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42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加压空心螺纹钉组24例,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173例,动力型加压髁螺钉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7年,平均37个月.加压空心螺纹钉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其他手术组(P<0.05),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应正确地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和分析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和正确的康复锻炼计划,合理地制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CCP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75.3岁(69~82岁)。术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观察手术时间、术中使用C型臂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尺寸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0.2(4~12)个月。手术时间(从切皮到缝合)平均为47.8 min(35~75 min),C型臂X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51.3秒(30~85秒),术中平均显性失血为101.7 mL(50~200 mL),近端切口2~3 cm,远端切口3~4 cm。术后48 h疼痛为60分的有9例(占75%),口服镇痛药可以控制。术后下肢功能评价优8例,良4例,1例病人术前合并脑梗塞,在拐杖的支持下恢复到术前的运动功能。本组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髋内翻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部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损伤之一。我院从1999年4月至今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49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方法 从199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9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架及多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年,并发症最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论 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导针或防旋钉将主钉向上推移的现象,导致拉力钉在股骨颈中位置偏上,应在定位钻孔时施加外力固定.防止主钉上移.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转子部骨折,普遍伴有大转子粉碎骨折,术中一定要在透视下探入主钉导针,避免形成假道,加重股骨近端及大转子的破坏程度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应注意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内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固定的问题,拉力螺钉应在股骨颈中下1/3处深及股骨头下0.5~1.0 cm位置,拧入到钉尾靠近骨皮质时要注意,防止原地空转破坏骨孔道螺纹,降低拉力螺钉的固定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自2010-07—2011-11采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术前均行髋关节X线、CT三维重建检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并计算T值。结果 48例术后均获得5~16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依据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PFNA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髓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21例Evans分型为Ⅲ~Ⅳ型伴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20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出院后7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无人工关节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方法 采用DHS、Smithneph短重建钉、亚洲钉、PF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93例(内固定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结果 内固定组193例中175例获得随访(DHS 46例、PFN 9例、PFNA 35例、Smithneph短重建钉54例、亚洲钉31例),随访率90.1%,随访时间9~73个月,平均18.2个月.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4例,旋转畸形6例,髋内翻5例,螺钉松动退钉8例,螺钉切割3例,内固定失效5例.优良率:DHS 87%、Smithneph短重建钉91%、PFN 88.9%、PFNA 94%、亚洲钉93.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8例中26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随访时间9~41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为(87.9±2.7)分,3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2例出现髋臼磨损.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常规CT扫描,其能更清晰的了解骨折、骨质、髓腔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45-1849
[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分析探讨ERAS理念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ERAS理念进行诊治的合并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为ERAS组。2015年1月~2017年1月20例以往未引入ERAS理念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ERAS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ERAS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ERAS组术后VAS评分、HAMA和HAMD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ERAS组负重站立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ERAS组骨量丢失显著少于传统组,末次随访时ERAS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ERAS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ERAS组髋部无畸形,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而传统组20例中,2例内固定失效,包括螺钉切割1例,螺钉松动退出1例;1例内翻畸形。[结论]将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更佳,恢复更快,满意度更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3~78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的常见骨折,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内固定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但一部分骨科医生,仅着眼于手术治疗,而忽略了药物治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重要作用,故本文就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综合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经皮微创置入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与普通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ITST组和普通PFN组。其中微创组在完成复位后经特殊器械导引置入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普通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1例患者死亡。4例失访。ITST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及输血例数均明显低于普通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 与普通股骨近端髓内钉相比,经皮微创置入锁定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失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多见且较难处理的骨折,目前DHS(AO动力加压螺钉)及Gamma钉等被认为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本院自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采用电透下闭合复位、有限度切开、AO动力加压螺钉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5~87岁,平均52岁。骨折原因:跌倒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9例。左侧8例,右侧13例。按Evans分类法犤1犦分: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2例,Ⅴ型2例。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对于有肢体短缩移位或髋内翻畸形者,应常…  相似文献   

13.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又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之一[1]。自2007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探索骨折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女性71例,男性37例;平均年龄72.77±12.92岁;体重60.20±12.10kg;身高164.35±10.28 cm.按Evans分型,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单纯PFNA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间骨痂平均出现时间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7本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一期愈合,其中31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本组中1例A3.2型男性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出,术后7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A1.1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个月发现螺旋刀片退出,术后12个月行螺旋刀片取出术;1例A1.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螺旋刀片退出,未出现继发性髋内翻畸形;4例出现大腿上段外侧疼痛;2例出现大腿中段前侧疼痛。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正确的骨折复位、正确位置的螺旋刀片置入、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和主钉的选择是治疗成功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及不稳定性骨折也呈上升趋势。此部位骨折的主要问题在于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髋内翻畸形。为了预防各种并发症,应尽可能地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手术内固定才能达到此目的。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闭合复位,根据术式分为PFNA-II组和InterTan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情况、术中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患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纳入研究的2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FNA-II组患者手术时间(44.17±6.75分)及术中出血量(140.34±15.68ml)均显著少于InterTan组(60.32±7.39分、178.26±18.25ml)(P=0.000)。术后PFNA-II组患者股骨干骨折率(4.55%)显著高于InterTan组(0%)(P=0.032),股骨颈缩短幅度(7.5±2.01mm)显著多于InterTan组(4.4±1.52mm)(P=0.000),髋部或大腿疼痛发生率(15.58%)显著高于InterTan组(5.10%)(P=0.01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24±2.01周、15.88±2.17周,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远端钉尖位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其他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II操作简单,但InterTan钉疗效更好,对于简单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择PFNA-II或InterTan钉;对于Evans-JensenIIB或III型等稳定性较差的复杂骨折,选择InterTan钉更有优势;老年患者如基础情况较差需尽快完成手术,选择PFNA-II钉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