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型利钠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彩娟  王凤芝 《医学综述》2008,14(8):1250-125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型利钠肽水平显著增加,其可作为血浆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评估。外源性的脑钠肽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现已有相关药物问世,其疗效已得到证实。但在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后果,是否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仍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心病心衰)的关系。方法:选取扩心病心衰患者65例,正常人30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浆B型利钠肽浓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扩心病心衰组与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观察扩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型利钠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关系。结果:(1)扩心病心衰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7.69%vs 13.33%,P<0.05),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20.13±5.94μmol/L vs10.28±3.98μmol/L,P<0.05)。(2)随着心衰分级增加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逐渐增高,其水平在各心功能亚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扩心病心衰组同型半胱氨酸与B型利钠肽(r=0.595,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76,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随心衰分级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逐渐增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型利钠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是影响扩心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心力衰竭血液生化标志物的临床试验正在全球广泛地开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型利钠肽(BNP)、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作用。肌钙蛋白I/T不仅用于急性梗死的诊断,近期研究认为其也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出现ST2水平的升高。一些与急性心力衰竭相关的新的标志物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对比两组的差异性。结果:(1)观察组BNP、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B组BNP、Hcy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BNP及Hcy在ACS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ACS患者病情越严重BNP及Hcy升高越明显,二者可作为ACS病情程度判断的依据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长勇 《中外医疗》2012,31(17):83-8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对临床用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降低高血压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利用免疫分析仪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同时对所有患者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且研究组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证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呈反比。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升高会加重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以及增加血管的损害,并易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中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降低高血压疾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机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12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的研究报告。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Christian Muelle等的研究表明,急诊测定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含量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已有研究证实,B型利钠肽水平可用于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是否有心脏衰竭,但用于评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尚待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小儿心肌损伤患儿中采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相关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脑利肽前体)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利肽前体对疾病诊断的灵敏度达到100%,其次是肌钙蛋白I、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同型半胱氨酸的诊断灵敏度相对较低。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可以反映患儿的心肌细胞损伤情况,对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智宇  高静 《吉林医学》2008,29(23):2221-2222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慢性心衰患者30例正常对照测定BN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衰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脑利钠肽明显增高,心衰组BNP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且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脑利钠肽(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黎文生  杨友  黎运西 《中外医疗》2013,32(20):179+181-179,181
目的探究临床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患者体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变化相关性。方法采用参考对照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塞死(AMI)患者50例,另选取身体健康的成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为减少不相关因素的影响,选择于患者症状发作后1d内或于患者入院当天清晨空腹静卧状态下采集血样,之后进行血浆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测量,将3组的检测结果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液中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较健康组有明显的提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成急性冠状动脉患者体内BNP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心肌缺血或心室功能不正常,监测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和脑钠肽浓度对于预测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雪莉  雷丽雅  任峰 《吉林医学》2013,34(19):3820-3820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类,分为H型高血压患者,即试验组,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即对照组。观察并探究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与其冠脉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病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明显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同时予辛伐他汀分散片40 mg/d,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量、血脂的变化。结果经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后尿蛋白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短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tC)、同型半胱氨酸(t-Hcy)、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NDN)、糖尿病肾病组(DN)和对照组以及不同尿蛋白排泄率(UAER)组患者血清中CytC、t-Hcy、BNP、hs-CRP、β2-MG水平并收集其他危险因素资料。结果:DN组中Scr、UAER、CytC、t-Hcy、BNP、hs-CRP、β2-MG、SBP、LDL-C、2hPG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NDN)和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β2-MG、CytC、hs-CRP、tHcy、BNP是影响UAER的重要因素。UAER、β2-MG、tHcy、CytC、hs-CRP、BNP等指标在DN早期肾病时即有明显变化,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各因子水平不断升高。结论:血CytC、t-Hcy、BNP、hs-CRP、β2-MG是早期诊断老年DN和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另选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糖尿病肾病各组血清Hcy、Cystatin C及尿NA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结论:血清Hcy、Cystatin C及尿NAG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呈一致性。它们的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观察甲钴胺、叶酸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干预作用及意义。方法(1)DN与血浆Hey水平的关系研究:对照组30例;T2DM患者60例(其中DN组20例,非DN组40例)。测定血脂、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Hey、尿白蛋白等,Hey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DN危险因素。(2)甲钴胺、叶酸治疗对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影响: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例,未予干预;叶酸组20例,予叶酸5mg口服,每日1次;甲钴胺组20例,予甲钴胺500μg口服,每日3次;叶酸+甲钴胺组20例,予上述剂量的叶酸和甲钴胺联合服用。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1)血浆Hcy水平非DN组和D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DN组高于非DN组(P〈0.05)。(2)收缩压、Hcy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浆Hcy与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P〈0.05)。(4)叶酸组、甲钴胺组、叶酸+甲钴胺组血浆Hcy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比较各干预组治疗后血浆Hey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ey可能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DN的发生发展。(2)叶酸治疗、甲钴胺治疗及叶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均可降低DM患者血中Hcy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叶酸、甲钴胺对糖尿病肾病(D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尿蛋白(UAE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2例健康者,测定血清Hcy、NO及UAER,同时观测DN患者服用叶酸及甲钴胺3个月前、后血清Hcy、NO及UAER的变化.结果 DN病人血清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礼  马建华 《重庆医学》2011,40(29):2942-2943,294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DMAP中的意义。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Cys C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其Hcy、Cys 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水平又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结论 高Hcy、Cys C血症可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各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从而探讨这一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发现、损伤严重程度以及病情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I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并以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发展,IDN组HCY浓度(20.31±7.43)μmol/L,明显高于SDM组(17.33±5.05)μmol/L(P〈0.05),CDN组HCY浓度(25.38±8.97)μmol/L又明显高于IDN组(20.31±7.43)μmol/L(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助于判断和监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清HCY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N组Hcy、CRP、UA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CRP与MAU呈显著正相关(r=0.721、0.542,P〈0.01)。结论血清Hcy、CRP浓度在DN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UAE呈正相关,它们与DN发生发展有关。对糖尿病并发DN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糖尿病未来风险的预见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礼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33-34,36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CHD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250例CHD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分析不同病变程度CHD患者血浆BNP值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CHD组血浆BNP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SAP、UAP、AMI组血浆BNP水平、Gensin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1)。血浆BNP值为204pg/mL时,预测CHD不良心脏事件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低危组和高危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BNP显著升高,血浆BNP水平对CH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