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皮层、海马和皮层下白质的病理变化,以探讨脑认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动物模型,以环胞素A在缺血前后胃灌治疗。分为对照组、缺血2个月、缺血4个月组和治疗组,预定时间取脑,切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缺血组皮层海马的神经细胞以变性、固缩和退化为主;皮层下白质有神经纤维和髓鞘溃变;普遍存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2、6、12 h及1、2、3 d和1周共7个缺血组(n=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3).用lectin(一种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荧光标记小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其缺血中央区、缺血半暗区及正常灌注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体积小,呈分支状,在大脑皮质均匀分布.脑缺血后,在缺血中央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在缺血周围正常灌注区及对侧脑组织,可见体积小、呈分支状的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相似,为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即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变短、变少的灌木样细胞,甚至变为胞体呈圆形,突起消失,呈"阿米巴样"的细胞,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在缺血后2、6、12 h数量很少,1 d后逐渐增多,3 d~1周数量最多,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后有小胶质细胞的大量聚集和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规律可能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permanent,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方法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观察42 d 与56 d 两时间点在认知、情绪、组织状态的差异及小胶质细胞状态改变,在模型制作时间上为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 SD 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2 d-假手术组(42 d-Sham)、42 d-模型组(42 d-Model)、56 d-假手术组(56 d-Sham)及56 d-模型组(56 d-Model)。采用 Morris 水迷宫、新旧物体识别和旷场试验3种方法评价大鼠认知能力和情绪, HE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状态改变,用脑组织冰冻切片 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海马及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结果Morris 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 Sham 组相比,Model 组大鼠出现认知障碍,56 d 较42 d 下降更为显著,表现为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新旧物体识别试验结果表明,Model 组大鼠认知能力下降,表现为新旧物体分辨指数下降,新物体探索时间减少,但42 d 与56 d 手术组及 Sham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旷场试验结果提示,Model 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表现为直立次数和穿格次数明显增多。 HE 染色结果提示 BCCA 模型42 d 及56 d 在双侧海马均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状态改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ba1的表达在 Model 组与 Sha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del 组海马与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均较多,染色加深,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短,呈“阿米巴样”。结论 BCCA 法制作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42 d 即出现认知能力下降,小胶质细胞出现活化改变,提示42 d 即可作为慢性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制作的备选时间点。56 d 较42 d 认知能力下降更为显著,提示随时间延长,改变更为显著。但42 d 及56 d 均未出现 HE 染色可观察到的组织状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白云飞  郑晓梅   《四川医学》2022,43(7):642-647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对脑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射自体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其随机分为脑出血组、ALA组;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60 mg/kg ALA灌胃ALA组,等体积花生油溶剂分别灌胃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均于第1、3、7天后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血肿周围组织病理改变、小胶质细胞变化、BDNF及TrkB蛋白含量、TNF-α及IL-β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BDNF及TrkB蛋白含量、TNF-α及IL-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脑出血组相比较,ALA组神经功能评分、BDNF及TrkB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TNF-α及IL-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LA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小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抑制,促炎反应得以减轻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探讨腺苷A2A受体(adenosine A2Areceptor,A2AR)在米诺环素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I/R损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米诺环素组〔I/R造模时,米诺环素按体质量3 mg/kg(质量浓度为100 g /1 mL)尾静脉注射,每日2次〕。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CD11b/c染色、抗A2AR抗体免疫荧光以及双标染色检测缺血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A2AR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内白介素-1β、-6(IL-1β、IL-6)及A2AR蛋白的表达。结果 I/R模型组CD11b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与I/R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IL-1β、IL-6及A2AR蛋白表达下降(P <0.05),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米诺环素可抑制局灶性脑I/R损伤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神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2AR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牛磺酸是否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炎性反应,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实验。SD大鼠54只,6只用于制备栓子,余48只大鼠随机分4组各12只,缺血2 h再灌注4 h对照Ⅰ组,缺血2 h再灌注4 h给药Ⅰ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对照Ⅱ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给药Ⅱ组。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观察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4 h及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Ⅰ比较,给药Ⅰ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及尾壳核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降低(t_(MHCⅠ)=3.594、5.169、4.269,t_(MHCⅡ)=3.511、3.087、4.743,P<0.01或0.05);与对照Ⅱ组比较,给药Ⅱ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尾状壳核区、视神经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亦明显降低(t_(MHCⅠ)=11.691、13.262、6.070、1.914,t_(MHCⅡ)=30.533、38.554、5.913、2.311,P<0.01或0.05);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对脑组织的全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病理改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建立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HE染色 ,观察缺血部位、组织学改变、神经功能缺损。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2h后再灌流 1h有梗死灶、1 2h梗死灶面积扩大 ,4 8h神经细胞凋亡最重。结论 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雌二醇对慢性脑缺血去卵巢大鼠脑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大鼠额部皮质和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影响,初步研究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及卵巢切除大鼠模型,利用光镜,电镜结合图像分析,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和海马CA1区的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手术组较治疗组大鼠额部皮质和海马CA1区细胞形态改变明显,数量减少,统计学分析呈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为缓解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提供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活化类型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实验组(n=24)。实验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主干的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测量大鼠疼痛行为学数据,于术后第1,7,14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不同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变化;通过qRT-PCR验证不同类型小胶质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变化趋势。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14 d内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改变,小胶质细胞标记物也无明显变化。术后1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但促炎型(M1型)标记物增加,提示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术后7 d和14 d,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标记物检测显示以M1型活化为主,抑炎型(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不明显。结论 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即开始活化,活化持续到至少术后两周,在此期间均以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为主。  相似文献   

10.
