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克劳·伯纳曾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胃不能消化自己?直到今年这个问题从科研的新动向中逐步得到解答。胃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高出血液的300—400万倍,而盐酸又是腐蚀性很强的液体,胃液中还有分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吃进胃里的酱猪肚、爆羊肚等都能被消化掉。如把胃液注入到胸腔或愎腔内,就会产生严重的炎症或坏死。然而在正常情况下。胃却不全把自己的粘膜或一部分胃壁消化掉,看起来真是一种怪事。  相似文献   

2.
报告宁夏吴忠胃癌高发社队居民唾液胃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硫氰酸盐和胃液 pH、胃液内细菌生长情况以及胃粘膜活检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该地不少居民(80%以上)胃液内有较多形成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和条件,这可能是该地胃癌高发的直接原因;(2)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以萎缩性胃炎最高,浅表性胃炎次之,正常人再次之,据此推论,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N-亚硝基化合物之合成亦最多;(3)慢性胃炎时,唾液及胃液内亚硝酸盐无依从关系,胃液内之亚硝酸盐可能由胃内硝酸盐还原而成;(4)伴肠化或不伴肠化的萎缩性胃炎,胃液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并无显著不同,N-亚硝基化合物的存在似与上述两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从病因学的角度讨论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超  张桂芳 《重庆医学》1993,22(3):193-195
本文检查了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前后的空腹胃液胆酸浓度、pH及胃内细菌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B-Ⅱ组、B-I组及SV+A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pH及细菌量均显著高于HSV组,胃镜所见肠胃返流程度亦显著高于HSV组(P<0.05),胃液PH与胃液胆酸浓度是显著正相关(r=0.351,P<0.05),提示HSV确能防止胆汁返流,使残胃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的胃手术术后胆汁反流和胃内菌丝变化对残胃粘膜的影响。方法:观察了49例溃疡病患者手术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及胃内菌量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B-Ⅱ组和B-Ⅰ组及SV+V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及菌量显著高于HSV组,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较HSV组严重结论:由于胃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术后胆汁反应可产生重要影响;残胃粘膜组织不寥落肝液胆酸浓度升高和胃内细菌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疾病状态下胃内细菌群与疾病的关系,采用直接镜检和多种选择培养基,常规和厌氧分离细菌的方法,对356例各种胃疾病患者胃窦粘膜和胃液进行了检测,260例胃窦粘膜直接镜检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和革兰氏阴性力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间无存在显著性差异,除HP外的其它细菌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观察到2例胃螺旋菌,96例胃窦粘膜和10例胃液分离出细菌  相似文献   

6.
轩若亮  张超 《重庆医学》2000,29(1):28-30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不同胃手术式对胆汁反流,胃内细菌及残胃粘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方法:本文观察了44例溃疡病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及胃内菌量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32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B-Ⅱ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及菌量均显著高于HSV组(P〈0.05~0.01),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较HSV组严重(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由于重建方式的不同对术后  相似文献   

7.
长期食用生大蒜的苍山县居民胃液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少食大蒜的栖霞县。对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受试者用生大蒜10g做成匀浆一次灌胃经过4.5h后,胃液亚硝酸盐含量的下降率与对照试验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大蒜能抑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胃液中因细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糖又名蔗糖,既是甜味剂,又是着色剂,使用安全方便;但若超量食用,易引起胃酸等症状。1 白糖消化白糖消化的实质是蔗糖水解反应,水解中酸和酶起催化作用,酸水解比酶水解更快,水解程度与速度取决于溶液的PH值和温度,水解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加速加强。水解方程如下:2 胃酸原因分析水解反应在胃部进行,胃部有大量的分泌液──胃液,胃液的特点是盐酸含量很高,盐酸浓度可高达150毫克分子/升,约相当pH=1;在整个机体内,只有胃存在此种酸性分泌液,胃液的氢离子来源于水分子,水的离解需要能量,该能量由代谢氧化过程提供。胃中盐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窒息新生儿不同胃液pH值下胃内细菌定植情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重症窒息新生儿115例,并根据患儿胃液pH值分为3组,A组胃液pH>4(34例)、B组胃液2<pH≤4(44例)、C组胃液pH≤2(37例).比较3组胃内定植菌和呼吸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确证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存在与否,研究胃液pH值变化与院内感染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发生的关系。方法:以气管切开(或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用防污染标本刷(PSB)采集标本,由细菌表型分型,直至质粒DNA、酶切、Southern-blot印迹杂交等基因分型,前瞻性观察NP的发生情况。结果:11名患者有逆行感染存在(发生率为22%),即在胃部分离出病原菌1、2天后,PSB在咽部及下呼吸道也检出相同的细菌,应用质粒图谱、酶切图谱和Southern-blot印迹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证明其有很高的同源性。将美蓝经胃管注入病人胃内,1、2天后在咽部及下呼吸道可检出蓝色分泌物。随着胃液PH值升高,胃内细菌定植增加,NP的发生率升高。结论:存在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NP的发生与胃液PH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HBS型胃漂浮制剂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HBSTM)设计的,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及附加剂制成的漂浮制剂。其剂型有胶囊、片剂和微囊等。制剂口服遇胃液后,外层凝胶膨胀,在制剂表面形成一层凝胶屏障,防止骨架水化速度过快,维持骨架密度小于胃内容物的密度(1·004~1·01)而漂浮于胃液上,使其不受胃排空的影响,长时间滞留于胃中,药物从凝胶骨架中缓慢向胃液中迁移(扩散或溶蚀释放),直到所负载的药物释放完全[1]。HBS型胃内漂浮制剂其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胃内产生预期的漂浮效果。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局部或全身降温疗法的广泛应用 ,大部分脑外伤病人能顺利地渡过危险期康复好转。但也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感染难于治愈 ,或脑伤已经治愈 ,而病人则因全身免疫功能的降低而致严重感染难以控制 ,最终死亡。正常情况下 ,胃内由于胃液及胃壁屏障的作用 ,能在胃内有活的菌群甚少 ,尤其导致病菌难以生长 ,但在低体温下 ,由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 ,造成内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细菌特别是病源菌的生长 ,我们通过脑外伤病人胃引流液中菌群变化进化比较研究 ,从而了解这种低温疗法对机体局部抗病能力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及分组 :…  相似文献   

