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04例PSD患者(脑出血45例,脑梗死59例)随机分为2组(n=5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用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谈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tt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间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干预后2周、4周、6周)干预组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在观察终点(干预后6周)时2组间最终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PS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因此,我们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SD的早期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SD的早期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与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PSD)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并与同期卒中急性期不伴有抑郁患者72例(单纯卒中组)作对照。全部患者均按卒中常规治疗,抑郁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或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各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评分。结果卒中急性期PSD患者(抑郁干预组及抑郁未干预组)与单纯卒中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较差(P〈0.05,P〈0.01);抑郁未干预组CSS及MBI的改善明显低于抑郁干预组(P〈0.01)。结论卒中急性期PSD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作为卒中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早期抑郁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许劼  庄志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54-295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汉密尔顿21项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1,HAMD-21)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ssion Scale,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HAMD-21评分、SD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NFI、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NF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康复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各60例。甲组给予常规护理,乙组强化心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用HAMD量表评估)、和神经功能康复(用NIHSS量表评估)情况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乙组下降更为显著,乙组干预后HAMD评分、NIHSS评分为(8.23±1.24)分、(14.27±3.72)分,甲组分别为(12.34±3.12)分、(18.22±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并辅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虢会荣  李莉 《吉林医学》2012,(5):933-93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组:病情平稳后48 h即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因各种原因发病1~2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比较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程度及残疾程度。结果:出院后随访6个月,早期康复治疗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明显,后遗症少,肢体残疾程度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对照组则后遗症多,肢体残疾程度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结论:急性期的康复预防治疗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地减少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失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异位骨化、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徐岩  鞠倩  王萍  陈晶 《河北医学》2013,19(3):448-45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8)及心理干预组(n=67),分别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第7天和第21天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特征。结果:急性脑梗死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38.5%,其中常规治疗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54.4%)显著高于心理干预组(22.4%)(X2=14.6143,P〈0.01);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及第21天,心理干预组卒中后抑郁患者SD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t=2.07,P〈0.05;t=6.70,P〈0.0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7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91,P〉0.05),而在第21天,心理干预组PSD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t=1.91,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SCL-90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HAMD评分、B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26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26例,在治疗前后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ADM、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抑郁障碍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而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0 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方法 ,随访 3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 1个月、 3个月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状态 ,减轻和缩短PSD患者的病情和病程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加快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89+291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42例,应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但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氟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和恶心。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抢救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58.3%,住院时间为(24.56±5.1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8%;干预组患者1级恢复率为38.2%,住院时间为(37.78±7.6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1.6%,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睿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70-72
目的探讨抑郁治疗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93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均接受康复治疗,各组分别给予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比较各组康复过程HRDS、NIHSS、ADL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治疗2周后,综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NIHSS、HRDS评分低于心理治疗组、ADL评分高于心理治疗组,治疗4周后,综合治疗组NIHSS及HRDS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心理治疗组,ADL评分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心理治疗组。结论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心理,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慢性肾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测评。将抑郁指数≥0.5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对照组28例。干预组住院期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及社会干预,分别于出入院时进行SDS、Cr、BUN及尿蛋白检测,对病情的恢复时间进行评估。结果慢性肾炎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83%,SDS总分均值54.98±10.50,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护理干预及社会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指数显著降低(P<0.01),病情恢复时间(Cr、BUN及尿蛋白复常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常合并忧郁症状,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改善抑郁症状及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心理治疗是治疗卒中后抑郁方法中仅次于抗抑郁药物的疗法,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团体治疗、患者中心治疗、家庭治疗及道家认知治疗。每种疗法有其各自的理论背景和治疗技术,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一些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各种疗法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进一步探索更为理想、简单、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