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罗格列酮对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独Ros(1μmol/L、5μmol/L及10μmol/L)组、H2O2(500μmol/L)氧化应激模型组、Ros(1μmol/L、5μmol/L及10μmol/L)和H2O2共同干预组,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34、CD133、VEGFR-2、VE-Cadherin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吞噬DiI-ac-LDL和FITC-UEA-1来鉴定EPCs。分别用CCK-8、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Ros干预组呈浓度依赖性促进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均P〈0.05),但是Ros5μmol/L和10μmol/L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H2O2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Ros能呈浓度依赖性改善H2O2对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功能的抑制(均P〈0.05),Ros5μmol/L和10μmol/L干预保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噻唑烷二酮(TZDs)类药物Ros除具有激动PPAR-γ受体降糖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Ros能促进EPCs功能,改善H2O2致EPCs功能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损伤及槲皮素(quercetin,Que)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并诱导分化人脐血EPC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组:加入500μmol/L的H2O2建立氧化应激损伤EPCs模型、Que干预组:先分别加入浓度为60μmol/L、90μmol/L、120μmol/L的Que预处理30min后,后加500μmol/L H2O2共同培养。培养24h及48h后使用WST-1法观察EPCs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μmol/L的Que可以促进EPCs增殖,120μmol/L的Que则表现出抑制EPCs增殖的作用,与培养24h比,在48h对EPCs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组EP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60~120μmol/L的Que处理后,损伤后EPCs的细胞增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损害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槲皮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损伤及槲皮素(quercetin,Que)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①分离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0~120μmol/L Que组;H2O2组;60~120μmol/L Que+H2O2组。②WST-1观察细胞增殖情况;③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p-JNK蛋白;④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改变。结果①低浓度的Que可以促进EPCs的增殖,而高浓度的Que则表现为抑制其增殖(P<0.05);②Que在60~120μ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耐性降低H2O2诱导的EPCs凋亡率(P<0.01);③Que能抑制加入JNK激动剂后EPCs凋亡率的增加(P<0.05)。结论Que可促进H2O2诱导的EPCs的增殖,并通过阻断JNK信号通路抑制其凋亡。Que具有拮抗氧化应激条件下EPCs损伤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与LPS共孵育人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人外周静脉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为正在分化EPCs。EPCs传代培养3天后,消化搜集贴壁细胞,调节细胞浓度至105/mL ,将等量EPCs接种到96孔培养板上,随机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仅使用EGM-2MV标准液培养48小时。(2)LPS对照组:使用EGM-2MV标准液与LPS液(100 ng/mL)共同培养48小时。(3)LPS干预后辛伐他汀干预3组:使用LPS液培养24小时后,予细胞换液,分别加入0.1umol/L、1.0umol/L、10.0umol/L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液培养24小时。应用MTT 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观察其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结果 人EPCs与LPS共孵育后其增殖显著降低(p=0.009),黏附、迁移能力改变不明显(p=0.279、p=0.656)。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后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不同程度改善,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其影响增强,浓度在10.0μmol/L时对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功能影响最大,EPCs增殖、黏附、迁移功能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改善,其中黏附和迁移功能显著改善(p=0.039,p=0.000)。 结论 EPCs与LPS共孵育其增殖功能显著降低,黏附和迁移能力有所下降。辛伐他汀能使EPCs与LPS共孵育降低的功能改善,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改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体外血管内皮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M-2完全培养基诱导分化,并对培养7 d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及H2O2川芎嗪预处理组,以600 μmol*L-1H2O2诱导EPCs氧化应激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测定细胞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上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 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7 d,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内吞和荆豆凝集素(FITC-UEA-1)双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培养细胞CD31/CD34/VEGFR-2阳性,证实为EPCs;流式细胞分析显示,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川芎嗪预处理组明显抑制H2O2 诱导的EPCs凋亡(与H2O2组比较,P<0.05);H2O2可导致 EPCs MDA、LDH含量明显增加和SOD活性下降,而用川芎嗪预处理可明显抑制EPCs的氧化应激反应(与H2O2组比较,P<0.05).结论: 川芎嗪对H2O2 诱导的EPCs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抗凋亡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 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将细胞分6组:阴性对照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和VitC 1,2,3,4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10,20,60,100 mg/L)。分别在干预0,6,24,36,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C2C1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36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C2C12细胞凋亡率。