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erampanel     
α-氨基羟甲基 唑丙酸(AMPA)受体广泛分布于具有兴奋性的神经突触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神经退行性障碍、行动障碍、精神疾病、疼痛等许多疾病都涉及到AMPA受体。日本Eisai公司的在研新药Perampanel(E2007)作为首个具有高度选择性和非竞争性的AMPA型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部分发作。基于3个Ⅲ期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结果,2011年该公司已向美国和欧洲提交了该药物的营销许可申请。  相似文献   

2.
冯冠青  赵世刚  刘罡 《医学综述》2007,13(3):180-182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是一种游离型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由GluR1~GluR4 4个亚单位组成,GluR2亚单位对Ca2+不通透。由于GluR2亚单位的表达天然AMPA受体通道对Ca2+不通透。在AMPA受体激活时,大量Ca2+内流导致神经损伤。AMPA受体对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维秀  郭英  徐娟  张宏 《北京医学》2013,35(1):18-21
目的 研究下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B受体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机制.方法 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给予GABAB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GP55845,进一步观察GABAB受体在苯肾上腺素对突触终末eEPSCs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苯肾上腺素显著降低初级传入末梢单突触和多突触eEPSCs幅度,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5845,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部分拮抗苯肾上腺素对刺激引发的EPSCs (eEPSCs)幅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B受体抑制初级传入纤维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冲动的传入,这种突触前对谷氨酸释放的调节可能是下行肾上腺素能系统对伤害性刺激调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中,离子型的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后致密物内被组织到多蛋白信号复合体中,膜相关的鸟苷酸激酶蛋白家族在调节细胞内转运和突触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定位中扮演重要角色[1],尤其是本家族的主要成员突触后致密度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rotein,PSD-95)在组织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它们的相关信号蛋白在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致密物中调节突触兴奋性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用盲法对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的自发微突触后电流 (mPSCs)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观察到了突触后膜分别由AMPA受体和GABA受体介导的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mEPSCs)和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mIPSCs) ,mIPSC的发放频率远高于mEPSC ,GABA受体的阻断剂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 ,BM )却能使mEPSC的振幅增加。可能是由于成年期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活动受到同处于突触后膜的抑制性GABA受体的制约。尽管因NMDA受体的效能大大下降而记录不到自发电流中的NMDA成分 ,但远高于生理浓度的外源性NMDA可以诱发去极化的宏电流 ,说明突触后膜的确仍有NMDA受体存在。而muscimol则能诱发超极化的宏电流 ,这也表明突触后膜上有GABA受体存在。估计各种受体的一系列变化 ,使关键期特有的可塑性随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AMPA和KA受体).NMDA受体可调节神经元的存活,树突、轴突结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回路的形成以及学习记忆活动,对生物发育过程极为重要.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癫痫、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文章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AMPA和KA受体).NMDA受体可调节神经元的存活,树突、轴突结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回路的形成以及学习记忆活动,对生物发育过程极为重要.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癫痫、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文章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谷氨酸是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兴奋性的传导起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如学习和记忆、神经系统发育等。在脑缺血、颅脑损伤、癫痫发作、神经变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中,谷氨酸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将GluRs按与配体结合后的效应的不同分为两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9.
NMDA受体NR1亚单位与学习记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谷氨酸(Glu)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受体由三种组成: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epionate receptor,AMPAR),KA受体(kanieacid,KAR)及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其中NMDA受体被认为是突触可塑性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主要调控者,  相似文献   

10.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参与胃内脏伤害性信息向下丘脑传递的通路中是否有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参与。方法 检测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分别给予NMDA受体拮抗剂DAPV、AMPA受体拮抗剂CNQX及nNOS抑制剂L-NNA后Fos样蛋白在下丘脑室旁核(PVN)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脑干NMDA受体、AMPA受体和nNOS mRNA的表达及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预先注射DAPV或L-NNA可以明显抑制胃内灌注福尔马林诱导的Fos样蛋白在PVN的表达。②胃内注入福尔马林可以增加NR1和nNOS mRNA的表达,减少AMPA受体mRNA的表达;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明显阻断三种mRNA表达的改变。结论 迷走神经和NMDA受体及其下游因子NO参与了胃内脏伤害性信息向下丘脑室旁核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李延海  王珏  张广军 《医学争鸣》2009,(20):2098-2101
目的:观察在发育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是否具有调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13~15dSD大鼠视皮层Ⅱ-Ⅲ层椎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观察D-丝氨酸对mEPSCs的调制作用.结果:mEPSCs包含两种受体电流成分,即AMPA受体与NMDA受体电流成分;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1,10和100μmol/L)均增强了mEPSCs的NMDA受体电流成分(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应用NMDA受体阻断剂D—APV(50μmol/L)完全阻断这种增强效应.此外,D-丝氨酸没有影响mEPSCs的AMPA受体电流成分.结论:在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上,突触后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是不饱和的,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增强NMDA受体功能,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缺氧所致神经元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表面谷氨酸AMPA受体亚单位(GluRs)含量、受体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及其在Ca2 超载和延迟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采用PI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细胞比色分析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死亡和膜表面GluRs含量变化,采用Fura-2法测定胞内Ca2 含量,以膜片钳技术检测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变化.结果伤后胞内Ca2 含量和神经元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膜表面GluR2含量及含GluR2的突触数目显著减少(P<0.05),而GluR3含量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缺乏GluR2的AMPA受体通道对Ca2 有很高的通透性.结论缺氧可致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缺乏GluR2的受体通道数目增加,介导了Ca2 的快速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相似文献   

