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角膜碱烧伤一些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眼化学烧伤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按文献的统计,它在外伤中的发生率为15.5%〔1〕,碱性烧伤比酸性烧伤较为常见〔2〕,因此对它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内容,有的是治疗进展,有的是意见不一的治疗方法,仅就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提出来和同道们一齐探讨。1.组织间隙冲洗当碱性物质进入眼内,在急救治疗时,重中之重是充分冲洗结膜囊内的有害物质。但是碱性物质很快渗入细胞间隙,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改变,引起蛋白变性和溶解,为了最大限度的除去化学物质,1994年Cherednichenko等〔3〕利用硅胶(Silicagel)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手术开展以来,人们围绕着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诮民否,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本对阅有关献,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600只近视眼行PRK,术后随机分为A组(228只眼)和B组(372只眼),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应用皮质类固酵激素,随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大于0.8、1·0者,A组分别为97.9%、93.2%;B组为98.6%、93.5%;A、B两组发生过性高眼压分别为2.2%、2·7%,差异无显著性(P>0.05)1级以上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A、B两组分别为18.4%、5·4%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有效地降低PRK后haze的形成及其所引起的近视回退,早期使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后期使用低浓度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减少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激毒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皮质 类固醇激光素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600只近眼行PRK,术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5.
面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科医生对于眼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而导致青光眼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面部皮肤应用皮质类固醇而导致青光眼在国外也曾有报告[1] 。我们 1998~ 2 0 0 1年诊治 4例因颜面部和脸睑皮肤应用皮质类固醇而引起高眼压及青光眼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 1,女 ,2 9岁 ,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伴间歇眼胀 1年就诊。在他院曾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3年前患特应性皮炎(AtopicDernotitis) ,病变累及右眼睑皮肤 ,长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就诊时右眼视力 0 .0 8,不能用镜片矫正 ;左眼视力 1.0。右眼眼压 5 4.66mmHg(1mmHg =0 …  相似文献   

6.
7.
皮质类固醇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油剂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对1997-2002年眼科住院的角膜碱烧伤病人34例44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点油剂(茶油、鱼肝油)、对照组未点油剂。记录视力,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情况。结果 发现油剂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6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油剂是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及烧伤后用激素治疗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及组织病理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制做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烧伤组、激素治疗组(烧伤后口服强的松10 mg 8wk).制备正常及碱烧伤角膜蛋白提取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组兔不同时期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水平,并取不同时期的角膜做光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2wk时升高明显、5~6 wk达高峰,之后下降.激素治疗后抗体水平总体下降,但2wk仍有升高、4wk达高峰、5 wk急剧下降、8wk时明显低于烧伤前水平.大体观察及光镜结果显示:激素组与烧伤组比较,上皮愈合好、基质纤维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轻、新生血管少.结论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可在相当程度上阻断机体体液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中心开展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 4年多来 ,发现 5例术后因滴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引起月经失调。我们检索有关中外文献资料 ,未发现有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引起月经失调的报道。现将 5例报告如下 :5例患者术后均滴用 1%醋酸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acetate)和 0 1%醋酸氟美松龙 (Fluorometholoneacetate) ,交替使用 ,每天滴眼 4次 ,每次 1~ 2滴 ,约半个月后停用 1%醋酸泼尼松龙 ,续用0 1%醋酸氟美松龙。在第 1~ 2月每天滴眼 4次 ,此后逐月每天滴眼递减 1次 ,维持用药 4~ 6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朱学军 《眼科研究》2005,23(1):96-99
角膜碱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外伤之一,其损伤机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角膜碱烧伤包含着急性、慢性炎症反应,且免疫机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黏附分子以其独特而广泛的特性在角膜碱烧伤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上皮修复及自身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黏附分子的研究为治疗角膜碱烧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兔角膜碱烧伤的病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角膜碱烧伤同理组织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作用。方法 在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中,用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变化。结果 10只眼在5~10d发生角膜溃疡,5只眼在7~12d发生角膜穿孔。烧伤后角膜纤维连接蛋白(hbronectin,FN)增多,与炎症反应相一致。结论 FN参与角膜碱烧伤全过程,并担钡修复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作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结膜下注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以探讨RI对碱烧伤后CNV的抑制效果。方法 每只兔双眼均制成碱烧伤后CNV模型。自身双眼对照,实验眼结膜下注射RI,对照眼用等量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根据烧伤范围和烧伤时间,16只兔随机分成4组,各组给药量相应改变。两周后,摄片分析CNV面积。结果 实验眼组较对照眼组,CNV被抑制了27.83%,P<0.01组1的抑制率为35.26%,P<0.01;组2的抑制率为48.32%,P<0.05;组3的抑制率为8.01%,P<0.01;组4的抑制率为34.84%,P<0.01。结论 RI能够抑制碱烧伤后C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小雄  周善璧  唐霞  彭周贵 《眼科研究》2010,28(11):1036-1041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以及对白细胞介素(IL)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胰岛素在角膜碱烧伤后早期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45只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每组15只。应用浸有1mol/L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中央建立Ⅱ°角膜碱烧伤模型,建模后即日起各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胰岛素各75μL/(kg.d),于实验后1、3、7d收集每只动物心脏血3mL和每只眼200μL房水,分别用ELISA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和房水中IL-1β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的变化,并对角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均可见角膜上皮缺失、基质层严重水肿和角膜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碱烧伤后第3天3组角膜上皮和基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至第7天生理盐水组角膜基质仍水肿,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基质层水肿基本消退。角膜碱烧伤后第1、3、7天,3组实验兔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兔,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实验兔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第7天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碱烧伤后各时间点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第3天、第7天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均明显高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早期胰岛素可以通过减少促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抑制炎性因子含量的机制起到抗炎作用,促进角膜损伤的修复。胰岛素的抗炎作用类似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5.
罗彤  吴昊  霍鸣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4):786-787
目的:探讨自体前板层角巩膜缘移植治疗角膜周边部小面积重度碱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9例39眼角膜周边部小面积重度碱烧伤患者,行局部清创,切除病灶处前板层角膜及邻近板层巩膜、部分结膜,取健眼相对应处的前板层角巩膜及结膜移植,术后观察患者主观症状(疼痛、畏光、流泪)、视力、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健眼的视力、伤口恢复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12mo,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全部愈合,患者主观症状恢复快,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无1例复发;健眼角巩膜缘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自体前板层角巩膜缘移植治疗角膜周边小面积重度碱烧伤,手术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角膜碱烧伤的愈合时间,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健眼(供体眼)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变化,并阐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于碱烧伤后1周、2周行角膜组织电镜检查,检测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全角膜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碱烧伤后6h、1d、3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结果电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周,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未见淋巴管;碱烧伤后2周,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均出现。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碱烧伤后6h有新生血管,1周时角膜基质层存在新生淋巴管,2周时LVC和BVC均达到高峰,分别为(16.41±1.00)个和(50.40±1.56)个;以后逐渐下降,5周时LVC为(0.33±0.50)个,BVC为(12.52±2.51)个;8周时均为0。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呈显著性正...  相似文献   