结果:在干预36和72 h时,各浓度的VitC组的吸光度(OD)值均较H2O2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以VitC 4组升高最为显著,而且VitC 4组在干预36 h时的吸光度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干预36 h时,VitC 2,3和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VitC 2和3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VitC 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C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的凋亡,高浓度的VitC可能在干预36 h时对C2C12成肌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将细胞分6组: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C2C12细胞中加入含500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和VitC 1,2,3,4组(C2C12细胞中加入含500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10,20,60,100 mg/L)。分别在干预0,6,24,36,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C2C1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36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C2C12细胞凋亡率。结果:在干预36和72 h时,各浓度的VitC组的吸光度(OD)值均较H2O2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以VitC 4组升高最为显著,而且VitC 4组在干预36 h时的吸光度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干预36 h时,VitC 2,3和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VitC 2和3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VitC 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C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的凋亡,高浓度的VitC可能在干预36 h时对CC成肌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 后,收集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不含FBS的M199培养液培养24 h后,分成4组:对照组和GLP-1各浓度组(1,10,20 nmol/L GLP-1共3组),分别用含0.2%BSA,1,10,20 nmol/L GLP-1的M199培养液培养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PCs生长情况,MTT法检测EPCs的增殖能力;RT-PCR技术检测EPCs中KDR, Flt-1, VE-cadherin,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SP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同时用100 ng/mL VEGF mAb对10 nmol/L GLP-1培养的EPCs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LP-1各浓度组EPCs增殖明显(P<0.05或P<0.01),EPCs中KDR, Flt-1, VE-cadherin, eNOS mRNA表达增强, 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强(P<0.05 或 P<0.01)。VEGF mAb(100 ng/mL)下调GLP-1培养的EPCs增殖能力,细胞KDR, Flt-1, VE-cadherin, eNOS mRNA表达下降。结论: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调VEGF自分泌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硬脂酰酪氨酸(NsTyr)预处理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传代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不同浓度H2O2诱导16h)和NsTyr预处理组(不同浓度NsTy预处理30min后加入100μmol/LH2O2诱导1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类(ROS)生成,Westernblotting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H2O2(100μmol/L)损伤组比较,5、10μmol/LNsTyr预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凋亡细胞率降低(P〈0.05),细胞内ROS生成减少(P〈0.05,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NsTyr能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但有关其提高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鲜有报道。文中研究不同浓度GBE对糖尿病外周血EPC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1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后,用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EPCs。观察细胞集落、梭形贴壁细胞的出现时间,并于第7天加入不同浓度GBE(0 mg/L、10 mg/L、25 mg/L、50 mg/L)的培养基干预24 h,进行EPCs SOD活性及凋亡检测。结果实验组中,GBE能够明显提高EPCs SOD活性,降低凋亡率,且随浓度增加改变愈明显(25 mg/L,P<0.05;50 mg/L,P<0.01);对照组中,GBE能够提高EPCs SOD活性及降低凋亡率,但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BE可提高糖尿病外周血EPCs SOD活性,降低凋亡率,并且这种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EPCs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TRAP-PCR银染法检测EPCs端粒酶活性.结果 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下降.冠心病患者EPCs端粒酶活性较非冠心病患者低.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可能与EPCs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在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65377; 【方法】 在培养的EPCs上,分别使用E2-BSA&;#65380;或加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 182,780&;#65380;PI3K抑制剂LY294002和NOS抑制剂l-NAME,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10组,n = 9),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的含量(6组,n = 6),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EPCs凋亡(8组,n = 5)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EPCs磷酸化eNOS蛋白表达的情况(4组,n = 4)&;#65377;【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2-BSA 可以促进EPCs的增殖,ICI 182,780可以抑制其增殖作用,表明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雌激素对EPCs的增殖作用;NO合成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E2-BSA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和抑制血清撤退诱导的凋亡,PI3K抑制剂LY294002&;#65380;NOS 抑制剂l-NAME以及和ICI 182,780可以抑制上述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2-BSA可以促使eNOS的磷酸化,而LY294002可抑制上述作用&;#65377;【结论】 膜雌激素受体可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途径抑制EPCs的凋亡从而促进其增殖&;#653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鲜和超低温保存的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的内皮祖细胞(EPC)进行功能比较。