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 世纪60 年代起,西苑医院血液科周霭祥教授就带领同仁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并报道(1999 年)了应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生存期在20 年以上的治疗结果,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近年来,西苑医院血液科应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晓梅  刘锋  麻柔  邓成珊 《中医杂志》2011,52(14):1187-1189
周霭祥名老中医从事血液病研究50余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在单纯使用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国内最早报道单纯使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20年以上,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打下了基础。本文将周霭祥名老中医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对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多从热毒内盛、气阴不足、痰瘀互结、脾肾不足等角度阐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补脾益肾为治疗常用大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把寒毒作为恶性血液病的病因病机很少论及。砒霜提取物二氧化二砷(As2O3)及雄黄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已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M3的疗效更是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然雄黄、砒霜皆属大热、有毒之品,因而部分恶性血液病的病因可认为是寒毒内盛,温化寒毒法应是此类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治法。目前,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以温化寒毒法显示出了良效。另外,当前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的难点可试着从温化寒毒入手,寻找开发温化解毒之品,以进一步提高恶性血液病的中医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被运用于多种药物制剂当中,含砷化合物的中药主要包括雄黄(As2S2或As4S4)、雌黄(As2S3)和砒霜(As2O3)。其中含雄黄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广泛,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就收载了37种含雄黄中成药。传统的元素分析着重于检测元素的总量,忽视了对元素形态价态的研究。砷元素在体内的活性、毒性、生物利用度和代谢途径都与其存在形式密切相关,砷元素的不同形态种类可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砷元素形态价态对含砷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从砷元素形态价态的性质、吸收和代谢、毒性、分析检测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介绍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方法 :从临床应用、作用机理、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概况。结果 :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显著疗效 ,其作用机理主要与促进恶性血液病细胞部分分化和 /或诱导其凋亡有关 ,也可能与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有关 ,其分子机制涉及到凋亡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变 ,线粒体内膜通透性改变 ,疾病特异性融合蛋白的降解等方面。结论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其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含砷化合物中药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和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毅珊  王宁生 《中药材》2005,28(12):1130-113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含砷化合物中药及制剂(三氧化二砷、雄黄等以及含砷化合物的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和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生物标志物,也是目前针对CML进行药物开发设计的重要靶点。中药砷剂砒霜(As2O3)和雄黄(As4S4)在治疗CML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或分化,但砒霜的高毒性和雄黄的难溶性对其临床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对目前中药砷剂及新型砷剂雄黄微生物转化液治疗CML的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砷剂特别是雄黄的二次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HPLC-ICP-MS法研究5种含雄黄中成药的可溶性砷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敏  夏晶  王欣美  王枚博  王柯  季申 《中成药》2012,34(11):2118-21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分析6种不同价态砷,对雄黄及5种不同处方含雄黄复方制剂中可溶性砷的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可溶性砷分别以不同提取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为37℃人工胃液恒温振荡、0.16%盐酸溶液超声、甲醇-水(1∶1)超声及甲醇-水(1∶1)快速溶剂萃取(ASE)等提取样品中可溶性砷,采用ICP-MS方法分析可溶性砷总量;HPLC-ICP-MS分析可溶性砷的形态。结果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制剂的酸可溶性砷总量仅占样品总含砷量的0.12%~2.70%;不同提取溶剂可溶性砷形态为3价和5价两种已知形态砷;酸可溶性砷中3价和5价砷之和与酸可溶性砷总量随中药复方制剂不同而呈现不同比例关系。结论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的酸可溶性砷远远小于其总含砷量,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可能会对可溶性砷中有毒形态溶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毒中药雄黄质量检测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中药雄黄的毒性药理,通过高效液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结合技术对6种不同价态砷进行分析,研究雄黄和5种不同含雄黄处方中的可溶性砷.方法:可溶性砷通过不同提取溶剂与不同的提取方法为盐酸溶液超声0.16%、人工胃液恒温振荡37℃、甲醇-水(1:1)ASE与甲醇-水(1:1)进行样品可溶性砷的提取.通过ICP-MS进行可溶性砷总量的分析,再通过高效液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进行可溶性砷形态的分析.结果:含雄黄复方制剂和雄黄酸可溶性砷总量占据样品含砷总量的0.12%~2.70%.结论:雄黄和复方制剂酸可溶性砷要比含砷量小,复方制剂中具有能够抑制可溶性砷有毒形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砒霜治疗白血病经历了史上三次高潮,每次都源于新的医学发现和进步。1865年德国医生首先使用砷剂治疗白血病,但因疗效不稳定而被遗忘;1931年美国医生发现砷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较好,做了详细临床和病理学观察,明确了砷剂降白血病细胞的特异作用,但后来被新疗法取代;1970年代末对白血病的重新分类和基因诊断的新发现,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独立亚型。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生在从中医药寻找抗癌药的努力中,重新发现了含砒霜的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有效现象,并于20世纪80~90年代将三氧化二砷单体治疗白血病的特异性锁定在治疗APL最有效,引发了第三次高潮。这是在医学研究进步的特定时期,由中医药和血液病专家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创新发明。  相似文献   

11.
