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酶主要是指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酶,目前所知道的包括α-分泌酶(主要为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0和ADAM17)、β-分泌酶(β-secretase,主要为BACE1)和γ-分泌酶(主要为presenilin1,PS1).本研究对灌胃大鼠海马内所有的四个指标均进行了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BACE)在β位点裂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gor protein,APP)并产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Aβ),Aβ的聚集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引起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减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中心和共同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 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 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AD发生的主要原因。β分泌酶1(BACE1)是水解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生成Aβ的限速酶,成为干预AD进程的理想靶点。自从BACE1被克隆和鉴定后,人们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结构类型的BACE1抑制剂。本文以基于结构发现的BACE1抑制剂的核心骨架为主线,对BACE1抑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酶主要是指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酶,目前所知道的包括α-分泌酶(主要为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0和ADAM17)、β-分泌酶(β-secretase,主要为BACE1)和γ-分泌酶(主要为presenilin1,PS1).  相似文献   

6.
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下述两种途径进行加工: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介导的淀粉样通道产生Aβ(β-淀粉样蛋白4kDa)肽或由β-淀粉样蛋白区域的α-分泌酶介导产生非淀粉样产物。在3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中,研究22kDa片段的血小板水平,上述片段包括Aβ(β-淀粉状蛋白4kDa)肽、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l0)和120—130kDa到110kDa肽的APP异构体比。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D患者的Aβ4水平升高、BACE1活性增加、ADAM10活性和APP比降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脑内APP的加工相同,血小板APP也是通过淀粉样和非淀粉样通道进行加工的,并且AD患者血小板APP的加工过程与对照者相比有所改变,这也许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诊断AD、病程和监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正>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过淀粉样代谢途径(β、γ分泌酶)产生Aβ,Aβ不同程度的聚集能够促进AD的发生、发展,而APP经过非淀粉样代谢途径(α、γ分泌酶)则产生可溶性片段s APP a,s APP a具有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能竞争性的减少Aβ的产生,从而延缓AD的发展。因此,激活α分泌酶是一种治疗AD的方法,而研究最多的a  相似文献   

8.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脑组织中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淀粉样降解产生Aβ。APP在内质网生成后的胞内转运过程极其复杂,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综述了APP胞内转运路径,重点描述了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脂质化以及结合蛋白对...  相似文献   

9.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细胞上的单次跨膜蛋白,因其经蛋白酶裂解后产生具有毒性作用的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而广受关注,但迄今为止人们对APP真正的生理功能仍知之甚少,本文就APP及其整个家族在细胞中的正常生理功能、结合蛋白以及作用机理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TMP低、中、高剂量组灌胃20、40、60mg/kg TMP,1次/d,连续30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停留时间、跨平台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天青B处理能稳定表达APP695基因的Neuron-2a细胞(N2a-APP69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PP、可溶性APPα(soluble APPα,sAPPα)和β-分泌酶 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水平,利用 ELISA 检测 Aβ 的水平.采用 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ACE1酶活性的抑制.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结果:①天青B在5、10、15、20 μmol/L的终浓度下不会影响N2a-APP695细胞的活力.②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Aβ1-40(P=0.002)和Aβ1-42(P=0.036)的水平.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全长APP(P=0.018)和sAPPα(P=0.006)蛋白的水平,但不影响BACE1蛋白的水平(P>0.05).④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降低BACE1的活性,其活性抑制率为66.0%(P=0.000).结论:天青B通过抑制APP的表达和BACE1的活性从而抑制A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 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 μmol/L及50 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 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 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YY),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6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并分析锌离子、ZnT6与APP和Aβ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游离锌离子、ZnT6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老年斑主要分布于小脑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分布较少;ZnT6和Aβ荧光双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两者共存于老年斑内。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Aβ老年斑内有大量的ZnT6蛋白表达,并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参与小脑Aβ老年斑的形成,而ZnT6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表达SorLA对引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影响,以揭示SorLA表达与Aβ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SorLA蛋白的表达分布,SorLA cDNA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以梯度浓度G418筛选SorLA cDNA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转染后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Aβ表达水平。结果:(1)超表达SorLA转染组细胞提取物中的APP表达水平降低;(2)超表达SorLA转染组中Aβ表达水平降低(21.6±12.1)%(P<0.01)。结论:SorLA显著影响引发AD的Aβ表达水平,且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BSA)对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相关酶—β-分泌酶(BACE1)、γ-分泌酶(PS1)的表达的影响,在体外水平探讨AGEs-BSA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培养的SH-SY5Y细胞为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MTT实验得到的AGEs-BSA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干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观察及检测各组细胞内Aβ1-40、Aβ1-42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APP、BACE1、PS1变化。结果 BS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GEs-BSA组与BSA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AGEs-BSA+抗RAGE中和抗体组APP、BACE1、PS1、Aβ的表达较单纯AGEs-BSA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BSA组(P<0.05)。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促使SH-SY5Y细胞中APP的表达增加,并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通过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部分减少APP、BACE1、PS1及Aβ的表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主要病理表现有两种,即:细胞内发生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细胞外产生淀粉样沉积物(俗称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NFTs的聚集主要是微管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的生成;SP的淀粉样沉积物主要成份是β-淀粉样肽(Aβ,包括Aβ40和Aβ42),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分解而来,被认为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都集中在α、β和γ-分泌酶对APP的作用和Aβ生成的影响上,以及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的发病原因和进程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APP的代谢通路与淀粉样物生成对AD发病的假说;早发性和迟发性AD与APP、PS1、PS2和ApoE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目前Aβ疫苗对AD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痴呆(dementia of Parkinson’s disease,PDD)、路易小体痴呆(dementia of Lewy body,DLB)等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认知功能障碍在上述疾病中尤为明显。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是患者脑内老年斑的形成,主要成分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的沉积,而Aβ又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序列水解而来。本综述主要叙述Aβ的产生、神经毒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对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以及AD与其他疾病相关性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斑(SP)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之一,主要是由Aβ在脑中逐渐沉积所致。Aβ来源于I型跨膜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目前已知有三种分泌酶参与APP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plaques,SPs)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是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测定APP和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BACE1活力.结果有效终浓度1 μmol/L和10 μmol/L的ZMS对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APP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10 μmol/L ZMS能显著降低BACE1活力.结论 ZMS显著降低HEK293sw细胞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及活力,而对AP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