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对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BAC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空泡证及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血管束集中征为孤立结节型BAC及炎症型BAC常见征象,可用于鉴别诊断;(2)结节间小叶间隔增厚及结节间小磨玻璃密度、细胞状影为多中心型或弥漫型BAC的特征性表现:(3)跨叶生长及CT血管造影征为实变型BAC的特征性表现;(4)病灶内密度不均为各型BAC的特点,其增强及HRCT扫描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提示薄层CT及HRCT对各型BAC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以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术并经细胞学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结果:CT扫描直接显示,51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CT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结论:综合分析CT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周围型肺腺癌的正确诊断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各类型肺癌患者67例,回顾性分析其普通X线胸部正侧位片和CT胸部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X线片显示病灶边缘征象为分叶征47例,细短毛刺和伪足征33例;病灶内部征象为空泡征10例,空气支气管征9例。CT检查显示病灶边缘征象为分叶征56例,细短毛刺和伪足征53例;病灶内部征象为空泡征33例,空气支气管征39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1%(63/67),X线的诊断准确率82%(55/67),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线平片与CT扫描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点,以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1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X线、CT表现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3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为1.2~3.8cm,平均为1.47cm;X线与CT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象等,密度中等偏低,瘤体内可见空泡征、空洞征等。结论:X线与CT能明显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l盏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病灶以双肺上叶及右侧居多;CT表现为结节征78例,形状呈圆形、类圆形,肿块直径0.5 cm×1.0 cm~12.0 cm×7.4 cm,不规则斑片状影22例;阻塞性炎症69例;边缘毛糙,有细短毛刺43例,锯齿状34例,分叶征67例;病灶内部空泡征42例,瘤体内见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13例;病灶周围存在胸膜凹陷征56例,血管集束征46例。结论周围型肺癌CT基本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对征象要综合分析,若诊断困难可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短期内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的高分辨CT(HRCT )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局限性直径≤2cm磨玻璃病灶,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所有病例采用全肺CT扫描或加靶扫描,由二位资深医师评价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5例中非侵袭性肺泡细胞癌(BAC)17例,支气管肺泡为主型腺癌10例,非典型腺样增生(AAH)6例,局灶性肺炎2例(其中机化性肺炎1例).非典型腺样增生1例,局灶性肺炎1例;直径>1.5cm的病灶中BAC3例,腺癌2例,机化性肺炎1例.边缘清楚33例,边缘模糊2例.均匀磨玻璃密度23例,混杂磨玻璃密度12例.毛刺征7例(其中BAC3例,腺癌4例).分叶征5例.胸膜凹陷征1例.血管集束征5例.结论:HRCT是显示磨玻璃密度灶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对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和主要征象。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78例已被病理证实患有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征象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中,有70例出现分叶征(深分叶41例),细短毛刺征63例,棘状突起13例,血管集束征49例,空泡征37例,蜂窝征11例,胸膜凹陷6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其中57例进行了3mm薄层增强扫描。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有助于发现周围型肺癌的细微病灶,应在诊断疑似周围型小肺癌的病例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图像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6例,均行HRCT和常规CT检查。比较HRCT与常规CT检查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结果。结果: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HRCT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为91.30 %(42/46),HRCT检查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毛短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临床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诊断鉴别价值,癌肿征象临床检出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泡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男22例,女29例,均经低剂量、薄层CT平扫及薄层重建,部分增强扫描。结合病理诊断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51例患者中检出局限性磨玻璃样影13例(25.6%),孤立结节型26例(50.2%)、多发结节型8例(15.6%)、弥漫型4例(7.8%)。误诊6例(11%)准确性89%。结论:对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而言,采用CT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依据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表现和误诊原因,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肺泡癌的CT征象。