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22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27%,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双胎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RDS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龚瑾  曹蓓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79-681
目的了解早产儿发生的原因及常见并发症,以提高早产儿的救治率及减少伤残的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出生的453例早产儿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即≤32周、〉32周;按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即≤1 500 g和〉1 500 g。对其发生原因、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453例早产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155例(34.22%)、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产科高危因素86例(18.98%)、多胎75例(16.56%)、胎盘异常30例(6.62%)、妊娠合并糖尿病22例(4.86%)。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例(6.6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为新生儿败血症140例(30.90%)、糖代谢紊乱119例(26.27%)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62例(13.6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止胎膜早破是预防早产的关键,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测,减少早产儿发生概率,对早产儿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针对性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白明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98-1299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2004年收治的13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56%;胎位异常、多胎、既往不良孕产史及生殖道感染是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结论: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足月儿发生的原因及常见并发症,以提高近足月儿的救治及减少伤残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近足月儿资料。结果:胎膜早破和双胎为近足月儿的主要原因,并发症以湿肺、吸入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为主。结论:防止胎膜早破是预防近足月儿出生的关键,而密切观察近足月儿并发症的出现,及时处理,对减少伤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菁 《现代保健》2010,(12):25-26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生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87%,占早产的28.80%.流产引产史、原因不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5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 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主要因素、分娩时机、分娩方式、早产儿结局。方法:选择妊娠28-36r6周胎膜早破台并早产者8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主要有流产、早产、引产史、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阴道分娩48例(55.81%),剖宫产38例(44.19%)。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15例.占39.47%。结论:≤34孕周终止妊娠者,早产儿并发症较多:早产儿对缺氧耐受性差,常需会阴切开或剖官产结束分娩,以降低RDS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儿的妊娠结局与分娩孕周密切相关。预测和早期诊断早产,处理早产相应并发症并积极转诊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伤残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2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22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27%,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双胎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RDS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2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22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27%.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双胎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RDS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未足月胎膜早破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54-335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及相关处理。方法:将10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分为<28周、28~33+6周和34~36+6周3组,分析围产儿预后及母体并发症,比较未足月胎膜早破在不同孕周的差异。结果: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肺部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均以28~33+6孕周组高,分别为52.2%、65.2%和60.9%;<28孕周者围生儿死亡率(66.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02例中母体感染56例,占54.9%。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可致母儿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孕龄越小围产儿死亡率越高。母体感染难产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体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卢红艳  常明  吴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47-4549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医院产科出生且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儿生后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指数、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破膜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10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37例早产儿符合研究标准,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24.8%。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排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复苏及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破膜时间长短与脑损伤无关。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生后有窒息复苏史也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8月分娩的269例早产病历,按孕周分为28-34+6周与35-36+6周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居早产原因的前5位,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原因,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胎膜早破,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对降低早产,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双绒双羊双胎)妊娠中期减胎后发生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为临床妊娠中期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选择性减胎后发生胎膜早破的双绒双羊双胎妊娠患者6例,患者受孕方式为体外受精(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绒毛膜性在妊娠早期超声诊断为双绒双羊双胎,孕12~16周接受选择性减胎。结果:6例患者均减胎成功,减灭的胎儿除了1例为右侧胎儿,1例为左下方胎儿,其余4例均为下方胎儿。减胎后胎膜早破均发生在减胎后的24 h内,所有患者均在减胎胎膜早破后8 d之内(2~8 d)停止阴道流液。整个妊娠期1例患者妊娠晚期羊水过少,1例因胎膜早破早产,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另3例患者无异常。除了胎膜早破早产患者分娩孕周为34+6周,其余均为足月分娩,其中有4例患者剖宫产,2例经阴道顺产。新生儿体质量为2 200~3 400 g,4名男婴,2名女婴,除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外,其余新生儿均无并发症。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双胎妊娠中期选择性减胎后胎膜早破患者可以建议期待治疗,其妊娠结局可能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relative (%) values of plasma 18:2n-6 (18:2 omega-6) and the ratio of 20:3n-9 to 20:4n-6 (triene/tetrene) to indicate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18:2n-6 and 18:3n-3) status of preterm infant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indices reflect milligrams per liter quantities of n-6 and n-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derivatives of EFA (LCPs), required for cell membrane accretion, is unknown. Thus, 18:2n-6, the triene-tetrene ratio, and n-6 and n-3 LCPs were measured in plasma phospholipid of preterm infants' cord blood (n = 22) and of preterm infants fed formula (n = 12) or of preterm infants who received fat-free parenteral nutrition (n = 15) on postnatal day 3. Whether expressed as percent or milligrams per liter, 18:2n-6 was markedly higher and the triene-tetrene ratio lower in infants fed formula than in infants who had received no lipid. However, concentrations of n-6 and n-3 LCP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rd values. In the absence of an exogenous lipid sour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issue stores of LCPs are released in response to birt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病的诱发因素,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研究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临床资料,探讨疾病诱发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7%,生殖道感染为诱发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首要因素;孕28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临床资料,探讨疾病诱发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7%,生殖道感染为诱发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首要因素;孕2833+6周组与孕3433+6周组与孕3436+6周组的PPROM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6+6周组的PPROM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孕3433+6周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孕2836+6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孕2833+6周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3+6周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的患者(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针对不同的诱发因素,应采取不同的干预对策,不仅能减少母婴并发症,还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611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认为:①本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1%(611/4 047),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6%(104/4 047),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5%(507/4 047).②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流产或引产史与宫腔内压力增加(因巨大儿、双胎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③足月胎膜早破的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7月1日入住我院新生儿一科确诊为PVL的早产儿42例(PVL组)和无PVL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VL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新生儿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入院1 h动脉氧分压、入院3天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膜早破、窒息、感染、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PVL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胎膜早破、窒息、感染、酸中毒、机械通气时间、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是早产儿PV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