96.83),(548.10&;#177;92.34)nkat;转染组细胞蛋白合成为1.41&;#177;0.23,1.46&;#177;0.24,1.59&;#177;0.33,1.74&;#177;0.26;对照组细胞蛋白合成为0.82&;#177;0.11,0.83&;#177;0.09,0.85&;#177;0.06,0.91&;#177;0.091。④透射电镜可见转基因细胞内质网增多,线粒体致密,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则减少。 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1.
百草胶囊对大鼠体质量、血脂、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百草胶囊的通便和降血脂作用。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成小鼠便秘模型,用高脂饲料造成大鼠高脂模型,分别观察百草胶囊的通便功能及降血脂作用。结果:百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的墨汁推进率分别为(66.9&;#177;17.9)%,(66.3&;#177;12.9)%,(53.3&;#177;6.6)%,(68.5&;#177;7.9)%,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38.3&;#177;7.3)%(t=5.69,7.05,5.87,10.87,P&;lt;0.01)。高剂量组粪便粒数及重量分别为(27.8&;#177;11.4)粒和(0.48&;#177;0.23)g,均大于模型对照组(9.6&;#177;5.0)粒和(0、18&;#177;0.10)g(t=2.55,P&;lt;0.05,t=5.09,4.64,4.15,4.31,P&;lt;0.01)。百草胶囊明显促进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增加小鼠所排粪便的粒数和重量,并缩短小鼠首便时间。百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分别为(2.40&;#177;0.36),(2.28&;#177;0.34),(2.38&;#177;0.45)mmol/L,均低于高脂对照组(3.854&;#177;0.67)mmol/L(t=2.064,2.13l,P&;lt;0.01)。血清三酰甘油分别为(0.39&;#177;0.08),(0.38&;#177;0.10),(0、33&;#177;0.12)mmol/L,均低于高脂对照组(0.54&;#177;0、15)mmol/L(t=2.101,2.079,P&;lt;0.01)。高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4&;#177;0.11)mmol/L,高于高脂对照组(0.54&;#177;0.07)mmol/L(t=2.086,P&;lt;0.01)。百草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大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论:百草胶囊具有润肠通便和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间质干细胞的多向潜能性研究目前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至不同定位组织后是否有向其组织分化并产生相应的功能?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脑皮质缺血性梗死灶的周围,观察其向神经分化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广州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材料:实验于2002-11/2003-11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完成。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t,随机分为造模的梗死组32只和不造模的对照组16只。梗死组又随机分成移植组16只和磷酸盐缓冲液组16只;以前囟为参考点,尾侧3mm旁开1.5mm,深度2.0~3.0mm,分别移植5μL(5&;#215;10^4L^-1)间质干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方法:从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胸外科手术中摘取的肋骨骨髓中分离、纯化而获得的间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各组大鼠在移植后第2,6周末麻醉,对标本移植部位进行25μm连续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的表达,评估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随机抽取移植组8只大鼠,磷酸盐缓冲液组8只大鼠,在移植前和移植后2,6周末用横木行走试验评分法观察大鼠全身状态和反应能力。对照组16只大鼠与移植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同时测评。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脑皮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的表达。②横木行走试验评定大鼠运动功能。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第2周末移植间质干细胞位置可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表达呈现阳性。第6周末移植间质干细胞位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表达也呈出阳性。而磷酸盐缓冲液组相应注射部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表达均为阴性。②对照组无明显神经症状,评分均为9分。移植2周后,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6.7&;#177;0.9)分,(5.3&;#177;1.0)分,(P&;lt;0.05)]。移植6周后,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也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8.9&;#177;1.1)分,(7.2&;#177;0.8)分,(P&;lt;0.05)]。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在中枢神经系统有趋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表达了某些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特性。移植组大鼠横木行走试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并显示出明显的神经功能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造血细胞嵌合体供者诱导异种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动物作为异种组织、器官移植的供者,诱导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宫内胎鼠移植加新生鼠肝内注射的方法制作人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动物模型,非嵌合体对照以同法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②周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三色标记检测嵌合体大鼠体内人源性细胞和补体调节蛋白,并对hCD45/SSC设门时不同区域内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析。