结果结节型BAC主要表现:结节位于肺外围,有分叶、毛刺、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密度不均、胸膜牵引和毛玻璃影;实变型BAC可为单叶/段实变、多叶/段实变、支气管气相、囊状影、毛玻璃影和叶间膜膨出;多结节型BAC较少见,表现为以中下肺野分布为主的弥漫性腺泡结节,部分见空泡。临床误诊8例及CT误诊4例中,有7例为实变型,主要原因是对BAC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结论熟悉BAC各型CT征象,必要时借助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能提高BAC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80例,行常规肺部CT扫描检查,并在病灶处用增强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图像以分叶征52例(65%)、毛刺征51例(63.75%)、胸膜凹陷48例(60%)、血管集束征14例(17.5%)占主要征象。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设备为德国产西门子螺旋CT机,对58例肺内孤立结节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CT扫描。结果:高分辨率CT与常规CT征象比较,两者空洞及钙化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如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等肺癌征象高分辨率CT的显示率明显升高。结论:常规CT扫描结合高分辨CT扫描或增强扫描,能明确显示结节征象、内部结构等,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细支气管壁或肺泡上皮的癌称肺泡癌 ,是腺癌的一种类型。笔者对我院经病理确诊的 30例细支气管 -肺泡癌的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患者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4 3~ 6 2岁 ,平均 5 1岁 ;其中 19例有 5年以上吸烟史 ,2 2例有咳嗽、咯痰、胸痛体征 ,9例有痰中带血。1 2 X线表现 根据X线片上病灶数目和范围 ,将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散型。①孤立结节型 :18例 ,肿块直径1.2~ 4 .5cm ,肿块内密度不均 ,边缘不规则 ,其中有 6例能见到支气管充气征。11例CT显示肿块边缘有细小的短毛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采用双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年来经CT发现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病灶且有病理结果者共29例,其中经穿刺或手术证实周围型肺癌19例,转移瘤1例,结核瘤4例,炎性包块4例,肺动静脉瘘1例。病灶直径约1cm~7cm均进行薄层扫描,层厚为1mm~3mm,其中11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三维重建并分别行冠矢状位重建。结果恶性病灶大部分呈生姜块状结节、边缘毛糙,并有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明显,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而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灶与卫星病灶等与良性结节显著相关;进行三维后处理后特征性征象显示更为清晰明了;增强扫描前后恶性病灶增强的CT值增幅较大,一些良性病灶增幅较小,并且增强峰值时间不同。结论基层医院利用双层螺旋CT针对肺内小结节病灶进行高分辨扫描(HRCT),并三维后处理结合增强后CT值改变对于诊断鉴别良恶性病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表现与征象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经病例诊断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患者16例,采用GE Optima-CT660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肺癌实性病灶与空腔病灶的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肺癌主体病灶位于右肺者占62.5%,位于左肺者占37.5%;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者分别占87.5%,68.75%和43.75%;肺癌实体病灶内见小泡征者占18.75%,见细支气管充气征者占12.5%,见沙粒样钙化者占6.25%;空腔病灶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表现出张力大、腔壁薄且均匀的特点,空腔截面为0.8 cm×0.9 cm~3.7 cm×5.2 cm,壁厚2 mm者占56.25%,壁厚为2~3 mm者占43.75%,出现内壁结节者占18.75%,外壁见相贴或推移血管影者占37.5%,出现外壁感染者占6.25%;空腔病灶均未出现气-液平面,空腔内见单个或多个粗细不均的间隔或细小血管者占81.25%;空腔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周边者占81.25%,空腔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内侧者占18.75%。结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CT征象与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进行CT扫描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灶部位、大小总结其X线表现。结果 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1.2~4.3 cm,平均1.56 cm;X线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密度中等偏低。结论 X线诊断是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周围型小肺癌中41例(91.11%)为分叶征,35例(77.78%)为毛刺征,24例(53.33%)为空泡征,31例(68.89%)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9例(88.67%)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存在一定联系,通过CT检查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或癌检等证实的26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癌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16例,不规则结节10例;有分叶24例;空泡征7例;27例进行增强扫描者癌体均有强化,平均强化幅度37 HU;细短毛刺或毛刺18例;邻近血管聚集14例;胸膜凹陷10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5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小结节征21例;另4例中,2例呈小片状,2例呈粗短条索状.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8例,空泡征13例,胸膜凹陷征15例,血管纠集征7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