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参差不齐的一种病症。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器有密切关系。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心气、心血、心阳、心阴不足,或血脉瘀阻,均可导致心悸。  相似文献   

2.
调五脏治疗老年痴呆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亚萍  孙祥 《陕西中医》1998,19(9):423-424
<正> 笔者遵循古训,从平调五脏论治老年痴呆症,获得较好疗效,现结合典型病例讨论之。 1 心虚血瘀,益气活血以通神明 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也,主血脉,脑为神明之府,是以心脑相通。《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言为心声,心开窍于舌,故言语错乱,神志痴呆,心神失用也,是以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皆可致心神不灵而神明不精。历代治疗神识昏愦之疾,多从心病入手。心气不足者,主要表现:语言低怯,独语不休或默默不语,答非所问。常伴有心慌、夜寐不安、善忘、自汗、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等症。立法以益气养心宁神开窍为主,方药常选人参、党参、黄芪、百合、莲子、  相似文献   

3.
<正> 一、脏病辨证[2](一)心病辨证3.心血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次症:眩晕,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脉:舌质淡白,脉细无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五脏:结构一心脏充满血液与脉管相连功能一推动血液,营养全身)心脏是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动力心气旺盛一推动血行,血脉充盈一脉和缓、有力、 面色红润心阳虚一鼓动无力一脉虚等等心阴虚一脉道不充一脉细等等心阴阳两虚一血亏气行不均一脉结代 心血淤阻r.夕、l、 足 一、 了 气 乙 心藏神一心主血脉,血液是产生精神思维活动的基础心-一位于胸控 。‘包络卫护其外表{{里1卜 小肠__~厂心血不足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一L血热扰心一沾妄、昏迷、不省人事。 1工,口…卜、|l尸z 心开窍于舌一心经上行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正常一舌体柔…  相似文献   

5.
<正> 王永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30余年。尤擅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冠心病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主张标本兼顾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脏气亏损为本,血淤、气滞、痰浊为标。王老指出,冠心病病位在心,其他脏腑亏损可兼见或先后出现,但心之亏损才会导致冠心病。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周流全身。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则血流涩滞,若淤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导致冠心病发作,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心气不足,心血淤阻是冠心病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王老主张标  相似文献   

6.
【心、小肠】1.补心气—心气不足补心气方炙甘草汤(炙甘草、党参、大枣、桂枝、生姜、阿胶、生地黄、麦冬、麻仁)—补心气、益心阴、养心血,通心脉。主要用治心经气虚血少之心悸、短气、脉结代等症。近有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等属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者。安神定志丸(党参、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补心气、安心神。主要用治心气不足之神志不宁、心悸、失眠、寐易惊醒。  相似文献   

7.
<正> 口味异常,是口腔内出现一种异常的味觉,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映。中医把味觉分为:酸、甜、苦、辣、咸等五种。此外还有淡味、臭味、腻味等。口中味觉正常,主要是依赖心、脾的正常功能来维持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开窍于口,口为脾之外候,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心气不和,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则口中味觉就出现异常。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不同的口味,通过辨证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几种口味异常的案例,分述辨治如  相似文献   

8.
舌冷症治验     
“舌为心之苗”。舌尖属心,舌中属脾胃,舌两边属肝胆,舌根属肾,故舌的病变多为五脏病变而引起。舌冷症临床罕见,历代医家亦少论之。笔者曾治一舌冷患者,取效明显。患者杨某,男,66岁,退休工人。自感舌冷,尖尤甚三月。兼见心悸,少寐等症。多次求治于西医,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无效。后求治于中医。患者述舌冷,尖尤甚,口中如含冰块,夜少寐,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证属心阳虚、心气不足、营卫失调之证。患者年老体弱,导致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不能上达于舌,舌失温煦,故冰冷。治宜温心阳,益心气,调营卫。方  相似文献   

9.
丁文 《河北中医》1984,(4):39-41
中医之心病包括心体伤与心用不行.表现的症状如心痛、心悸、怔忡、胸痹、惊悸、健忘、失眠、心伤等证。笔者临床治疗心病分十一法,简述如下:一补血益气法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头晕、面色(白光)白等症。例1:田××,女,56岁,市民,1980年5月21日初诊。患者因操劳日久,心气已虚,故心悸健忘,失眼多梦,头晕,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无  相似文献   