含砷中药如雄黄、砒霜等具有蚀疮祛腐、杀虫解毒等功效。含砷中药组成的方剂有三品一条枪、白降丹、青金散、二味拔毒散等,均为外科、皮肤科传统常用外用药物。由于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临床应用日受冷落。近年来,随着对微量元素研究的深入,人们愈来愈注意到含砷中药的应用价值,在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雄黄、砒霜等在皮肤科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雄黄及含雄黄复方的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雄黄的组成、药理作用及含雄黄复方的研究现状,并认为雄黄中的硫化砷对机体作用表现为双相性,在杀伤癌细胞和细菌时,表现出其正向生物活性;但对正常细胞也有伤害,表现出其毒性.砷进入体内,可与各种蛋白质分子的羧基、磷酸基、酚羟基等结合,形成新的配合物,其生物作用也更为复杂.因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雄黄的药理机制,以提高含雄黄中药复方制剂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用于临床已有800余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关注度高、争议大。对含雄黄的传统中成药而言,目前存在2个认识误区,其一是把雄黄毒性与砒霜相提并论,其二将雄黄贬得一无是处,可有可无,要求从复方中将其去除。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到底有多毒?该文结合牛黄解毒片的研究进展对此作一综述,并提出不同见解:①以总砷为标准评价含雄黄中药的安全性不妥;②雄黄的服药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决定其毒性的大小;③雄黄是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应作深入研究来决定其取舍。对诸如牛黄解毒片等所含雄黄中成药的经典方剂,应该以严谨的现代科学依据加以评价,才能指导合理、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砒霜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及砷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对白血病的治疗为人们所关注。砷作为抗肿瘤药物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 ,中医传统方剂青黄散、十味丸等治疗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确有一定疗效 ,经鉴定其中有效成分为含砷中药。 1992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确定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promyelocyteleukemia ,APL)的疗效〔1〕。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国强等〔2〕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理 ,确定As2 O3 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病例可获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神农本草经》中已有雄黄的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雄黄是一种传统中药,主要成分为As2S2,含量在90%以上。亦有人认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As4O4或As2S2,含有少量三氧化二砷(As2O3)及五氧化二砷(As2O5)。中医学认为雄黄具有解毒、燥湿、祛痰、杀虫、截疟作用,可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复方外用治疗病毒性皮肤感染、银屑病、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认为其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复方或单方制剂治疗恶性淋巴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肿瘤及人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取得了可喜成果。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成方制剂663种,其中含雄黄制剂30种,占总成方制剂的5%,从中可以看出,雄黄在临床上使用广泛,疗效显著,药用价值肯定。有关雄黄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黄世林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从医七十载,获军队"国医名师"的称号。复方黄黛片是由黄世林教授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雄黄、青黛、太子参和丹参,已于2009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证书(国药证字Z20090053)。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牵头组成的临床试验协作组进行的临床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复方黄黛片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含雄黄儿科制剂及方剂探讨矿物药雄黄在儿科制剂中的应用规律及开发价值。方法 通过Excel 2019统计分析《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国家标准中含雄黄的儿科制剂的应用特点。利用Spss modeler及R语言对《中医方剂大辞典》(1~11册)中含雄黄儿科方剂的药物配伍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利用LC-ICP-MS测定7种含雄黄儿科制剂的总砷及可溶性无机砷含量。结果 与市场常见的儿科中药制剂相比,含雄黄儿科制剂的功能主治在神经系统上具有优势,但存在剂型不合适、服用剂量不合理及质量控制欠缺等问题,含雄黄儿科方剂的药物配伍规律可为治疗儿童惊痫、疳症、痘、疮、痧痢等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常见市售含雄黄儿科制剂中总砷的含量远高于可溶性无机砷含量,且二者之间并无关联。结论雄黄在儿科制剂的开发中具有疗效广的优势,但现有含雄黄儿童制剂需进一步提升剂型、剂量、质量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典雄黄炮制方法与中成药三氧化二砷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兰 《北京中医》2000,19(1):42-43
雄黄属有毒中药材,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AS2S2),其中夹杂有剧毒可溶性砷盐三氧化二砷(A2O3),俗称砒霜,对人体毒性极大,成人经口中毒剂量5-50mg;致死量100~120mg[1].过去由于古人对雄黄毒性认识不够,雄黄在中成药中应用广泛,并延续到现代.因此,如何通过炮制方法来降低雄黄毒性,除去夹杂在雄黄中的砒霜,对含雄黄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雄黄属有毒中药材,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AS2S2),其中夹杂有剧毒可溶性砷盐三氧化二砷(A2O3),俗称砒霜,对人体毒性极大,成人经口中毒剂量5-50mg;致死量100~120mg[1].过去由于古人对雄黄毒性认识不够,雄黄在中成药中应用广泛,并延续到现代.因此,如何通过炮制方法来降低雄黄毒性,除去夹杂在雄黄中的砒霜,对含雄黄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对含雄黄的制剂服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绍敏  杨久云 《中成药》2006,28(7):1089-1090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要成份是(As2S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雄黄辛、温,有大毒,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主要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症。雄黄属毒性中药,是卫生部颁布的28种毒性药材之一,易引起的中毒症状为:轻者口干,有金属味、有烧灼感、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引起神经炎,七窍出血,心肌受损,血压下降,肝肾功能衰竭,呼吸中枢麻痹等症。《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成人一日常用剂量为50~100 mg。含有雄黄的中药制剂主要有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