③用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评估嵌合体鼠异种移植免疫适应性。与非嵌合体鼠进行比较;并对嵌合体鼠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和外周血补体调节蛋白地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①随机选择嵌合体大鼠14只。非嵌合体大鼠8只进行研究。②嵌合体鼠骨髓、脾脏和心脏中有人源性B2微球蛋白阳性细胞和hCD55,hCD59抗原存在,外周血中hCIM5。细胞的比率为(6.69&;#177;4.51)%。选择hCD45/SSC设门时,hCD45^+细胞区域中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占门内细胞数的(53.69&;#177;18.23)%和(31.8&;#177;27.5)%,占全细胞总数的(2.0&;#177;32)%和(0.74&;#177;0.59)%,与全细胞区域内hCD55和hCD59阳性细胞百分率[(4.11&;#177;2.83)%和(2.82&;#177;1.3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7~-3.7,P〈0.05)。③嵌合体组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反应显著低于非嵌合体组[(20.85&;#177;15.03)%,(60.70&;#177;21.08)%,t=-3.924,P〈0.01]。④嵌合体大鼠的淋巴细胞毒试验结果与外周血hCD55+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2=0.637,P〈0.05)。 结论:人脐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大鼠的骨髓、外周血、脾脏和心脏有人源性细胞分布,嵌合体内异种补体调节蛋白的存在。可能是造血细胞嵌合体供者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臂丛损伤修复中脊髓前角胶质纤维酸性蛋自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年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其中对照组5只,实验组60只。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组(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离断组(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组(C组)。术后1,3,7,14d采用联合行为评分对各组大鼠的神经缺失症状进行评分;评分后取C7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选用大鼠65只,其中实验组中C组术后12d死亡1只,进入实验结果分析共64只。①臂丛损伤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A组〈B组〈C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组1,3,7,14d依次为141.5&;#177;2.1,150.1&;#177;6.4,158.4&;#177;5.0,169.3&;#177;1.6;B组为156.7&;#177;1.9,160.2&;#177;1.9,172.5&;#177;3.5,190.1&;#177;3.2;C组为162.7&;#177;5.1,183.3&;#177;1.7,191.2&;#177;3.7,228.7&;#177;4.2;对照组均为127.6&;#177;2.2;P〈0.01)。②损伤各组联合行为评分1~14d呈降低趋势。③A,B,C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对应组联合行为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0.956 - -0.993,P〈0.01);结论:臂丛撕脱伤诱导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持续升高,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CYP2J3基因对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2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摄入果糖诱导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cDNA3.1-CYP2J3重组质粒。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对照组、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pcDNA3.1质粒干预组,各6只。各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和饮水。基因注入1周测量血压,1次/周,每次测量5次,取平均值。基因注入2周测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 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在CYP2J3基因导入后第7天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最大降压效应在导入基因后第14-21天,其降压效应持续3周以上,与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对比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5.7&;#177;0.5),(137.8&;#177;0.6)mmHg,P〈(0.05]。(2)CYP2J3基因导入2周后,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与PCDNA3.1质粒干预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9.89&;#177;0.41),(14.22&;#177;0.55)mlU/L,P〈0.05],接近各个对照组。 结论:果糖可以诱导大鼠发生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CYP2J3基因导入后可以降低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验方淫羊藿、鹌鹑复方对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9/10在三峡大学医学院天然药物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昆明系雄性小鼠30只,鼠龄三四个月,体质量(20&;#177;2)g。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复方治疗组,每组10只。