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意外瘤是指因肾上腺以外的疾病或查体时行影像学检查而发现的肾上腺肿物。它属于一类特殊疾病的范畴,而非诊断。随着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意外瘤,而实际可能的意外瘤要远多于此,因尸检时发现的肾上腺意外瘤高达32%。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现把临床医生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该不该处理?如何处理?意外瘤的发现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无论是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还是长期的随诊,都需医患双方来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意外瘤是指因肾上腺以外的疾病或查体时行影像学检查而发现的肾上腺肿物[1].它属于一类特殊疾病的范畴,而非诊断.随着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意外瘤[1],而实际可能的意外瘤要远多于此,因尸检时发现的肾上腺意外瘤高达32%[2].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现把临床医生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该不该处理?如何处理?意外瘤的发现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无论是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还是长期的随诊,都需医患双方来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3.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附19例报告)郭福宽,孙涛天津市肿瘤医院腹瘤科(天津市300060)肾上腺肿瘤大多具有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上表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症和嗜铬细胞瘤等,仅有少数肾上腺肿瘤无分泌功能,在临床上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肿瘤压迫症状。随着...  相似文献   

4.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发现的死症状肿瘤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增高。本文报告5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l例为肾上腺骨髓脂肪瘤,l例为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l例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癌,2例为肾上腺转移癌,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发现的无症状肿瘤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增高。本文报告5例肾上无功能肿瘤;1例为肾上腺骨髓脂肪瘤,1例为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2例为肾上腺转移癌,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皮质醇、醛固酮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髓质激素,在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中有重要作用。肾上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衰老、免疫调节、抗压能力等多个未知领域的生理功能有关。因此,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可能导致人体多种病理生理学异常。按照肿瘤是否存在激素过度分泌状态,肾上腺肿瘤分为功能性肿瘤和非功能性肿瘤;按照肿瘤的良、恶性分类,则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多数肾上腺肿瘤为良性肿瘤,原发于肾上腺的恶性肿瘤(即肾上腺皮质癌)较为少见。功能性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s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其共同特征是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高血压病因筛查的开展,肾上腺肿瘤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的出现也使行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大幅增加,甚至有过度治疗的趋势。因此,如何精确鉴别可从手术获益的患者、如何通过对亚临床病例的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术式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创伤是目前肾上腺外科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有肾上腺素释放过多症状的高血压,应引起临床医生对肾上腺髓质瘤和肾上腺外嗜铬神经系统肿瘤的警惕。嗜铬神经分布广泛,包括肾上腺體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迷走神经和少部分与颈、胸、腹部交感神经有关的神经细胞。功能性的嗜铬神经肿瘤又叫功能性嗜铬神经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泌尿外科医生必须熟悉本病的诊断、定位和处理。嗜铬神经系统的胚胎学基础嗜铬神经实质细胞伴随其他自主神经细胞来源于神经脊,分布于:①动脉和头颈部的颈神经节附近;②颈、胸、腹和盆腔的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ucrine tumors,PNETs)临床较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4/100万~5/100万,约占胰腺肿瘤的7%[1]。根据肿瘤分泌的激素是否能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PNETs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功能性PNETs根据所分泌的激素的不同,又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肽瘤、生长抑素瘤、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因子瘤、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神经鞘瘤是泌尿外科罕见的肿瘤,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症状隐匿,误诊率很高.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上腺巨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是来源于肾上腺而又缺乏内分泌症状的肿瘤。以往报道较少,近年来由于影象学技术的发展,此类肿瘤受到重视。1982~1988年我科共收治肾上腺肿瘤40例,其中无功能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随访患者.结果:7例病例中有6例ACTH、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以及皮质醇水平正常;1例血肾素及血管紧张素稍高,醛固酮位于正常值上限.超声,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肾上腺区占位,但都缺乏特异性征象.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获得正确诊断.所有病例行开放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并保留同侧肾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均恢复良好,随访0.5-8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肾上腺肿瘤,多为良性,预后良好,很少复发.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生化指标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痛,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捡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肿瘤DNA含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DNA量测定是否枳和为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指标之一。方法 采用PCM技术对13例肾肯朱嗜铬细胞列肾上腺皮质肿瘤,肾上腺转移瘤和肉眼正常肾上腺组织各5例新鲜标本进行了DNA含量测定。结果 病理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其瘤旁肾上腺标本DNA含量多为非整倍体(12/13),但求后无1例复发和转移,而6全 理为皮质腺瘤标本2例DNA含量为非整倍体,其中1例术后出现肝转移而确诊为恶性,1例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4.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根据2019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GEP-NENs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 根据有无功能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进行了修订更新, 共识的内容包括了GEP-NEN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化与影像检查、病理特征以及治疗与随访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今收治的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T平扫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经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镜下病理见瘤组织内散在神经节细胞分布,免疫组化:S100(+).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CT,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腹腔镜手术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肾上腺髓性脂肪瘤22例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2例中19例为偶发瘤,3例有腰部胀痛,2例伴高血压;术前均行B超、CT或M R I检查,除1例未确诊外,余均确诊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经病理证实。14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8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多数为偶发瘤,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治疗选择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有无症状确定,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是手术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是人体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器官之一,有报道仅次于肺、肝、骨骼组织,居第四位[1].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肾上腺的发病率为26%一50%[2].因其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以前未引起足够重视,尸检有时会发现,Abrams[3]在1000例恶性肿瘤死者的尸检中发现,肾上腺转移高达27%,其中以肺癌肾上腺转移占首位.Lee[4]1991年报道,肾上腺转移瘤的尸解检出率高达36%.现在随着B超、CT、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其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不断上升,本文就近年来肾上腺转移肿瘤的诊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刘宝宜,袁媛,钟明,林国红,张兴亚,何三光,张德洲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付神经节瘤)简称化感瘤。本组肿瘤多数为非功能性的,少数病例为功能性的,表现为能分泌肾上腺素样物质,出现类似嗜铬细胞瘤的表现,甚至在外科...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1岁,1992年9月体检发现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经CT、B超证实为左肾上腺肿瘤.无任何临床症状.手术见左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20.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 )是起源于交感神经嵴细胞的良性神经母细胞瘤。以后纵隔及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肾上腺者少见。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drenal ganglioneuroma,AGN)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偶发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术前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上腺节细胞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