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8和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 8(IL 8)和IL 10 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烧伤后全身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 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 8 和IL 10 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浆IL 8 和IL 10 水平急剧升高;非脓毒症患者血浆IL 8 和IL 10 水平在伤后逐渐降至正常,而脓毒症组患者则急剧升高。3 例死于脓毒症者血浆IL 8 和IL 10 持续在高水平状态。结论:烧伤能诱导机体产生IL 8 和IL 10;过高的IL 10 可能与烧伤后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严重烧伤病人血浆IL -8浓度的变化 ,采用ELISA法检测 18例严重烧伤病人伤后 2周内的血浆IL -8浓度。结果显示 :IL -8血浆浓度在伤后升高 ,伤情较重组高于伤情较轻组。提示 :烧伤程度越重 ,炎症反应越明显 ,IL -8水平变化与烧伤病情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IL -8浓度变化 ,以便为评估病情、健康教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代期及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浆IL-8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血浆IL-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中,血浆IL-8含量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血浆IL-1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护理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18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周内的血浆IL-12浓度。结果在40%≤TBSA≤60%组IL-12血浆浓度最低值显著高于TBSA>60%组;首次切痂后血浆IL-12血浆浓度要高于手术前。结论烧伤程度越重,对IL-12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强,预防感染护理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模型,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1β及IL-8含量变化。结果:组织中TNF-α、IL-1β及IL-8含量相继释放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后第5日仍维持较高水平,上述细胞因子的血浆变化滞后于脑组织的变化。结论:炎性细  相似文献   

6.
烧伤状态下体内IL—6水平变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B9.9增殖反应MTT检测法测定了烧伤大鼠和烧伤病人血清中IL-6水平。结果表明,大鼠烧伤后2小时,血清中IL-6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6小时后血清中IL-6水平开始升高,于72小时达高峰,直至120小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休克期,特别是感染期烧伤病人血清IL-6显著升高。可见烧伤后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7.
111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33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方法:1993年1月 ̄1998年10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641例,对其中发生烧伤脓毒症的111例进行分析,且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MSOF)存活和死亡患者测定了血浆蛋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LPS)。结果:随烧伤面积增加,脓毒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有:①创面感染(83例,74.8%),致创面感染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液单核细胞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量的变化,并结合内脏功能损害,多器官衰竭(MOF)和严重全身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生物法检测24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单个器官功能损害患者,MOF患者,局部感染患者和严重全身感染患者及30例正常人单核细胞体外产生IL-1的量。结果:烧伤患者伤后单核细胞产生IL-1的量减少,且病情越重,减少越多,在MOF患者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血浆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浆IL8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血浆IL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中,血浆IL8含量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r=-0.51,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衰竭期机体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急性炎症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8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AMI溶栓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的研究,为AMI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AMI患者,依据治疗溶栓结果分为:(1)溶栓组,于溶栓即刻,溶栓后2,4,6,8,10,12h测定血清中IL-8浓度,并依据溶栓结果分为:溶栓财通组(A)组,溶栓未通组(B组)。(2)未溶栓组,于症状出现后2,4,6,8,10,12,14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在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平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ALL、ANLL和CML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LL与ANLL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急性单细胞白血病组水平显著高于急粒白细胞病(M1 ̄M3)组,治疗有铲的  相似文献   

12.
黄为  郭子Min 《急诊医学》1998,7(6):384-386
目的:探讨血浆P-选择素和IL-8的测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同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P-选择素也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1),死亡患者血浆P-选择素,IL-8及APAC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抗原CD4,CD8与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在血液透析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动态观察急性血液透析,维持性血透析和氮质血症患者透析前后CD4/CD8,IL-2,IL-6和IL-8水平。结果CD4/CD8和IL-2的急性透析者升高(P均〈0.01),IL-2,IL-6和IL-4随代谢产物排泄而下降(P均〈0.01),结论:CD4/CD8参与急性透析和维持性透析,I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用大白兔2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14 只),对照组(12 只),休克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6、IL-8、NO的动态变化,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两组动物均观察24 小时、48 小时存活率。结果 大白兔发生失血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 、NO的水平与休克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死亡动物中血浆上述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存活动物。结论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等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促使失血性休克向不可逆方向进展。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IL-2、sIL-2R、IL-6、IL-8和TNFα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在恶性淋巴瘤(ML)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9例M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等5种细胞因子浓度。结果: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大部分初治、复发患者中治疗前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L-6,IL-8升高;治疗有反应的下降,完全缓解时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无反应的仍保持高水平。IL-2及sIL-2R升高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明显增高;sIL-2R与肿瘤负荷有关;IL-6与患者有无B组症状相关,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而与分期无关;IL-8升高与临床分期及B组症状有关,与其他临床血液学指标无关。结论: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作为观察ML病情及监测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SA法观察78例各型重症肝炎经PHGF治疗后血清IL-6、IL-8的动态改变。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亚急、慢性重症肝炎IL-6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重症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甲、戊型病毒感染者。PHGF治疗后各型重症肝炎死亡率明显下降,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IL-6、IL-8水平的下降呈明显正相关,且下降时间早、幅度大,治疗8周后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监测IL-6、IL-8水平能反映重症肝炎的肝损伤程度及判定预后;PHGF能改善重症肝炎的免疫功能紊乱,减轻肝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状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上清中IL-8水平。结果:再障患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重型再障组较慢性再障组显著增高(P<0.05),合并感染的再障患者IL-8含量升高更为显著(P<0.005)。结论:作为细胞趋化因子及造血负性调控因子的IL-8,在再障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感染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毒素诱导肝损害家兔血浆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热毒清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内毒素性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家兔(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肝损害模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8水平,同时观察谷丙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及热毒清对它们的影响。结果:给家兔注射内毒素后血浆及肝组织内TNFα、IL8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血浆IL8水平与酶活性变化及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热毒清能明显抑制TNFα、IL8的产生,并能减轻肝损害程度。结论:热毒清对TNFα、IL8活性的抑制作用是热毒清时保护肝细胞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SLE患者血清SIL-2R、IL-6和IL-8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LE患者血清SIL-2R、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且血清IL-8与IL-6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n=51,r=0.372,P〈0.001),提示SLE存在免疫细胞活化,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引起免疫紊乱和促发免疫损伤,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LN患者血  相似文献   

20.
余仲苟  马中富  黄帆  梁秀龄 《新医学》2000,31(7):411-412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8含量比较,脑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