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予》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事物发展规律探索的智慧结晶,书中对“道”、“德”等问题的论述极为精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使之与医学相结合.从两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并使中医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经>原文,逐字逐词梳理诠释了"治未病"的科学内涵,整理归纳了<内经>中有关"治未病"的内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治未病"在亚健康调控及抗衰防病中的指导作用.借鉴并运用<内经>"治未病"思想,对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顺应天道,无为不净,见素抱朴,致虚守静是《老子》的基本哲学思想,顺应四时阴阳,节帛嗜欲,清虚养神是《内经》所述养生的基本原则,从历史文化与学术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内经》的养生理论是在以《老子》为主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要理解和掌握《内经》的养生理论,必须阅读和了解《老子》。  相似文献   

4.
《周易》"居安思危"防病观对《内经》"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内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5.
王艳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1002-100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依据内经的观点,防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养生。故《灵枢·官能》中云:“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学习《内经》,其养生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夫四时之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臣服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平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的防治与《内经》治未病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运用其“治未病”理论,指导治疗尚未发生疾病,而人体阴阳平衡已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时,重视整体调节,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应用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健康无病。  相似文献   

7.
《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未病"内涵,探索"邪伏"概念,发挥"治未病"理论,进而阐发其现实意义.不当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内经》时代已有相当发达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确立了众多器官、组织及部位名称,测量了人体体表尺寸,对体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均有较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内经》"治未病"理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健康的重要性。1984年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1]。对此在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有相当认识。“健康者”在《内经》中称为“平人”,如《灵枢&#183;始终篇》说:“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要健康必须从优生优育做起。《内经》中关于优生优育的论述极为丰富,认为生和育分别是两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各自又包含着许多环节,任何哪个环节不注意保健,都不利于生育健壮的儿童。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知此道者所生之婴“生而神...  相似文献   

11.
将《内经》"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内经>"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方法 指导人们从情志、起居、饮食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应自然规律.结果 通过自我调节,使体内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保持身体健康.结论 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先秦老庄道家学派思想对《内经》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较二者的形神观,可以发现《内经》对于老庄道家学派思想的承袭与发展关系,从而确认《内经》形神观与老庄道家学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经》“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侵袭人体,是由表人里,由轻到重,步步深人的,其传变的一般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藏。传至五藏,终至难治。所以感受外邪,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内经》对于小便异常的记载达60余处,涉及36个篇章。从疾病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多个方面系统论述《内经》对小便异常的认识,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17.
中医望色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内经》,成熟于《伤寒》,发展于现代,对临床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学习四大经典著作时,重温《内经》,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18.
《内经》对汗并无专论,笔者从相关篇章中筛选经文,加以归纳,认为仍不失其完整性。《内经》首先明确指出了汗的来源及化生,进而论及生理、治疗作用,尤其在汗的多少、有无与卫气、阴阳、脏腑等关系的分析上,阐述十分清楚,这对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汗法及汗证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从对自然的观察中概括出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之一,《内经》在对这一规律加以运用时,除了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疾病存在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规律,要防止疾病向对立面转化以外,还试着从“反用其理”的角度对该命题进行了运用,即利用事物由极转化的规律,顺从疾病发展趋势而用药,促使疾病状态由“极”而回复到初始的健康状态,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反治之法的提出。本文大胆地对反治之法从反常规治法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其理论基础、临床运用以及西方的顺势疗法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试图说明《内经》在“反者道之动”思路下顺病而治的反常治法与在“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思路下的正常治法共同组成相对完善的法则治法体系,“反治”对并非完美无缺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对《内经》这一宝贵遗产不应废弃。  相似文献   

20.
1“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语出《素问·太阴阳明论》,被后人广为用以解释风邪与湿邪的特性及侵犯人体的部位,几成格言。笔者曾就“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综历代诸家之说,洞其内涵,概之:因肺位至高,其合为皮,其窍为鼻,其通于喉,五脏之中,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