10.
李岩 《世界中医药》2011,6(3):243-244
为了更好的在临床上应用稳心颗粒,笔者从中医学的角度,从心的生理功能,心与五脏的关系,心与情志的关系,稳心颗粒的组成及其药理、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该产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心主血,是指心脏主持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从而供应全身的需要。若心阳或心气不足,鼓动力弱,血脉不得充盈,故心悸气短;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也见心悸;  相似文献   

11.
细目一心病辨证(一)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要点】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证表现(二)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要点】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证表现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相似文献   

12.
<正>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掌握脏腑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病变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下边以脏腑病变为重点进行讨论。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居胸中,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失眠健忘,谵语等。病症有虚实之分,虚者多见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虚,实者多由实、火、寒、瘀、郁气等引起。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心气虚仅为心的功能减退,心阳虚多为心之阳气虚衰,而心阳暴脱则是阳气暴脱的危症。三者除共具有心悸怔忡,气短自汗等症状外,心气虚者多兼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心阳虚者多兼侵  相似文献   

13.
2 心心生血 ,主藏神 ,心主火 ,火即心阳 ,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脏血虚或阳气太亢、不足 ,或受情志的刺激 ,或因病邪的侵犯 ,均能影响血液循环的功能失常 ,出现心悸、惊惕、失眠、健忘、喜哭无常、谵语、神识昏迷等证 ,还能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 ,出现复杂的证候。2 1 心血虚特征 :心悸易惊、少气、健忘、失眠[1 ] 。共征 :形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按语 心血虚等于特征加共征 心生血而藏神 ,血虚而心失所养 ,神不宁舍 ,内心常有恐惧 ,易于惊觉 ,闻响声或见异物即感心悸不定。谦斋明确指出 ,心血虚为面色不华、心悸、少气[1…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体质下降或过于烦劳时,易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如今这些问题在人们快节奏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果您出现了心悸、失眠,甚至伴有盗汗现象,就要引起重视了。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气血亏虚、虚火上升是导致心悸、失眠、盗汗的常见病因,本证多由思虑劳倦过度,耗伤气血所致。五脏中,心主神明,若心失去气血荣养,则心气虚而身倦乏力、盗汗气短;心血不足而面色无华、失眠多梦、心慌心悸,此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相似文献   

15.
辨证析要     
(六)心气血两虚证候 [诊断根据] 主证:1.心悸,或怔忡,气短,动则加剧(属于心气虚的主证)。2.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唇舌色淡(属于心血虚的主证)。3.脉细弱。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对本病的观察及护理作一简单介绍。1 精神护理1.1 避免情志失度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悲伤肺”、“喜伤心” ,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脉中周流不息运动的动力。老年人多见心气虚 ,常因劳累焦虑过度 ,耗损心血 ,使心失所养 ,神不守舍导致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而心血不足 ,心气虚又可使气血运行减弱致使血脉瘀阻。因此 ,对于肺心病患者应多鼓励安慰 ,使之情绪愉快 ,安心修养 ,并应保证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使之睡眠良好 ,防止因各种不良因素而使病情加重。1.2…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失眠常伴随出现,二者皆与心相关,心主神明,心系疾病多表现心血不足以致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养血安神之药,既可以改善不寐,又缓解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以心血瘀阻、气血两虚、气滞心胸等证型为多见,分别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安神;补益心气,养血安神;疏肝达郁,养血安神。  相似文献   

18.
19.心与肺的关系是什么?答: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这就决定了心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气的输布也需要血的运载,所以前人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气不统摄,则运血无力,循环瘀阻,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反之若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运行不畅,也影响肺的宣发功能,而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憋气等症。还有在某些外感温热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可以从肺卫阶段直入心营,即所谓“逆传心包”,也是肺心在病理上相互联系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9.
心的病变临床中较为多见,究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若主血脉功能发生异常,则可出现面色不华,脉搏异常等多种症状;主神志功能发生异常,则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詀妄等症状;主汗液功能发生异常,则可出现自汗、盗汗症状。二是心主火,火热乃夏季主气,易于侵犯心脏为患。至于内生之火,其性上炎,可出现口舌糜烂;也易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可引起出血与发斑等症。三是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均循行于胸部及上  相似文献   

20.
<正> 脏腑辨证一、脏病辨证[1](一)心病辨证1.心气虚症[临床表现]主症: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动辄尤甚。次症:少气懒言,精神疲倦,自汗,面色淡白或咣白。舌脉: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