②空白对照组:实验进程中正常饲养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腹腔内注射80mg/kg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力低下模型。1次/d。同时灌服生理盐水25mL/(kg&;#183;d);中药复方治疗组:腹腔内注射80mg/kg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力低下模型,1次/d,同时灌胃淫羊藿、鹌鹑复方粉剂溶解液(复方粉末来源于淫羊藿、鹌鹑复方胶囊。由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长阳县人民医院制备,其主要成分为淫羊藿、鹌鹑、肉苁蓉等中药材。淫一鹑胶囊为医院制剂,2g/粒)25g/(kg&;#183;d)。3组均连续干预10d。③用药10d后,取其脾制成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T细胞亚群。④组间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3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型组小鼠脾脏CD^3+,CD^4+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6.95&;#177;2.17)%,(26.27&;#177;2.58)%,1.61&;#177;0.21;(47.11&;#177;1.72)%,(36.14&;#177;1.95)%,1.89&;#177;0.12,P〈0.05—0.01];中药复方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44.04&;#177;2.02)%,(28.20&;#177;1.37)%,2.23&;#177;0.11。P〈0.05-0.01]。②模型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6.34&;#177;1.72)%,(19.16&;#177;2.02)%,P〈0.05]。高于中药复方治疗组[(12.65&;#177;1.12)%。P〈0.01]。 结论:淫羊藿、鹌鹑复方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扶正排毒片对氢化可的松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扶正排毒片的益气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 方法:实验于2005-02/10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分为3批,每批选用小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5组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于造模第1天,高、中、低剂量扶正排毒片组分别灌服0.15,0.10,0.05g/mL扶正排毒片(主要由西洋参64.0g,黄芪160.0g,连翘106.7g,白花蛇舌草160.0g,甘草64.0g等药组成,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混悬液(200mL/kg),香菇多糖片组灌服5g/L香菇多糖片混悬液(200mL/kg),模型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另有一组为空白对照组,每鼠仅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①实验1:第1批小鼠于第7天早上每鼠均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液0.5mL,于给鸡红细胞2h后给药,给药后2h,即给鸡红细胞后4h处死小鼠,脱颈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情况。(④实验2:第2批小鼠于给药第l天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液0.2mL,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540nm处比色。处死小鼠后,取脾细胞混悬液,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413nm处比色。观察溶血素形成和空斑形成细胞情况。③实验3:第3批小鼠于给药第1,2,3天每鼠加肌注0.8g/L植物血凝素(8mg/kg),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剪尾取血,推片,瑞氏染色,油镜观察,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 结果:纳入小鼠1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高、中、低剂量扶正排毒片组和香菇多糖片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2.8&;#177;7.6)%,(55.6&;#177;7.2)%,(45.9&;#177;7.1)%,(48.7&;#177;8.3)%,(35.3&;#177;7.1)%,P<0.01:0.82&;#177;0.08,0.84&;#177;0.07,0.66&;#177;0.10,0.67&;#177;0.11,0.55&;#177;0.10,P<0.05,0.011。②实验2:高、中、低剂量扶正排毒片组和香菇多糖片组小鼠溶血素形成和空斑形成细胞(A)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120&;#177;0.015.0.131&;#177;0.019,0.101&;#177;0.017,0.104&;#177;0.018,0.063&;#177;0.020;0.446&;#177;0.047.0.498&;#177;0.016,0.383&;#177;0.060,0.387&;#177;0.064,0.221&;#177;0.061,p<0.01)。③实验3:高、中、低剂量扶正排毒片组和香菇多糖片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模型组[分别为(60.9&;#177;5.0)%,(54.8&;#177;6.7)%,(49.3&;#177;5.9)%,(51.9&;#177;10.4)%,(32.5&;#177;4.5)%,P<0.011。 结论:扶正排毒片可显著促进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促进溶血素形成和空斑形成细胞,显著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8.
