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治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本方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方用泽泻、茯苓、猪苓甘淡渗湿利水,白术健脾化湿,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诸药合用,可健脾渗湿,化气利水。适应证为发热、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恶风自汗,或头目眩晕、或吐涎沫,舌苔白,脉浮或浮数。笔者以五苓散加减治疗部分眼疾,多获良效,现将个人体会介绍如下:1 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对痰饮病的治疗分为扶正利水、祛邪利水、和解利水,扶正利水中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心利水、以小青龙汤温肺蠲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理中丸健脾祛湿、茯苓甘草汤温胃散饮、真武汤温肾行水、五苓散化气行水、猪苓汤育阴行水;祛邪利水分寒下和热下,寒下中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泻热开结逐水、十枣汤攻下开结逐水、牡蛎泽泻散清热软坚利水、热下中以三物白散散寒破结逐水、瓜蒂散涌吐寒实;和解利水中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生姜泻心汤和胃散水、四逆散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3.
赵开政 《光明中医》2014,(8):1736-1737
五苓散原为《伤寒论》中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之方,此证系伤寒太阳经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临床多见小便不利,头疼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苔白脉浮等症。方中重用泽泻,使其直达肾与膀胱,利水祛湿兼以清热;茯苓,猪苓淡渗利水,以增强泽泻利水去湿之力;白术建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更佐以桂枝通阳化气,内助膀胱气化以布津行水,外散太阳经未净  相似文献   

4.
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的"苓桂剂"具有温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苓桂剂"的应用,提出桂枝除了有温阳化气助行水的功效之外,其本身具有利水作用。并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证实:(1)从张仲景用桂枝的特点,《伤寒论》《金匮要略》涉及小便不利的30首方中有10首用到了桂枝;(2)后世医学著作有不少谈到桂枝的利水作用;(3)不少实验研究证实桂枝具有利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苓汤即小紫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是由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党参、白术、茯苓、桂枝、泽泻、猪苓组成。为《伤寒论》著名方剂。有调和阴阳,舒肝解郁,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药理研究表明,发现其有镇静,解痉、利尿、抗过敏、抗炎、类固醇增强,免疫功能增强等多币中作用。近年很多学者拓展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伤寒论》方剂配伍精巧,立法严谨,单茯苓一味药,便与30味中药相互配伍,组成药对,形成15首方剂,对应不同证型,发挥多种功效,不仅重视茯苓本身功效发挥,通过剂量与配伍变化,达到一药多能效果,茯苓与30余味药味组成药对,对应不同证型,从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宁心功效出发,多种药对发挥不同功用,茯苓-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桂枝,通阳化气,平冲利水;茯苓-附子,温阳利水;茯苓-人参,补气健脾,安神利水;茯苓-芍药,益阴利水;辨证施治,用药精准,实为后世末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仲圣治水方剂16种,组方配伍严谨,灵活得法,巧妙得当,药物组成只一味或剂量之差则改变功效,所治病证迥然有别。以水饮内停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桂枝、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以水热互结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猪苓、泽泻,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以阳虚身痛为主治方剂均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皆温经散寒,渗湿止痛,真武汤温阳散寒以祛水邪,适用于阳虚水泛诸证;附子汤温阳补虚以祛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入侵所致身痛诸证。以痰饮停聚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和温阳化气之品,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阳虚不能制水,水停胸胁所致痰饮,病位在脾;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病位在膀胱;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阳虚水泛,病位在肾。还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小青龙汤,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利水通阳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病机不同,选方不同,功效各异,充分体现了《伤寒论》辨证施治运用。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丸中茯苓、泽泻、丹皮三药的作用存在争议,结合方源从肾之"体阴用阳"进行解释较为明晰.此方源于《金匮要略》之肾气丸,所治5种病证均有水液代谢不利.方中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用量较大为主药,功在补肾体之阴;桂枝、附子少量使用,温阳化气;茯苓、泽泻、丹皮利水渗湿、祛除水邪以助肾之用属"佐助药",全方补肾化气利水,八药...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苓散原出《伤寒论》,是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制的著名方剂。其组成药物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中重用泽泻为主药。直达膀胱,渗湿利水,辅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佐以白术,健脾除湿,脾健则能散精而水精四布,更佐以  相似文献   

10.
桂枝味辛性溫,有发汗溫经、通阳化气之功。茯苓味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能。仲景以桂枝配合茯苓,主要是用于水气內停之证。尤在泾说:“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是有一定见地的。在《伤寒论》中,茯苓、桂枝并用的方剂有五苓  相似文献   

11.
五芩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大千 《新中医》2005,37(4):84-84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其组成为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共五味药物,原为散剂,现多作汤剂,水煎服。其功用通阳化水、健脾利水。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伤寒论》中五苓散(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加味,取其振奋心阳、化气利水之意,治疗心包积液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 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1 头痛并尿失禁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 1月。近1月来头两侧太阳穴疼痛,痛时小便正常,无头痛时 则小便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正常。证乃 足太阳经经气不利,表里同病。治宜解表化气行水,方以五苓 散。处方:泽泻15g,猪苓、茯苓、白术各10g,桂枝6g。每 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2剂药后头痛消失,小便 正常。方药对证,守方继服6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陕西中医》2010,31(5):603-604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方中泽泻、猪苓、茯苓淡渗以利水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白术健脾利湿;桂枝解肌发汗以散饮,通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利水,且有使水饮表里分消之功。诸药合用功效在于通(温)阳化气,利水渗湿,恢复人体内水液正常输布。主要用于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所形成的太阳蓄水证。在临床中对因气化失司、水液吸收、输布、排泄失常所致的疾病,用此方化裁治疗,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无锡县西漳镇卫生院(214171)邹兰谷[关键词]五苓散,自汗,眩晕,呕吐五苓散系《伤寒论》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药组成,为健脾祛湿,化气行水之剂。笔者多年来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疑难杂证,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从《伤寒论》谈张仲景治水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证达十六种 ,涉及原文 2 7条。笔者就其部分原文概括为治水十法 ,浅谈如下 :1 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 ,其人脐下悸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太阳病发汗后 ,虚其心阳 ,心火不能下蛰于肾 ,肾水无以蒸化 ,则水停下焦 ,复有上逆之势 ,故脐下筑筑然跳动 ,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 ,且能宁心 ,以防水邪下逆 ;大枣健脾 ,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 ,并能助茯苓化气行水 ;心阳复 …  相似文献   

18.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共奏健脾利水,温化痰饮之功。药少意精,在临床上应用颇广。笔者师仲景之法,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为《伤寒论》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之效。为治疗外有表证,内有水湿的良方。适用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20.
桂枝降冲逆复心阳效捷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清·邹润安指出它的主要作用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朱师对桂枝的应用功夫娴熟。他遵仲景大法,用桂枝配麻黄以解表散寒,配白芍以调和营卫,配人参以益气解表,配茯苓以通阳行水,配防已以温行水气,配黄连以平调寒热,配石膏以解表清里,配大黄以温下寒实,配丹皮以和营祛瘀,配龙骨、牡蛎以养心安神等。他认为桂枝加桂汤治“奔豚”其效确实;并据桂枝温阳通脉的作用引用于治疗心动过缓之证,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