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认为输血后肝炎的78%~90%由HCV引起,做好血源的HCV筛查是控制输血后HCV感染的关键。为了解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CV的感染情况,为募征献血者及控制输血后丙肝的发生提供资料,笔者对3年来47047名无偿献血者的抗-HCV检测结果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GV)感染及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44例血透患者的HBV标志物、抗-HCV和抗-HGV抗体,逆转录-套式PCR法检HCV BNA及HGV RNA。结果 血透患者三种肝炎总感染率达77.3%,HBV、HCV、HGV感染率分别为72.7%、13.6%和13.6%,HBV/HCV、HCV/HGV、HGV/HBV合并感染分别为11.4%、2.3%和11.4%,HBV、HCVT HGV三重感染率为2.3%。HCV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明显相关,而HBV和HGV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无显著相关。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阴性组比较,输血次数明显增多、透析年限明显延长。结论 血透患者HBV、HCV和HGV感染率均较高。严格消毒措施,减少输血,血源筛查,对减少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院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输血的本院内、外科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调查。结果:输血后HCV感染率可高达8.48%,而同期住院未输血的对照组未发现HCV感染,而且HCV感染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加强输血前筛查的方法可使感染率降至2.1%左右。结论:在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的情况下,提倡义务献血和加强对血源的筛查是控制输血后肝炎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绵阳市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前来绵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2812例住院、门诊病人进行抗一HCV检测,并对其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测32812例人群中,抗-HCV阳性630例,总感染率为1.89%,其中男性检测者17341例,抗-HCV阳性336例,感染率为1.94%,女性检测者15471例,抗-HcV阳性294例,感染率为1.90%;其中20岁以下检测3127例,抗一HCV阳性26例,感染率为0.83%,20~40岁检测15206例,抗-HCV阳性227例,感染率为1.49%,40岁以上检测14479例,抗-HCV阳性377例,感染率为2.60%。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绵阳市HCV的感染率为1.89%,低于全国HCV感染率;在已感染人群中,男、女性患者所占比率无显著差异。人类感染HCV后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故对HCV进行实验室早检测早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为HCV感染。对血液成分作HCV抗体常规筛选以前,骨髓移植(BMT)病人的HCV感染率为10%~20%。自1990年实施筛选以来,输血相关的HCV感染得以降低。 1992年3月经美国FDA批准,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以来,作者所在癌症研究中心的12例BMT病人,输注过第一代ELISA抗-HCV  相似文献   

6.
佛山地区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及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阳性率、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传播方式以及在普通人群中展开抗-HCV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001~2007年佛山地区人群血清抗-HCV,统计每年的阳性率,观察HCV感染趋势。通过病史调查观察传播方式的变化。结果2001~2007年抗-HCV阳性率依次为0.42%、0.44%、0.45%、0.45%、0.46%、0.47%、0.48%,呈轻微上升趋势,输血感染HCV占主要比例,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静脉吸毒引起的HCV感染占第2位,且呈上升趋势。结论2001~2007年佛山地区HCV感染呈每年轻微上升趋势,情况不可轻视,输血及静脉吸毒是主要传播方式,在普通人群中展开抗-HCV检测可有效地掌握人群中HCV感染情况,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发现及阻止HCV在人群中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2008年石家庄献血者HCV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本市献血者HCV感染的现状,同时评价现行HCV筛查的效果,创建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策略,阻断输血后丙性肝炎的发生,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我们对本中心近5年来献血者抗-HCV筛查情况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血液传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指标进行检测。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35例血友病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HBV六项指标。结果 35例血友病A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88.6%,输血次数和输注血液制品为主的种类与患者抗-HCV阳性率有相关性(P<0.01)。HBV六项指标检查,其中5例患者抗-HBe阳性(占14.3%),明显低于抗-HCV阳性率。结论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输血次数越多,感染风险越大,而较少输注以冷沉淀为主的血液制品的患者,其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且目前HCV感染率明显高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曾令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5):355-355,357
目的了解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523例患者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抗-HCV阳性136例,阳性率为1.81%,其中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96%和1.16%,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输血史者阳性率为8.33%,高于无输血史者(1.70%);有献血史者阳性率为6.90%,高于无献血史者(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007年3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患者HC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血液传播仍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他传播途径亦不可忽视,加强对就诊患者进行抗-HCV检测,对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防止医疗纠纷及医务人员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无偿献血人群抗-HCV感染情况。方法对深圳市2000~2004年22021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CV ELISA试剂筛查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部分ELISA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RIBA(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认分析。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P〈0.0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CV ELISA试剂的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应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提高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95年3月~1997年5月与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们分别做了2次输血后丙型肝炎(HCV)感染率的调查。本文检测受血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旨在探讨本组受血者感染HCV的情况,接受血液次数的多少与抗-HCV阳性率的关系,以及进行一系列预防措施后抗-HCV阳性率下降的程度。现将2次调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光  汪年松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0):738-740,757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呈全球性流行,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已感染了HCV。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液透析时频繁地体外循环和血管穿刺、反复输血和其它各种医源性因素,而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意大利伦巴地地区透析和移植登记中心显示,1998年5633名透析患者中HCV阳性率为24.3%。埃及开罗地区的7个血液透析中心中HCV阳性率达80%。北京地区1998年2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CVRNA阳性16.4%㈨。我们报道62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54.8%。血液透析患者HCV高感染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既往认为输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ELISA血清试验的推广和EPO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患者中输血所致的HCV明显减少,但血液透析患者中HCV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就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的院内传播途径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HCV的平均感染率为3%,全球感染人口约1.7亿,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应用EIA测定HCV抗体的窗口期约72d,窗口期漏检是输血后HCV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窗口期漏检,发达国家白1999年3月开始应用RT-PCR和TMA技术以混合血样模式筛查献血者HCV-RNA,为保证血筛质量,在常规血液筛查之前,要将所使用的NAT技术标准化。经过5年的血液筛杳,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窗口期漏检,提高安全输血水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95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用AU400全自生化分析仪做肝功能检测。结果抗-HCV阳性65例,阳性率1.6%;男性及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7%和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抗-HCV阳性者的肝功能异常15例。结论对HCV感染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及HCV—RNA,并且采用酶促动力法检测其转氨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9.5%(36/122),部分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8.2%(10/122);HCV—RNA阳性率为27.0%(33/122)。其中,6例(4.9%)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病毒血症,10例(8.2%)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抗原。有输血史者和透析时间较长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HcV感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感染率与输血、透析时间有关。同时检测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与HCV—RNA(或其中二项)有助于提高HCV感染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C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献血者献血时及追踪采集的血样,均进行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病载检测和病毒分型等。结果 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均接受了2次追踪检测,阳转时间分别为50 d和64 d,2例献血者经追踪检测抗-HCV转阳/HCV RNA阳性。ALT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病毒载量随时间降低后又回升,两例的基因型分别为3b和6n。结论 2例献血者献血时处于HCV感染窗口期,开展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残余输血风险,对保障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