HD02对慢性前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HD02在大鼠慢性前脑缺血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16~18个月SD大鼠64只,雄性,体质量300-350g。利用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HD02干预前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Calcineurin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活性。结果:HD02有减少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率[(5.404&;#177;1.38)%与模型对照组(12.72&;#177;3.45)%比较,t=4.84,P&;lt;0.01]及减少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表达(HD02组比模型对照组:缺血15d:7.10&;#177;1.90比12.55&;#177;3.30,t=3.86,P&;lt;0.01:缺血30d:4,60&;#177;1.15比9.50&;#177;4.20,t=4.67,P&;lt;0.01),降低Calcineurin D02组比模型对照组:大脑皮质每克蛋白中含[(38.24&;#177;5.58)比(48.98&;#177;5.04)nmol/s,t=3.64,P&;lt;O.O1];海马每克蛋白中含[(37.87&;#177;3.38)比(52.58&;#177;4.92)nmol/s,t=3.75,P&;lt;0.O1]和Calpain活性[大脑皮质每毫克蛋白中含(2.96&;#177;O.77)比(4.56&;#177;0.85)A/h,t=3.84,P&;lt;0.05];海马每毫克蛋白中含[(2.90&;#177;0.28)比(4.91&;#177;0.94)A/h,t=3.97,P&;lt;0,01]的作用。结果:HD02有一定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植入肌腱缺损部位后,可被机体降解吸收,同时诱导机体形成新的自体腱。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组分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以便根据人体不同功能部位需要选用合适的型号,使其具有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需要的拉应力。目的: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各组分材料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设计:以人发角蛋白人工腱为观察对象,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和佛山市康兴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材料:实验于2001—10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进行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产品原料采自无地方流行性疾病、无环境污染的偏远山区,无染发、无烫发的健康女性黑发。人发经不同程度的生物力学处理获得3种在体内吸收速度递增的组分,Z,B和F。Z,B,F3种组分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编结成各种型号规格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组分有3种型号规格,分别为Z3.0.20,B3.0-20,F3.0-20。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有6种型号规格:ZBF1.0-20,ZBF1.5-20,ZBF3.0-20,ZBF6.0-20,ZBF9.0-20,ZBF12.0-20。方法:将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或其组分材料的两端固定于MTS858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断裂拉力和拉应力指标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种规格型号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组分材料的断裂拉力和拉应力。结果:Z3.0-20,B3.0-20,F3.0-20组断裂拉力分别为(211.8&;#177;12.1,178.8&;#177;8.2,151.3&;#177;6.7)N,拉应力分别为(71.3&;#177;3.9,59.9&;#177;2.7,50.3&;#177;2.3)MPa,ZBF1.0-20,ZBF1.5-20,ZBF3.0-20,ZBF6.0-20,ZBD9.0-20,ZBF12.0—20各组断裂拉力分别为(75.0&;#177;3.0,107.8&;#177;4.2,194.1&;#177;5.3,375.9&;#177;12.7,508.2&;#177;21.3,670.8&;#177;25.4)N,拉应力分另U为(75.0&;#177;3.0,72.0&;#177;2.8,65.1&;#177;1.8,62.9&;#177;2.2,56.3&;#177;2.4,55.8&;#177;1.5)MPa.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断裂拉力随横截面积增大而增大,拉应力随横截面积增大而略有减少。随着对人发处理程度的加剧,在体内被降解吸收的速度加快,相应组分的断裂拉力.拉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冬季野外训练前后战士心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4-12某部步兵参加冬季野外训练战士110名,男性,年龄18~22岁,军龄1-3年,实验时间为10d。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分0-4级评分,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相当重;4分为严重)进行症状评估;采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包括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进行个性评定。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及CD4^+/CD8^+细胞比率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0名战士完成测试,血样均合格。①受试战士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测评结果:冬训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比冬训前明显降低(1.18&;#177;0.23,1.32&;#177;0.55,1.23&;#177;0.41,1.21&;#177;0.42,1.38&;#177;0.32,1.22&;#177;0.33;1.68&;#177;0.35,1.72&;#177;0.42,1.53&;#177;0.38,1.52&;#177;0.43,1.56&;#177;0.39,1.61&;#177;0.46,t=2.77~7.26,P〈0.05)。②艾克森成人个性问卷测评结果:冬训后精神质、神经质比冬训前明显增高(5.41&;#177;2.13,8.17&;#177;3.89;3.35&;#177;1.87,10.13&;#177;3.47,t=2.78,3.56,P〈0.05)。③免疫功能结果比较:冬训后白细胞介素2、CD4^+/CD8^+、自然杀伤细胞较冬训前明显降低[(5.35&;#177;7.84,8.58&;#177;5.92)(1.34&;#177;0.14,1.48&;#177;0.21)(36.32&;#177;3.43,43.28&;#177;3.62)%,t=1.97-3.11,P〈0.05]。④不同个性特征的战士血清细胞介素2、CD4^+/CD8^+的变化:冬训后较冬训前明显降低[精神质(4.75&;#177;8.74,1.29&;#177;0.11;8.47&;#177;5.67,1.49&;#177;0.21);神经质(4.68&;#177;8.37,1.30&;#177;0.12;8.13&;#177;6.22,1.47&;#177;0.24),t=2.31,P〈0.05]。结论:冬季野外训练对战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