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α-2α干扰素(α-2αIFN)及白介素-2(IL-2)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方法 单纯应用25%足叶草脂局部涂抹与25%足叶草脂、α-2αIFN或IL-2联合用药,随访6个月,观察CA复发情况。结果 1组复发率为40.9%,Ⅱ组复发率为12.9%,Ⅲ组复发率为12.4%。Ⅱ组或Ⅲ组CA复发率与Ⅰ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CA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α-2αIFN、IL-2是预防CA复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BcAg刺激下培养72h,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 未经治疗的CHB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生成量无显著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后各时间点,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量减少,在治疗后第1、9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IFN-γ生成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IL-10的生成量仅在完全应答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完全应答的CHB患者,其Th1细胞应答增强,Th2细胞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循环IL-12,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其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活动性LN患者和10例正常人,采集静脉血标本分空白组,LPS/PHA刺激组及LPS/PHA+DXM组作体外全血细胞培养,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IL-12,IFN-γ分泌水平,经扣除血浆基础细胞因子水平后作为该例标本的IL-12或IFN-γ分泌量。结果:LN患者的全分泌水平,经扣除血浆基础细胞因子水平后作为该例标本的IL-12或IFN-γ分泌量。结果:LN患者的全血培养细胞IL-12及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人(IL-12:P<0.005,IFN-γ:P<0.001);而且两者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IA)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DXM对IL-12及IFN-γ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1),而且在LN患者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IL-12及IFN-γ分泌上调在L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2及IFN-γ的产生可能是它治疗LN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9例、UC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著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浆IL16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血浆IL16较中、重度哮喘组高3倍以上(P<005);IL18水平降低,但仅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IL4水平降低(P=0006),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45和0043;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P<005),IFNγ与IL16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IFNγ与单核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r=039,P<005)。结论IL18、IL16、IL4和IFNγ均可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多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发作期哮喘患者可无明显的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36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血清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1)过敏性紫患儿急必期血清中IFN-α、IL-4水平均较正常儿高(P<0.05),而IL-2水平无明显差别;(2)无肾脏病变患儿血清IFN-α、IL-2与正常儿无明显差别,并发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FN-α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且这种紊乱有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血清细胞因子细胞介素-4(interl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和健康志愿血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1)SLE活动组血清IL-4水平和IL-4/IFN-γ值明显升高,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01)。(2)血清IFN-γ水平3组(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意义(P>0.05)。(3)SLE患激素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IL-4、IFN-γ作为区分CD4T细胞亚群的指标之一,间接反映了Th1,Th2细胞活化状态;SLE患血清IL-4水平,IL-4/IFN-γ值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活动性SLE患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破坏了体人Th1/Th2正常平衡状态。血清IL-4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之一。寻找有效方法调节SLE患血清IL-4水平,从而调节体内Th1-Th2平衡,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IL-1β、γ-IFN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dukin-1β,IL-1β)、γ-干扰素(interferon γ,γ-IFN)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脂酸(hyalopasm,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前Ⅲ胶原(pre-collagen Ⅲ,PCⅢ)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80例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β、γ-IFN、HA、LN和PCⅢ,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IL-1β在急性肝炎(acute hepatitis,AH)、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CH)、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重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SH)组中依次升高,γ-IFN在AH、CH、LC组中依次降低,IL-1β与HA、PCⅢ血清水平正相关,γ-IFN与HA、PCⅢ血清水平负相关,IL-1β血清水平升高及γ-IFN血清水平降低与肝脏病理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有关。结论 IL-1β、γ-IFN是病毒性肝炎发病及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在气道内浸润,伴有气道上皮细胞脱落以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细胞因子在慢性炎症的发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CK)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最近资料表明,哮喘发病时IL-4、IL-5、IL-8、IFN-α、IL-10、与可溶性粘分子均升高,而γ干扰素(IFN-γ),IL-2等均有降低,IL-4,IFN-γ和IgE的水平升高有直接关系。而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血清中IgE增高,而IL-4、IFN-γ是哮喘患者血清中IgE浓度的一对重要调节因子,对B细胞合成IgE有上调与下调两方面的作用,并且IL-4、IFN-γ与TH1与TH2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网络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25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三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对36例哮喘患者和54例正常献血者(对照组)进行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白细介素2(IL-2)水平的检测。结果;哮喘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L-2活性[吸光度(A)值]为0.2015±0.0225,血浆可溶白细胞介素2(sIL-2)水平为167.5±52.4kU/L,均高于对照组[前者A值为0.1881±0.0300,后者为(114.2±48.6)kU/L(P<0.05,P<0.01)]。提示:外源性哮喘患者发病中存在着T淋巴细胞的活化,导致IL-2诱生水平和血浆sIL-2R水平的增高,二者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及其所致不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因内异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30例 (内异症组 )及手术后确诊为与内异症无关病例 18例 (对照组 ) ,两组患者均于围排卵期取腹腔液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中IL 1β与IL 2的含量。结果 内异症患者围排卵期腹腔液中IL 1β及IL 2含量 [(0 .99± 0 .4 6 ) μg/L ,(1.5 2± 0 .93) 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 .73± 0 .30 ) μg/L ,(0 .99± 0 .4 9) μg/L ,P <0 .0 5 ]。结论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异常增高的IL 1β及IL 2可能是导致内异症及相关不孕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L-1和IL-2对甲腺细胞生成甲状腺球蛋白(Tg)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Graves病(GD)甲状腺组织,以原代细胞培养及放免分析技术,检测两类细胞因子刺激后Tg的分泌状况。结果基础状态下,10^-3-10^3U/ml的IL-1和IL-2对甲状腺细胞产生Tg的功能无明显影响;IL-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甲状腺细胞分泌Tg的刺激效应,而IL-2则促进TSH诱导下Tg的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7及IL-23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tAU)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AU患者40例(其中轻型30例,重型1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分析其免疫功能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其溃疡发作期外周血血清中IL-17、1L-2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RAU患者CD4、CIM/8、CDl6+56低于对照组;IgM、CH50高于对照组,而c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U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IL-17及IL-2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轻型及重型RA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IL-23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038,P〉0.05)。结论:RAU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的症状,RAU患者溃疡发作期外周血中IL-17及IL-23蛋白表达增高,这可能在RAU患者溃疡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裸鼠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人TNBC细胞MDA-MB-231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人TNBC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组.42 d后观察裸鼠一般状况的变化、用药前后肿瘤生长情况及肿瘤质量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IL-6和IL-8含量的变化;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IL-8 mRNA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IL-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塞来昔布各组肿瘤大小和瘤重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塞来昔布治疗后,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血清中IL-6和IL-8的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L-6和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塞来昔布可以抑制人TNBC裸鼠体内IL-6和IL-8的分泌及表达,进而影响肿瘤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23在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致病机制及其对TBM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8例TBM患者(TBM组)血清及脑脊液(CSF)中IL-17、-23因子水平。并对IL-17、-23与TBM组CSF中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TBM组血清和CSF中IL-17水平分别为83.8±5.9和106.4±8.8;IL-23水平分别为103.1±7.1和172.8±8.3,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17、-23升高水平与TBM组CSF中的WBC数量正相关。结论:IL-17、-23在TBM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1、IL-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