13.
袁维秀  郭英  徐娟  张宏 《北京医学》2012,34(8):723-726
目的 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 AR)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 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IPSCs和eEPSCs)的影响.结果 苯肾上腺素对IPSCs频率产生剂量依赖性兴奋作用,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对离体脊髓背根向运动神经元(MN)传入的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mGluRs广谱激动剂反式-1-氨基-1,3-环戊烷二羧酸(ACPD)对背根(DR)电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结果:对离体脊髓切片灌流ACPD(5~25μmol/L)15~20 min,在11个测试的MN,能可逆性抑制DR刺激诱发的EPSP(即DR-EPSP)的幅度(P<0.01)和曲线下面积(P<0.05)。在用抑制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和士的宁预处理后,DR-EPSP仍能被10μmol/L ACPD显著性抑制(P<0.05,n=3)。结论:ACPD可激活mGluRs而抑制脊髓DR向MN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其机制可能不涉及增强γ-氨基丁酸A受体或甘氨酸受体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型。引入受体蛋白质交联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AMPA受体各亚型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不同部位含量变化。结果在PD大鼠纹状体中,AMPA受体各亚型均未发生亚细胞分布改变;慢性左旋多巴刺激诱导大鼠LID对其纹状体AMPA总蛋白以及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AMPA受体分布变化对PD或LI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包括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 唑-4-丙酸(AMPA)、红藻氨酸(KA)和N-甲基-D-门冬氨酸(NMDA)三种受体,前两种又称非NMDA受体。有关AMPA受体不同于KA受体的最早依据是:脊髓初级传入C类纤维能被KA,却不能被使君子酸(QA)去极化。由于缺乏选择性拮抗剂,迄今尚不能确切区分天然的AMPA、KA受体,但其各自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已逐步被阐明。 1 AMPA/KA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自从Hollmann等采用功能表达克隆技术首先筛选到编码约900氨基酸的AMPA/KA受体的Cdna以来[1],应用同源克隆方法已发现9种AMPA/KA受体亚基,根据序列相似性、对激动剂的脱敏特性以及能否构成功能协同体,可分成三组亚基:①GluR1-GluR4(AM-PA型);②GluR5-GluR7(KA型);③KA-1、KA-2(KA)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引起的MF-CA3通路突触传递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现象,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2~3周的Sprague Dawley(SD)乳大鼠,制备海马脑片,通过刺激苔藓纤维,采用膜片钳的方法记录突触后电流?氧糖剥夺15 min后,观察突触传递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犬尿喹啉酸阻断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LY341495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BAPTA螯合细胞内钙离子,观察对LTD的可能影响?结果:①氧糖剥夺15 min能引起MF-CA3通路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电流减弱,产生LTD现象;②若氧糖剥夺过程中运用阻断剂阻断AMPA受体的激活,洗脱后并不影响LTD的产生,而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可以使AMPA受体电流的LTD现象消失;③除去外液中的钙离子或用BAPTA螯合细胞内的钙离子均能使LTD现象消失?结论:氧糖剥夺引起MF-CA3通路上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电流持续减弱,呈现LTD现象?这种LTD现象依赖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及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升高,但不依赖氧糖剥夺过程中AMPA受体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是离子型受体的一种亚型。NMDA受体可介导Ca2+内流,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另一方面,机体兴奋性氨基酸剧增时,通过激动NMDA受体引起大量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进一步激活一系列胞内机制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NMDA受体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及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本文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室及其它学者的研究证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膜不仅存在有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亚型(NMDA,KA,QA/AMPA)受体,也存在有抑制性氨基酸GABAA及GABAB受体,而且发现在部分细胞这些受体可以共存。Morrisett et al(1991)曾报导GABAB受体激活对大鼠海马突触传递的NMDA成份具有抑制效应。本文研究的目的系探讨大鼠DRG神经元膜GABAB受体激活对NMDA受体介导的反应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а-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海人藻氨酸(AMPA/Kainate)受体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对尾末端截断后小鼠血清褪黑素(MLT)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截肢后中枢的可塑性变化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 法测定尾末端2.5 cm截断后2 h小鼠血清MLT 含量,并观察静脉注射MK-801、CNQX 对断尾后小鼠血清MLT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断尾后2 h小鼠血清MLT含量降低;MK-801、CNQX 分别拮抗断尾引起的小鼠血清MLT 含量的降低。结论断尾后2 h小鼠血清MLT含量降低;NMDA受体、AMPA/Kainate 受体参与断尾引起小鼠血清MLT 含量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