17.
AIM: To choos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NaOH) solution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consistent corneal alkali burn mouse model in grade II. METHODS: The mice (n=6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15 mice each group. Corneal alkali burns were induced by placing circle filter paper soaked with NaOH solutions on the right central cornea for 30s.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OH solutions of groups A, B, C, and D were 0.1 mol/L, 0.15 mol/L , 0.2 mol/L, and 1.0 mol/L respectively. Then these corneas were irrigated with 20 mL physiological saline (0.9% NaCl). On day 7 postburn, slit lamp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corneal opacity, corneal epithelial sodium fluorescein staining positive rate, 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an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meanwhile pictures of the anterior eyes were taken. Cirrus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as used to scan cornea to observe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and corneal ulcer. RESULTS: Corneal opacity scores ()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P=0.097). 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35). 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and perforation rate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Group C and D ha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ncidence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0.000). CONCLUSION: Using 0.15 mol/L NaOH can establish grade II mouse model of corneal alkali bur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观察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LI-lra)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及Wistar大鼠,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通过裂隙灯与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行角膜OD值与角膜上皮细胞活性测定。烧伤斑图像分析。以及IL-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L-1ELISA)。结果 应用IL-1ra后兔角膜水肿程度减轻,角膜OD值较大,角膜上皮细胞活性恢复较好,并能明显抑制大鼠角膜中的IL-1水平。结论 IL-1ra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角膜透明度和上皮细胞活性恢复。  相似文献   

19.
角膜碱烧伤白细胞介素-1ra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周世有  王铮  顾建军  邵应峰  黄挺  陈家祺 《眼科》2007,16(3):165-168
目的探讨阳离子聚合物包装IL-1ra重组质粒、角膜原位转染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角膜碱烧伤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阴性对照(12只),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IL-1ra基因治疗组(18只),以PeDNA3.1质粒作为IL-1ra基因表达载体,阳离子聚合物为转染介质,角膜基质显微注射20μg IL-1ra质粒。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3、7、21天)处死实验动物取下角膜,HE染色分析角膜组织病理变化,比较两组角膜透明性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对角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进行计数。主要指标角膜透明性和新生血管情况,角膜组织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计数。结果碱烧伤造模后,对照组角膜浸润水肿明显,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角膜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粗大新生血管形成。IL-1ra基因治疗组的角膜基质轻、中度水肿,角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均少于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管径均较细。结论角膜基因原位转染可使IL-1ra在局部有效表达,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免疫炎症反应,为眼碱烧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