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华  汪康平 《江苏医药》1993,19(11):588-590
报告11例双腔起搏患,其中病窦综合征6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8例为DDD,3例为DDDR。静息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双腔起搏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优于VVI起搏而不如AAI起搏;房室延搁100ms和200ms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不如150ms。对双腔起搏适应征,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的防治及频率应答功能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被迫放弃双腔起搏(DDD)而改行心室按需起搏(VVI),使患者丧失房室收缩的生理顺序,严重者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最近问世的双腔自动模式切换(DDD AMS)起搏器可在DDD和VVI之间自动转换,满足了同一患者不同心律失常对起搏模式的动态需求。笔者自1998年3月以来应用6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  料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2岁,均因反复心慌、晕厥入院,经验查确诊为5例病窦伴快速房颤,1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速。所有6例…  相似文献   

3.
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 21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例。植入DDDR8例,DDD10例,AAI1例,VVIR2例。结果 植入各种类型生理性起搏器占同期植入起搏器总数的50%,其中双腔起搏器占42.9%,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占23.8%,均经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心房和/或心室电极,分别成功固定于右心耳或右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及P波或R波或R波振幅均较满意。结论 生理性心脏起搏符合生理需要,是较理想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年5月~2000年12月共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31例次 ,并进行了长期系统的随访工作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1例中男63例 ,女68例 ,年龄27~88岁。首次安置111例 ,更换20例 ,按心律失常分类 ,病窦综合征68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39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9例、三束支阻滞5例。起搏器来源 :各种进口起搏器62台 (占47 3 % ) ,合资公司起搏器46台 (占35 1 % ) ,国产起搏器23台 (占17 6 % )。131例中有130台为VVI型起搏器 ,1台为DDD型起搏器 ,其中具有程控功能的…  相似文献   

5.
高连杰  于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36-37,40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后血压变化及起搏部位对血压的影响。结果:起搏器植入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植入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前后的血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治疗能有效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起搏部位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 36例植入心房按需起搏型 (AAI)起搏器患者心房电极植入时心内电图的形态 ,旨在观察其与起搏阈值及各项起搏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36例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4 6~ 77(平均 56 2± 12 4 )岁。均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AAI型心脏起搏器。二、方法 :按常规植入心房电极 (起搏器配套件 ) ,34根为J型无螺旋的激素电极 ,2根为螺旋电极。应用T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RS 3型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参数 ,36例输出参数相同 :起搏频率 70次 /分 ,脉宽 0 5ms。心内电图A V段为A波终点至V波起点 ,A V…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9年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以来共为 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其中 1例为起搏除颤器 (ICD)。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9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9~ 6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4例 ,特发性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4例 ,心肌病 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 4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例 ,阵发性室速 1例。 9例均有头晕、黑朦、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有 8例反复发作阿斯氏综合征。起搏器选择 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 (VVⅠ ) 5例 ,频率应答式心室按需起搏器 (VVIR)起搏器 1例。全自动型 (…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房室顺序起搏器临床应用初步经验。方法 观察6例双腔起搏器置入患植入时各项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双腔起搏器应用后患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房室顺序起搏符合生理要求,不引起起搏器综合征,尤适于心功能不全的患。  相似文献   

9.
13例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症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双结病变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其中DDD6例、AAI7例。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完全改善,无1例发生起搏器综合症和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本文还就不同心律失常类型提出了选择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刘国亮 《江苏医药》2000,26(4):275-275
例 1,男 ,71岁 ,反复心悸、胸闷 1年伴多次昏厥 ,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于1997年 5月收入院。入院后即安置双腔起搏器 (DDD) ,患者感觉良好出院。术后 10个月患者因不适来院复诊 ,心电图示 :起搏频率不规则 ,绝大多数的心房和心室活动均是起搏器发出的脉冲信号所带动 ,Ⅱ、avL导联见提早出现的心室起搏心动。用程控仪对起搏器进行参数程序控制 ,即启动起搏器的频率平滑功能 ,上述早搏即消失。例 2 ,男 ,6 9岁 ,心悸、胸闷伴昏厥半月余。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