方法:从猪髂骨抽取骨髓,对分离后的MNC进行培养或-80℃冻存3个月后再培养;冻存后培养的P1代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EPC表面标志抗原鉴定。同时分别对新鲜和冻存培养的EPC获得率、细胞迁徙、黏附和增殖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冻存组细胞免疫组化鉴定:CD133(+)、CD34(+)、CD31()、KDR(),流式细胞技术鉴定:CD133的阳性率(17.24±3.12)%,CD34的阳性率(37.21±10.85)%,CD31的阳性率(72.07±13.34)%,KDR的阳性率(89.09±16.40)%。新鲜和冻存的MNC经诱导培养后EPC获得率分别为(1.1±0.078)%、(1.03±0.061)%,P=0.054;细胞迁徙率分别为(15±0.71)%、(14.2±0.63)%,P=0.17;贴壁率分别为(42.7±2.1)%、(39.5±1.7)%,P=0.11;增殖功能分别为(25.06±2.82)×104、(21.64±2.34)×104,P=0.089。结论:超低温保存骨髓来源的MNC经诱导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里醌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DiI-ac-LDL吞噬试验及VEGFR-2、Ⅷ因子和CD34细胞免疫组化证实细胞属性;百里醌作用EPCs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EPCs体外侵袭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EPCs体外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EPCs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内皮祖细胞,百里醌可显著抑制体外EPCs增殖,IC50=51.2nmol/L;百里醌可抑制体外EPCs侵袭和小管形成,呈浓度依赖性;百里醌可显著下调EPCs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百里醌可能通过抑制EPCs中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EPCs参与的血管生长,从而有望作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sEHi)tAUCB对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CHD患者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鉴定;随后用不同浓度 (0, 10-6, 10-5, 10-4 mol/L) tAUCB干预24 h,分别用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Matrix管腔形成的体外模型检测其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提取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EPCs VEGF的表达。培养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EPCs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D患者EPCs的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均显著下降 (P<0.05);与处理前(0 mol/L tAUCB)相比,tAUCB呈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增加CHD患者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并促进CHD患者EPCs 表达VEGF。 10-6 mol/L tAUCB即明显增加CHD患者EPCs的上述功能并促进其VEGF的表达(P<0.05)。结论:sEHi具有正向调节CHD患者EPCs功能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类治疗CHD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凋亡因子Bim在内皮祖细胞(EPCs)自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产妇产后2h脐静脉血,6%羟乙基淀粉沉淀及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10d,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组化法鉴定E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凋亡率,RT-PCR分析不同时间点(0,6,12,24,48h)Bim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EPCs随培养时间发生自然凋亡,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0h)高;RT-PCR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前凋亡因子BimmRNA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增高。结论 Bim参与了EPCs自然凋亡的过程,是重要的促细胞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梯密度离心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EGM 2 MV SingleQuots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取48 h内贴壁细胞(早期EPCs)和48 h后贴壁细胞(晚期EPCs),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表面抗原标志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 2),激光共聚焦检测EPCs吞噬功能,透射电镜观察EPCs内部超微结构。结果: 单核细胞接种后呈小圆形,早期EPCs呈长梭形,晚期以纺锤形为主,培养7 d后有明显干细胞集落;增殖至第6代以后,形态开始逐渐接近于内皮细胞,并出现管腔样结构。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CD34,CD133和VEGFR 2均呈阳性表达,能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并结合FITC标记的凝集素 1。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内皮细胞特征性细胞器Weible Palade小体。结论: 梯密度离心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地从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出内皮祖细胞,其增殖能力强,数量充足,生物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经缓激肽预适应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分离培养人脐带血EPCs,分为EPCs组和缓激肽预适应EPCs组,比较两组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体内实验:取BALB/c nude雄性裸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EPCs治疗组和缓激肽预适应EPCs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1)缓激肽预适应EPCs组的细胞增殖能力(A490为0.342±0.050)显著高于EPCs组(0.285±0.060),Hoechst阳性细胞比[(31.39±2.28)%]显著低于EPCs组[(35.23±2.6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118.76±17.12)pg/mL]显著高于EPCs组[(102.38±15.27)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缓激肽预适应EPCs治疗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25.17±2.42)%]显著低于单纯EPCs治疗组[(32.94±3.64)%],而心肌微血管密度(54.82±4.79)/HPF(400×)明显高于单纯EPCs组(42.75±3.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激肽预处理能明显促进EPCs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缓激肽预适应EPCs移植能明显减少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并促进心肌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