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87例咳喘老年人的气道高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咳喘老年人的气道反应性特点 ,为老年人气道高反应性 (BHR)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临床疑诊为气道反应性增高且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老年患者 187例 ,以二磷酸组织胺吸入作支气管激发试验 ,评价其气道高反应性。 结果 激发试验阳性者 6 9例 ,阳性率为 36 9%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1例。BHR的程度分布 :极轻度者 2 2例 ,占 31 9% ;轻度者 30例 ,占 43 5 % ;中度者 17例 ,占 2 4 6 % ;本组病例中未见重度BHR者。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与使FEV1下降 2 0 %所需组织胺的累积激发剂量 (PD2 0 FEV1 His)呈低度正相关 (r =0 2 77,P <0 0 5 )。 结论 本组疑诊为BHR的老年患者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低 ;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 ,基础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增高在老年患者中呈低度正相关 ,基础肺功能损害较重者其气道反应性增高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1例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测定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选择30名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5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71例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49例(84.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9例(15.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完全控制哮喘组和哮喘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控制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对象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数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有助于指导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连续测定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与可逆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先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再对激发试验阳性者进行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①基础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为(3.19±0.90)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46±0.71)L,FEV1/FVC为(78.0±8.9)%,基础肺通气功能诊断为小气道功能异常34例,占34.7%,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9例,占29.6%,总异常率为68.4%。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93例(94.9%)。最大激发剂量时FEV1下降率为(10.1~80.3)%,平均(31.9±11.4)%,其中14.0%(13/93)下降多于40.0%。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激发剂累计吸入剂量(PD20FEV1)为(0.03~7.72)μmol,平均(1.97±1.68)μmol。气道高反应性分级以轻至中度为主,其中轻度30例,占32.3%,中度42例,占45.2%。③激发后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FEV1与激发后比较改善率为(56.1±58.9)%,FEV1绝对值增加(0.26~2.26)L,平均(0.78±0.36)L,阳性率为100.0%。激发后最低FEV1与舒张后最高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22.55,P=0.001),提示吸入舒张剂后FEV1明显升高。结论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可逆性连续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观察哮喘患者阻塞气道的可逆性,指导临床治疗;又可使激发试验诱发的气道痉挛得以舒缓,保证气道反应性测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胖是否与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关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肺功能室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激发试验阳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1180例,分析其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与吸入药物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百分率达对照值20%时的药物浓度(PC20FEV1)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男、女患者BMI与PC20FEV1的相关性。结果BMI与用力肺活量(FVC)、FEV1、PC20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5,-0.645和-0.044,P均(0.05)。男性患者BMI与PC20FEV1无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BMI与PC20FEV1呈负相关(r=-0.044,P(0.05)。结论肥胖与肺功能降低及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相关,这种影响在女性患者中更明显。成年女性气道反应性较成年男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缓解期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小气道功能,探讨气道高反应性与小气道功能及临床缓解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缓解期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乙酰胆碱作为激发剂),以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下降≥20%作为阳性诊断标准,比较乙酰胆碱激发试验(MCC)阳性组和阴性组患儿的小气道各项指标的基础值及下降百分率;以患儿临床缓解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的时间为依据,比较两组患儿的MCC的阳性率。结果 (1)MCC阳性患者的小气道指标MEF75占预计值、MEF50占预计值以及MEF25占预计值占均显著低于MCC阴性组(P0.05);(2)MCC阳性组比阴性组各项小气道指标(MEF25、MEF50、MEF75)下降的程度大且速度快(P0.05);(3)缓解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的患儿间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FEV1下降百分率与MEF25下降百分率无显著相关(r=0.435,P=0.125),其余小气道指标与FEV1相关系数均约为0.7(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依然存在气道炎症,症状缓解时间12个月的患儿与≤12个月的患儿MCC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小气道各项指标的基础值及激发试验中、下降百分率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脉冲振荡肺功能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临床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气道反应性.肺通气功能受患者用力程度的影响,婴幼儿、老年人和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难以完成检查.脉冲振荡肺功能(impulseoscillometry,IOS)在平静呼吸时测定,操作简便,适用对象广泛.我们以FEV1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金标准",探讨IOS参数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组胺为气道激发剂,采用气道反应性测定仪测定的40例支气管哮喘(A组)、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B组)及40例急性支气管炎(C组)儿童气道反应性变化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及MMEF%,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C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5.00%;3组患儿基础呼吸阻力(Rrscont)和基础呼吸传导率(Grscont)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反应阈值(Dmin)和反应阈浓度(Cmin)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鉴别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气道功能检测对气道高反应性预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岚  陶晓南  彭毅  付薇  向敏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1):753-756
目的初步评价肺功能测定中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26例可疑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分析小气道功能病变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1)126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50.79%(64/126);阳性组FEV1/VC、FEF25%、FEF50%、FEF75%、MMEF75/25等基础肺功能基指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小气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2.06%(53/126),异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为73.58%(39/53),明显高于正常组(34.25%,25/73),P〈0.01。FEF75%、FEF50%和MMEF75/25与激发试验阳性率密切相关,≥80%预计值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80%预计值组(P〈0.01)。(3)FEF 75%、FEF 50%、MMEF 75/25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07%、72.73%、69.86%;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71和0.768,均大于0.7,诊断准确性达到中等。串联应用时阳性预测值有所提高,达73.58%。结论肺功能测定中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能很好地预测气道高反应性,对症状不典型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早期筛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老年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呼吸科确诊为慢性哮喘患者132例,设为病例组,另取健康受试者44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水平,分析2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肺功能检测,分析肺功能指标与25(OH)D3水平的相关性;依据基础肺功能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对25(OH)D3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MCH)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MC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与FEV1/FVC测定值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6.97%,血清25(OH)D3水平与PD20FEV1(MCH)呈正相关(r=0.67,P0.05);舒张试验阳性率为56.81%,血清25(OH)D3水平与FEV1增加率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25(OH)D3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FEV1增加率,表明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与老年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1996年6月,从北京市房山区23个自然村筛查出154例COPD患者和154名非COPD者配对对照,以及23名不吸烟正常对照者进行基线调查,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基线值下降>20%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20-FEV1)<8g/L为支气管高反应性的阳性标准,分为气道反应性阳性组与阴性组,2000年5月进行复查.结果(1)基线病例-对照研究COPD病例组与吸烟非COPD组有良好均衡性.COPD组气道反应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和28%,P<0.0001).(2)前瞻性研究复查241人,复查率为78.2%.基线非COPD者中气道反应性阳性组38名,复查时COPD发病率为23.7%,气道反应性阴性组84名,COPD发病率为9.5%(RR=2.5,P=0.036);基线COPD患者气道反应性阳性组93例,复查时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为12.9%,气道反应性阴性组26例,复查时FEV1/FVC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为30.8%(P=0.031).结论吸烟人群中,气道高反应性导致肺功能下降速度加快,是CO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