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安市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吉安市城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吉安市小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129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吉安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中受各种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人数达38.3%,其中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性别差异(P<0.05);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有年级差异(P<0.05);总焦虑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非常显著的学校差异(P<0.01)。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成长环境影响较大,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关心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市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西玉林市2 700名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 玉林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80%,不同性别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显著(均P<0.05)。是否独生子女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为留守儿童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照顾者类型的小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玉林市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学习焦虑是本次调查发现的首要心理健康问题。未来可从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方向着手,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杭州市流动儿童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杭州市2所民工子弟学校588名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儿童家庭环境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11~12岁杭州市流动儿童MHT总分39.52±11.64。孤独倾向得分男生高于女生,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本省户籍流动儿童均高于外省户籍儿童;学习焦虑得分住校生高于走读生;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得分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冲动倾向较高;来杭居住≤5年流动儿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得分均高于进城居住5年以上者。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课余生活、与周围人的相处关系和对考试的担忧,为影响其总焦虑得分的因素(P〈0.05)。结论新迁入城市、非独生子女和住校生的流动儿童焦虑状况需提高重视。良好的人际交往、丰富的课余生活、降低应试压力,有助于降低流动儿童的心理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聊城市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0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和冠县抽取部分城乡4-6年级小学生,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结果]检测小学生687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13人,占1.89%。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者所占比例,农村360名学生,为0.83%;城区327名学生,为3.06%(P〈0.05);男生358名,为1.40%;女生329名,为2.43%(P〉0.05)。8个内容量表中,有1项或多项出现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比例,农村学生为8.51%,城区学生为9.63%(P〉0.05);男生为8.31%,女生为9.84%(P〈0.05)。农村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是恐怖、冲动、自责、焦虑,城区学生是焦虑、恐怖、过敏;男生是焦虑、恐怖、冲动,女生是恐怖、过敏、焦虑、自责。[结论]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总的较好,部分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量表,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共8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30名学生中有951名学生有明显学习焦虑情绪,占调查人数的46.8%,排名第1。8项中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心理、恐怖倾向以及身体症状上呈现的问题比例分别为51.6%、7.9%、23.2%、19%、8.2%和43.7%、5.2%、17.6%、15.4%和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生和男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心理及恐怖倾向上呈现的问题比例分别为51.9%、16.2%、21.5%、8.2%和41.8%、9.2%、17.8%和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德阳市中小学生学习焦虑心理普遍严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存在更多问题心理倾向,而女生也比男生存在更多问题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周步成等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浙江中部地区245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毕业班女生为高发人群;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MHT得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总量表分上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对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I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对连云港市 4所小学 40 0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各因子平均得分均在正常范围 ,因子分大于 8分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 0 5 0 %~ 5 5 0 %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 (A)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六年级学生 (P <0 0 1)。女生在过敏倾向 (E)与恐怖倾向 (G)两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P <0 0 5 )。农村学生在身体症状 (F)与恐怖倾向(G)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P <0 0 5 ) ,而在冲动倾向 (H)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城市学生 (P <0 0 5 )。结论 连云港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但应对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师范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日后的教育工作质量和儿童青少年心身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掌握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l对象与方法1.l对象: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海龙师范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312人为对象,一年级IO3人,二年级97人,三年级112人。男生%人,女生216人。1三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问卷。问卷包括全量表和8个分量表: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541名农村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并辅助使用访谈法。结果: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卫生问题的SCL-90总检出率为34.93%,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是强迫(45.66%)和人际敏感(34.38%);农村籍大学新生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生的强迫(P〈0.05)、抑郁(P〈0.01)、焦虑(P〈0.05)和恐怖(P〈0.01)因子得分及总分(P〈0.05)显著高于男生。结论: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普遍偏低,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压力、适应障碍和性格特点可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无锡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探究其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90 symptom checklist,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110名已确诊为HIV阳性的感染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该人群的SCL-90的筛查阳性有66人(60.0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社会支持的总分和三个维度得分均小于中国常模(均有P<0.05),其中主观支持得分在不同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相关分析发现,除躯体化、强迫和其他三个因子外,社会支持总分与其他七个因子均分和总分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客观支持与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主观支持与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利用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均不存在相关性(均有P>0.05)。结论 无锡市HIV感染者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普遍较低,应该加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对该人群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医专2006级169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但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症状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②女生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6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③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付出与获得平衡状态乡镇企业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抽取不同行业的乡镇企业工人576人,填写付出与获得不平衡自评问卷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结果乡镇企业工人心理健康状况随付出与获得不平衡水平的加剧而下降..不平衡状态、分界点组躯体化症状、忧郁等9个因子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平衡状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平衡状态组的躯体化症状、忧郁、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分界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负荷状态组躯体化症状等7个因子分高于未超负荷状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平衡状态和超负荷状态下,除恐怖因子外,男性组分别有5个因子分和3个因子分较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节选的家庭环境量表对257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结果小学生的某些个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个性因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其个性密切相关,而个性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小学教育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家长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7.
某军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军校998名大学生,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UCLA孤独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该军校大学生中存在抑郁情绪的占71.9%,存在焦虑情绪的占65.8%;各年级在自测健康、孤独、抑郁和焦虑方面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学生,其自测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抑郁和无焦虑情绪的学生(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孤独与出生地、社会支持、社会资源和社会接触以及健康总体自测等因素呈负相关(P<0.05),而与抑郁、焦虑和心理症状及负向情绪明显呈正相关(P<0.05)。结论军校大学生在适应军校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应加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辖区内4所小学二~四年级小学生1295名,采用统一编制的"虹口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对选取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答对率为67.86,性别、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交通安全态度正向率仅有80.81,违章行为的比例为52.43,男性多于女性(P<0.05),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5)。交通事故发生率为13.2,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结论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