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畸变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初筛通过率、复查率以及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畸变耳声发射(DPOAE)筛查仪对出生2~5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采用诊断式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查后确诊。结果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89.2%,高危儿初筛通过率47.3%,复筛率66.7%;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5例,占全部新生儿的2.08‰(15/7 230),其中正常新生儿确诊听力损伤7例,占正常新生儿的1.2‰(7/5 825),高危因素儿确诊听力损伤8例,占高危儿的5.69‰(8/1 405)。结论要重点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随访,及时转诊以便早确诊、早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本院儿保门诊检查的3 055例婴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两次筛查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3 055例婴儿初筛异常率5.43%,复筛异常率10.84%,复筛异常18例经ABR确定5例为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64‰。听力障碍儿以高危儿为主,高危儿中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7.21‰,正常新生儿听力异常检出率为0.3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χ2>3.84,P<0.05)。【结论】DPOAE和ABR能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通过筛查,婴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言语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情况,以便早发现、早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TED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再次复筛,复筛未通过即采用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本院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2%(441/500),复筛通过率90.7%(49/54);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初筛与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更高;本组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8%(4/500)。结论 TEOAE是一种准确、敏感、简捷、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更应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生日龄、性别、高危因素、其他因素等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TEOAE耳声发射分析仪对64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筛查结果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42例新生儿中465例通过初筛,150例通过复筛,总通过率为95.79%;通过ABR确诊听力障碍1例,占0.156%。结论:出生日龄、性别、高危因素、其他因素对TEOAE检出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天的2869例(5738耳)新生儿给予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311例新生儿(10.84%)未通过,复筛中28例(14.34%)未通过。结论 TEOAE与AABR联合测试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院内生产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3天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于出生后42天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三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实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系统,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性在护士轮班时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诊断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筛率95.42%,初筛未通过11.70%,参与复筛89.55%,未通过复筛38.33%;对照组初筛率为92.83%,初筛未通过13.91%,参与复筛70.32%,未通过53.21%。实验组诊断阳性率39.53%,干预率93.02%;对照组诊断阳性率23.40%,干预率82.9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以及干预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通州地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入住本院NICU的283例新生儿在病情稳定或出院前运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 d左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上级医院,出生3个月后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283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70.1%,初筛未通过83例.复筛实际人数64人,通过45人,通过率70.3%,复筛未通过19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早产儿为高危因素前三位.结论 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院内分娩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分娩后3 d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 d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3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试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并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护士班次的职责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过程。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情况。结果:试验组初筛、复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391例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新生儿,于出生后3~20d行听力损害检查(初筛),其中双耳TEOAE检查均未通过者193例(386耳)为未通过组,均通过者198例(396耳)为通过组。分别于出生后42d和3个月时再次行听力损害检查(第1、2次复筛),比较TEOAE法、AABR法、TEOAE联合AABR筛查(联合法)3种方式以及2组初筛、复筛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法在初筛及第1、2次复筛中的通过率分别为50.64%、87.60%、90.28%,AABR法分别为77.62%、85.04%和96.55%,联合法分别为43.09%、83.76%和89.13%,联合法筛查通过率低于TEOAE、AA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组初筛及第1、2次复筛应用联合法的通过率分别为0、77.46%、81.61%%,通过组分别为85.10%、89.90%、96.46%,通过组应用联合法初筛及第1、2次复筛通过率高于未通过组(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余红  沈沛  赵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4,6(4):268-269
目的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模式,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和脑干诱发电位两步筛查法.新生儿出生3~4d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出生42d时再次用同样方法对所有接受过初筛的婴儿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两次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筛查新生儿3944例,一次通过3242例,通过率82.2%,42d再次复查3284例,通过3167例,通过率96.4%,未通过117例中37例(31.6%)初筛通过.复筛未通过者ABR检查72例,有"例3个月内ABR未通过,至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有20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7例,听力损失发病率1.77‰,其中1例DPOAE初筛通过.结论在我国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完全可行的,住院期间普遍初筛和出生42d普遍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阴性和假阳性,两次ABR确诊有利提高诊断准确性,是较适合的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1 012例(2 024耳)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同时采用丹麦产AccuScreer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和美国产ALGO3i自动脑干诱发电位(AABR)听力筛查仪进行听力复筛,其中有任何一项复筛未通过者均要在新生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TEOAE检查未通过率为25.4%,AABR检查未通过率为12.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未通过者,再经过2次ABR、声导抗等诊断性检查最后确诊有听力障碍214耳,TEOAE确诊率为41.6%,假阳性率为14.8%,AABR确诊率为82.9%,假阳性率为2.2%,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具有方便、无创、快速、灵敏、客观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与应用TEOAE进行听力筛查比较,有较低的假阳性率和较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儿的复筛率。方法母婴同室新生儿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出生24~48h普筛,未通过者,出院前再筛查1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危儿初筛、听力初筛未通过42d复筛的婴儿均采用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2.5~3个月通过绿色转诊于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估和相应治疗,以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活产的新生儿5569例为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发调查问卷、复筛温馨提示卡、复筛前七日院信息平台短信提醒、复筛日未来者专人负责电话追踪。以2012年2月~2013年1月活产的新生儿51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作入院后听力筛查教育。比较2组初筛率与复筛率。结果观察组的复筛率为96.40%(477/495);对照组的复筛率为64.8%(314/484)。观察组的复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与综合管理,专人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追踪随访工作,对提高新生儿听力复筛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未通过听力初筛的新生儿接受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 对1 706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326例,不论接受或未接受第2次复筛者均行电话随访.结果 未通过听力初筛的326例中,82例回院复筛,复筛率为25.2%(82/326),未通过复筛6例,占7.43%(6/82).244例(74.8%,244/326)未接受复筛的原因:家长持侥幸心理占38.1%(93/244),失访占44.7%(109/244),其他占17.2%(42/244).结论 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者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对复筛的重视程度,对提高复筛率、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的情况,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检测NICU中172例高危新生儿,初筛异常62例,占36%;复筛62例,异常10例,占16.1%;3~4月龄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5例,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91%。对照组检查普通肺炎患儿52例,初筛异常3例,占5.8%;3例复筛全部通过。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是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技术(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 212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技术(OAE)和AABR对听力进行复筛,如果经过复筛仍未通过则进行听力脑干反应(ABR)等诊断性检查,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42d。结果经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复筛的未通过率为23.3%,经ABR确诊后TEOAE确诊率为26.2%,假阳性率为17.2%。经AABR复筛未通过率为7.3%,经ABR确诊后AABR确诊率为83.1%,假阳性率为1.2%,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作用强于TEOAE,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月梅  王秀菊  张会丰  单春光  郝芙蓉 《临床荟萃》2012,27(13):1105-1110,111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明确最适合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及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跟踪随访并进行及时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128例高危新生儿及产科病房中1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128例高危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64.8% (166/256),AABR法通过率71.1% (182/256),150例正常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96.3% (289/300),高危新生儿筛查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TEOAE法与AABR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或误诊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因此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区别。方法:对152例新生儿进行TEOAE和DPOAE检查。结果:初筛TEOAE通过率94.1%,DPOAE通过率8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TEOAE复查通过率66.7%,总通过率为98.0%,DPOAE复查通过率73.7%,总通过率为9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复筛未过的患儿在听力诊断中心检查提示有听力障碍。结论:2种检测方法总通过率基本无差异,但TEOAE时间短,更适合新生儿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7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对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0~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诊断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比较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等6个因素与筛查通过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因素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产妇孕期的保健,尽量降低异常分娩的情况,普及并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尽可能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加强对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