室周器官(circumvent ricular organs,CVOs)是指由室管膜特化形成的位于第三、四脑室壁上的一些微小器官,包括穹窿下器、正中隆起等.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宿主免疫细胞,关于CVOs处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尚缺乏形态学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下行为学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 62只C57BL/6小鼠均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内径为0.18 mm的微型弹簧圈套C57BL/6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血管狭窄导致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圈套微型弹簧.在成模30 d时两组各取8只小鼠,采用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在成模7、14 d和30 d时分别处死动物,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及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同时用Evans Blue荧光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建模30 d后模型组八臂迷宫实验工作记忆错误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在成模7 d时未见显著病理变化,在14、30 d时观察到模型组脑白质区域神经纤维稀疏[胼胝体神经纤维损伤分级分别为(1.13±0.05)和(1.96±0.08),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增生[胼胝体星型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104.52±12.31)和(192.57±24.23),小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98.25±15.27)和(172.36±18.29),P<0.01],Evans Blue荧光观察到脑内微血管血液成分外渗.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导致小鼠的认知功能下降、胼胝体等白质神经纤维稀疏及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认知功能障碍和环胞素A治疗作用。方法 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用电脑控制穿梭箱记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研究脑内血源性白细胞和T细胞浸润的规律、分布和可能作用及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的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4个月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缺血1个月后皮层、海马和白质有白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2~4月浸润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脑缺血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长期残疾风险更高且预后不良。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驻留的巨噬细胞,脑损伤后会发生表型和功能改变,对脑组织有损害和修复作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与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VH)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等。结果: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患者血清LN、ⅣC、HA明显升高。PⅢP在碎屑样坏死时明显升高。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及有桥接样坏死者,血清LN、ⅣC、HA均明显升高。淤胆患者血清HA较无淤胆患者升高明显。同时伴随肝细胞再生者血清LN亦明显升高。结论:CVH的炎症、坏死、肝细胞再生以及淤胆等病理过程均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原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6例,继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8例。均表现为腹盆腔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及囊肿性改变,伴或不伴有囊壁的厚薄不均及囊内分隔。结论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CT对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8例接受术前放射治疗40 Gy及同期临床条件相当的28例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对其手术标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比较.对两组标本的肿瘤消退率、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脉管侵袭率、淋巴结转移率、间质反应程度和残端病变残留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前放疗组肿瘤显著消退,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脉管侵袭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间质反应在术前放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明显,而淋巴结转移率和残端病变阳性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观察,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病理学的变化是否意味着生存率一定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Hypothalamus is a veryi mportant area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takes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osmotic pressure . There are many kindsof neurons in this location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synthesis and the release of vasopressin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ner osmotic pressure by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kidneys .It was reported thatmany neurons in hypothalamus showed aged-relat-ed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e alteration of osmoticpressure .But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neu-rogl…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记忆的下降。血管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慢性脑低灌注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致机体认知功能受损重要的危险因素,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该文概述了脑低灌注致脑血管疾病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及几种常用的实验性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探讨其和血管痴呆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物干预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并为临床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