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丹参酮ⅡA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丹参的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的炮炙品中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酮ⅡA的溶出速率影响并不显著。丹参经盐炙和醋炙后 ,丹参酮ⅡA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酒炙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酒炙增强药物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丹参、黄酒炙丹参、白酒炙丹参等水提液中及生丹参、白酒炙丹参等醇提液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以生品醇提最高;丹参酮ⅡA以其生品水提最低,而原儿茶醛以白酒炙后水提最低。结论:丹参若用水煎煮,以酒炙为佳;若以生品使用,必须用醇提取,以提高煎出率。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丹参颗粒剂,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提取方法对丹参活性成分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酒灸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酒灸增强药物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丹参、黄酒灸丹参、白酒灸丹参等水提中及生丹参、白酒灸丹参等提醇液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以生品醇提最高;丹参酮ⅡA以其生品水提最低,而原儿茶醛以白酒灸后水提最低。结论:丹参若用水煎煮,以酒炙为佳;若以生品使用,必须用醇提取,以提高煎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微粉碎对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影响.方法 丹参根经普通粉碎和超微粉后得粗粉和超微粉,用乙醇提取后,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 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粗粉含量分别为0.896%和0.346%,而超微粉为1.012%和0.513%,为粗粉提取的1.13倍和1.48倍.结论 超微粉碎为植物药提取的前处理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为高效的使用中药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丹参为原料,采用95%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提取丹参酮ⅡA.在不同丹参颗粒粒径及不同温度下对丹参酮ⅡA的传质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Fick第二定律,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丹参酮ⅡA提取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检验,模拟结果 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型能为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参为治疗心脑血管之要药。临床应用丹参治疗冠心病研究报道甚多,其中丹参酮ⅡA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针对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成分的提取率进行了实验比较,为制剂药材提取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已上市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工艺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按照冠心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4种代表制剂的提取工艺制备丹参提取液,研究建立同时测定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不同丹参提取液的丹参素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及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4种丹参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0.27~1.25、1.44~4.46、33.77~93.92 mg·g-1;冠心丹参胶囊与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781、0.853、0.758,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9.结论 4种代表制剂丹参提取工艺的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丹酚酸B含量及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针对相同的临床适应症,需深入研究以实现丹参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东晖 《当代医学》2011,17(33):150-151
目的 探讨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丹参的不同炮制品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不同,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原药材中的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生品饮片、米炒品和酒制品.丹酚酸B的含量在原药材中的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生品饮片、酒制品和米炒品.结论 炮制对丹参药材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肾衰康颗粒剂中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改进。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考察指标,动态考察了提取(冷浸及回流)、浓缩(减压及常压)、喷雾干燥、烘干等工艺步骤对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结果:老工艺对丹参酮ⅡA保存率低,成品中仅为1.4%;采用冷浸法、减压浓缩,以浓缩液为润湿剂,湿法制粒,低温干燥工艺制备的颗粒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保存率为53.3%。结论:丹参酮ⅡA对热不稳定,工艺中应尽量避免受热工艺步骤,新工艺能显著提高成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考察测定过程中温度,光线,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不同批号的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本法灵敏,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以HPLC法为检测手段,对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酮ⅡA的树脂柱径高比、药液质量浓度、上柱吸附体积流量、洗脱体积流量、生药吸附量、解吸溶媒及其最佳用量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避光条件下,丹参药材用6倍量(g·...  相似文献   

13.
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一种快速检测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方法。结果用甲醇超声提取15分钟即可提出丹参ⅡA,与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相比,超声处理的方法简便、节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加工炮制对丹参不同饮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ⅡA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检测丹酚酸B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2),检测波长286nm,流速1.0ml/min.结果: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由高到低为:丹参片炒丹参酒丹参;而丹酚酸B的含量由商到低为:炒丹参丹参片酒丹参.结论:丹参经不同炮制后其醇溶性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化合物如丹酚酸B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氮、磷肥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氮对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磷肥对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正效应。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下降。丹参酮Ⅱ。和丹参素的积累高峰值均出现在150d左右。结论施氮有利于丹参产量的增加,施磷有利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优化同时提取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微乳液配方。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含量为指标,建立HPLC法测定其在药材微乳提取液中的含量,采用三元相图和均匀设计筛选、优化微乳液配方。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总含量较高的优化配方为乙酸乙酯:吐温80:无水乙醇:水=12:14.4:3.6:70(w/w)。结论:微乳液适用于同时提取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丹参中3种丹参酮含量变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丹参种内3种丹参酮含量变异。方法:采用超声提取结合HPLC法对全国8个主产地的丹参脂溶性部分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Ⅰ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3种丹参酮含量范围分别为:丹参酮ⅡA0.10% ̄0.40%,隐丹参酮0.04% ̄0.46%、丹参酮Ⅰ0.03% ̄0.15%,且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Ⅰ在药材中的含量并不完全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Ⅰ含量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 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的发汗条件因素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发汗条件因素对丹参酮类的影响依次为发汗环境温度(B)、堆积量(A)、发汗时间(C)。结论 丹参酮类的含量受不同的发汗条件影响显著,为制定丹参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药材中新的质控指标。方法 采用细胞膜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270nm下检测;流速1.0mL/min,室温。药材用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101.74%和99.28%,RSD分别为3.68%和1.78%。重现性的RSD分别为1.88%和1.35%。所收集的12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0.607%-0.148%,隐丹参酮为0.073%-0.02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当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同时将丹参酮ⅡA和隐丹酮作为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40-1442
目的进一步完善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的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4种复方丹参片样品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检测,原儿茶醛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素的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所有样品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均没有达到药典2000版的相关规定。结论薄层色谱法方法准确、简便,能够严格控制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