13.
三株口服液系微生态制剂。分别按高剂量20ml/kg·次、低剂量10ml/kg·次,每日2次给大鼠灌胃,连续给药 9d,第9天在乙醚轻度麻醉下行幽门结扎手术,Sh后取大鼠胃液进行分析。结果,大鼠胃液量、胃液的酸度、游离盐酸、总酸度、胃酸排出总量和胃蛋白酶活性较空白组(水)增加。此结果为三株口服液用于“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定义:尿路感染是尿内持续有细菌快速繁殖的情况,并经两次连续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在10~5之上来证实。这种尿在不离心沉淀的新鲜尿中,每毫升尿白细胞在10个以上。尿中有白细胞仅说明有炎症但不等于尿中一定有细菌繁殖。二、什么是慢性肾盂肾炎?什么是细菌尿?第一、慢性肾盂肾炎在医学各个领域中有各自的定义和描述。临床医学、放射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均各有自己的定义、标准和  相似文献   

15.
长期食用生大蒜的苍山县居民胃液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少食大蒜的栖霞县。对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受试者用生大蒜10g做成匀浆一次灌胃经过4.5h后,胃液亚硝酸盐含量的下降率与对照试验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大蒜能抑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胃液中因细菌作用而产生的亚硝酸盐。看来,食用生大蒜有降低胃液亚硝酸盐量的作用。苍山县居民常年食用生大蒜可能是其胃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0名健康人、3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空腹胃液pH、总酸度、游离酸、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上述数值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液亚硝酸盐含量也较健康人高。当有浅表性胃炎病变时,胃内环境有了改变,发展到萎缩性胃炎时,胃内环境改变愈加严重。慢性胃炎病变愈严重,胄内环境改变愈明显。  相似文献   

17.
问: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怎样发生的? 答:关于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见解仍不一致,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消化学说,多年研究已证实局部溃疡的形成是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空肠及回肠内为碱性环境,极少发生这种溃疡。但作过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处的空肠即可由于胃液的消化作用而形成溃疡。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不会被胃液消化,这是由于粘膜具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液回输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胃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胃液回输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西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介入下将鼻饲管放置于空肠20~30cm处,使用营养泵经鼻饲管进行肠道内营养治疗。胃液回输组除不给予静脉补充电解质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饲管定时胃液回输,在鼻饲管上加1个三通,使鼻饲管和胃液引流袋相连,可经鼻饲泵向空肠内输注营养液或胃液。根据患者日常3餐饮食时间将胃液以100~150mL·h-1的速度经鼻饲管回输至空肠。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患者恢复胃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饲管回输胃液对胃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体胃内细菌数量与胃内pH值的关系,探讨胃酸减少是否能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方法选择66例慢性胃炎患者,测胃液pH值,计数胃组织细菌培养数量。询问患者在胃组织培养前后共半年时间内是否服用抑酸药、有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等。结果需氧及厌氧条件下,胃内细菌数随pH值的增高而升高(P=0.000,P=0.001)。下呼吸道感染与胃酸减少(P=0.023)相关。结论人体胃内细菌培养的数量与胃内pH值成正比,胃酸减少可能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富含盐酸-胃蛋白酶的胃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一般所称的消化性溃疡专指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而言。本病是世界上的常见病之一。有人估计约10%的人群在一生中曾患过此病。近几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的讲座多涉及一般性问题,现仅就本病临床上容易忽视或处理辣手的几个特殊问题讲述如下。一、消化性溃疡的特殊临床表现:众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