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宁霞  赵赶 《微创医学》2005,24(6):886-887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度36天共计19 086人次门诊自费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品种数及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6%,单用、二联、多联构成比分别为68.5%、28.8%、2.7%.单人次用药品种数≤3的超过65%.注射给药占36.7%.结论我院门诊用药总体较合理,但儿科抗菌药使用率、用药品种数及注射给药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门诊电子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方法随机抽查我院6个月门诊处方18000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进行分析。结果18000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4244张,使用率为23.58%。单联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917张,占68.73%,二联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327张,占31.27%,无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现象。其中单纯使用抗菌药物口服制剂处方2451张,占57.75%,注射剂及注射剂联用口服制剂处方1793张占42.2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215张,占52.19%,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2029张占47.81%。结论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换药频繁、使用疗程过长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建议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徐文芳  王华飞  贾萍  肖廷英 《当代医学》2010,16(28):140-14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门诊处方1200张,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5%。以口服给药为主,单用药物为77.06%,二药联用为20.79%,三药联用为2.15%,不合理用药占9.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符合门诊患者特点,但也存在某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管,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共18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105张(61.39%),其中使用不合理处方89张(6.15%),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口服、肌注次之。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应用结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8883张,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3.73%,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略偏高,选用药物品种、用法用量及用药途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姜兵  吴海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01-1602
目的 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10月骨科手术病例3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32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例,使用率40.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2例,占17.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19例,占14.7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2例,占1.55%;预防给药时机不当36例,占27.91%;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7例,占75.19%;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11例,占8.53%;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37例,占28.68%.结论 骨科存在不合理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并分析本院门诊呼吸科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促进门诊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医院门诊呼吸科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处方 2 143 份,从用药频率、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评定。结果 使用抗生素处方 1 890 份,占 88.19%,用药频率居前 3 位的分别是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其中单药使用占 45.32%,二药联用占 36.44%,三药联用占 6.43%。给药途径中,口服占 76.21%,肌肉注射占 1.72%,静脉滴注占 22.34%。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合理,合理处方占 73.7%,不合理处方占 26.3%。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抗生素非必要使用以及用药途径不合理。结论 门诊呼吸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且存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调查找院四年抗菌药物使用隋况的基础上,分析我院一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便进一步探讨正确的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8月~2003年7月门诊处方24444张,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占抽查处方的6.04%,主要表现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间隔及药物配伍禁忌几个方面。结论 我院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主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不合理用药状况,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门诊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总量及金额,对用药频度(DDDs)进行分析排序;随机抽取2008年我院门诊处方,每月抽取2日处方,对处方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DDDs前20位的药物其中头孢抗生素类占9种.DDDs排序位居前3位依次是头孢抗菌类、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使用中存在给药次数、用法用最、溶媒使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医院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逐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度1~3月部分处方,统计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率、品种及给药情况等.结果 共调查3105张处方,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7.75%,基本持平.抗菌药联用:58.34%处方单用一种抗菌药物,36.36%处方二种抗菌药物联用,5.30%处方三种抗菌药物联用,给药途径:大多数为注射,占7 3.2%,其次为口服,占21.5%,外用占5.3%.结论 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给药途径有待改善,给药方法有待提高,药师和医师应共同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病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评价其使用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促进社区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社区医院2008年1月~12月门诊及急诊处方2218张,针对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形式、类型、联用疗程、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的使用率为 40.05%,联合用药率为 74.61 %,其中以二联用药最多,占68.51%;不合理配伍处方占12.39%.应重视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问题,提高抗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玉明 《中外医疗》2010,29(18):49-4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运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8年门诊非手术患者的门诊处方1170例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运用的合理性。结果 1170例门诊处方中,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569例,占48.63%;不合理处方共189例,占抗菌处方的33.22%。不合理用药主要以单剂过大和超大剂量、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及选药过高或不当为主。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落实原因给予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留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52例,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用药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7.3%,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给药频次错误、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病原学送检率低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调查本院儿科共380份小儿腹泻患儿出院病历,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8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有336例占88.42%.未使用抗菌药物44例.占11.58%.共使用抗菌药物14种,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2种药物为头孢噻肟78人.氧苄西袜/舒巴坦66人.单独用药130例.占38.69%;二联用药164例;占48.81%;>二联用药42例,占12.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说明我院全部用药基本合理.但预防用药比例过高,使用抗菌药物的档次偏高,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严格掌握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陆卫英  何丽春 《广西医学》2009,31(7):996-998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2008年门诊处方6 212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有1 897张,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16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8.59%。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主要有:无指征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间隔不合理、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用法用量不当、配伍禁忌、选药不合理、疗程过长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可将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洪中方  沈健 《嘉兴医学》2001,17(2):104-10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我院2000年11月份儿科门诊处方2153张,分析抗功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84.39%,二联用药率38.4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12月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住院病历4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256例,其使用率为64.0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者219例,合理使用率为85.55%;其中单纯预防性用药106例,占41.41%;单纯治疗性用药70例,占27.34%;预防合并治疗性用药78例,占30.47%;用药指征不明确2例,占0.78%;单联用药占52.34%,二联占43.75%,三联占3.13%,四联占0.78%;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临床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承婷  袁方 《中国医院》2010,14(6):28-3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样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出院的562例Ⅰ类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562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前三名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257例次,占31.38%;头孢菌素二代160例次,占19.54%;青霉素类149例次,占18.19%。术后用药时间≤48小时23例,占4.09%;用药3-5天132例,占23.49%;用药5-7天177例,占31.50%;用药大于7天230例,占40.92%。首剂抗菌药物给药时机:术前0.5-2h给药494例,占87.90%;术后返回病房给药68例,占12.10%。手术时间〉3h患者172例,其中术中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74例,占43.02%;未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98例,占56.98%。联合用药情况:单联用药435例,占77.40%;2联用药120例,占21.35%;3联用药7例,占1.2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部分患者首剂用药时机不当;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成人门诊处方,每月100份,共1200份,统计所得数据.结果抗菌药物处方564份(占47.0%),不合理用药处方14份(占2.5%);每种抗菌药物的药的利用指数(DUI)<1.0;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占处方用药总品种数的12.3%;注射剂使用率为5.9%;每张处方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8种.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上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3-4月份门诊西药处方采取随机抽取法,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频率、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所用药物的经济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的处方7584张中抗菌药物处方1588张,占总处方的20.94%;针剂抗菌药物使用处方598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89%;口服抗菌药物处方99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3.05%;二联及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处方26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6.56%。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