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苯噻啶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病人69例,分为丙戊酸镁组41例(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34±s8a),用丙戊酸镁0.2~0.4g,po,bid或tid;苯噻啶组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33±11a),用苯噻啶0.5~1.0mg,po,tid,疗程均为12wk。结果:2组总有效率差别不显著(P>0.05),但2组基本控制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1例终止治疗。结论:丙戊酸镁对偏头痛的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苯噻啶为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方法.102名符合研究方案的患者完成试验,其中丙戊酸镁组52例,苯噻啶组50例.试验药的剂量为0.4~1.2 g·d-1;对照药的剂量为1.0~3.0 mg·d-1,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药与对照药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8%,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相当,分别为26.92%和18.00%.结论: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军  陈青 《新药与临床》1996,15(5):289-29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是否差别。方法:偏头痛129例,随机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66例(男性17例,女性49例;年龄25±s7a),丙戊酸钠开始剂量为0.2g,po,tid,以后根据发作频率及程度逐渐增量,最大量1.4g/d,共用3mo;尼莫地平对照组63例(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27±6a),尼莫地平30mg,po,tid,共用3mo。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3%。尼  相似文献   

4.
阿斯匹林与苯噻啶合用治疗偏头痛2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保佳  周九三 《江苏医药》1998,24(5):372-372
我们自1991年2月~1996年12月在门诊应用阿斯匹林和苯噻啶联合治疗偏头痛2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60例患者均符合og-don及speed诊断标准。其中典型偏头痛98例,普通型偏头痛136例,丛集型头痛26例。脑电图检查260例中212例正常,48例属边缘状态。2o6例头颅CT及74例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全组患者无高血压、脑外伤、癫痛等疾病。本组男120例,女140例,年龄16~64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至1年84例;~2年96例;~5年48例;~10年32例。发作频率每周2~3次112例,1~2周1次122例,1~2个月1次26例。发…  相似文献   

5.
6.
陆森 《医药导报》2000,19(4):343-343
丙戊酸镁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 ,有人[1 ] 用其防治偏头痛收到满意效果。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2月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入组标准 :①根据AdHoc头痛分类委员会所订的标准[2 ] ,并参考新的分类法[3] ,确定诊断及分型 ;②病程≥ 1a ;③每月发作频度≥ 1次 ;④入组前 1个月未服用过其他防治偏头痛的药物 ;⑤排除内科疾患、高血压及有明显精神因素者。1.2 一般资料 全组共 96例 ,随机分丙戊酸镁组 5 1例 ,男 12例 ,女 3 9例 ,平均年龄 3 1.8岁 ,平均病程 5 .6a ;普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有否差别。方法:偏头痛129例,随机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66例(男性17例,女性49例;年龄25±s7a),丙戊酸钠开始剂量为0.2g,po,tid,以后根据发作频率及程度逐渐增量,最大量1.4g/d,共用3mo;尼莫地平对照组63例(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27±6a),尼莫地平30mg,po,tid,共用3mo。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3%。尼莫地平组为85%,2组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苯噻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氢麦角碱和苯噻啶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病人59例,分为2组,氢麦角碱组31例(男性10例,女性21例,年龄40a±s11a),予氢麦角碱2.5mg,po,bid。苯噻啶组28例(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41a±10a),予苯噻啶0.5mg,po,tid。2组均以3mo为一个疗程。结果:氢麦角碱组总有效率(90%)与苯噻啶组(79%)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氢麦角碱对控制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苯噻啶。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镁的良性和不良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0例癫痫患者在气相色谱仪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按Koella法进行丙戊酸镁(VPA-Mg)耐药性的观察和分类。长期用药后一些患者发生耐药,发现11例(5.2%)对VPA-Mg天然不敏感,12例(5.7%)有代谢性耐受和19例(9.0%)高敏。实验中还发现患者对VPA-Mg的某些副作用存在有益的、良性功能耐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苯噻啶对照品含量及其有关物质。色谱柱KromasilC18(2 5 0× 4 6mm ,5 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三乙胺 (5 5∶4 5∶0 2 ,磷酸调节溶液pH3 5 ) ,检测波长 :2 5 4nm ,流速 :1 0ml·min-1,进样量 :2 0 μl。苯噻啶在浓度 6 5~ 2 0 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 =64185 74 +81992 3C ,r=0 99998。平均回收率 10 0 1% (n =6) ,RSD为 0 5 8%。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苯噻啶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苯噻啶对照品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色谱柱 :KromasilC18(2 5 0× 4 6mm ,5 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三乙胺 (5 5∶4 5∶0 2 ) ,检测波长 :2 5 6nm ,流速 :1 0ml·min- 1,进样量 :2 0 μl。苯噻啶在浓度为 6 5~ 2 0 8μg·m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 =6 4185 74 +81992 3×C ,r =0 99998。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镁和文拉法辛,对照组只用文拉法辛,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22、6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12、25、17例,总有效率为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文拉法辛防治偏头痛能提高疗效,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噻啶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苯噻啶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 选用KromasilC18(2 5 0× 4.6mm ,5 μm)色谱柱 ,乙腈 水 三乙胺 (5 5∶45∶0 .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5 6nm ,流速为 1.0mL·mL-1,进样量 2 0 μL。 结果 苯噻啶在浓度为 6.5~ 2 0 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 =64 185 .74+81992 .3×C ,r=0 .99998。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5.
何周文  谢光洁 《云南医药》1992,13(6):335-337
作者试用了一种新的给药法治疗癫痫患者。在常规口服丙戊酸镁的基础上加大首次剂量以使患者血药浓度于首剂之后即达到并稳定在较高的有效水平(丙戊酸化),希望以此迅速控制癫痫复发。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寻找一种适当的首次剂量。当首次剂量约为15—20mg/kg,维持量为首量的三分之一每日口服3次时,血清丙戊酸浓度可于首剂后8小时内达75μg/ml左右。对照组则首剂用维持量,其血药浓度至少在服药32小时內低于此水平。因此,与常规服药法比较,新的给药法确能使血药浓度较早达到丙戊酸化。此外,实验还表明,首剂口服较大剂量丙戊酸镁并未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丙戊酸镁的良性和不良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峰 《新药与临床》1993,12(5):289-290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与硝苯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比较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英 《新药与临床》1992,11(4):200-201
  相似文献   

19.
血清镁水平对偏头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和镁与偏头痛的关系 ,观察镁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偏头痛病例、非偏头痛性疼痛病例、健康人各 5 6例 ,分别作血清镁测定 ,偏头痛组病例于头痛发作时给予2 .5 g硫酸镁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偏头痛组血清镁 (0 .74±s 0 .0 7)mmol·L- 1明显低于非偏头痛性疼痛组 (0 .83±0 .0 7)mmol·L- 1和健康组 (0 .84± 0 .0 5 )mmol·L- 1,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偏头痛组病例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后 ,4 9例头痛症状在 2 4h内消失或明显缓解 ,总有效率88%。结论 :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偏头痛发作与镁缺乏有关。硫酸镁静脉滴注对偏头痛有较好的冶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苯噻啶片,第1~3天,0.5 mg/次,1次/d,晚间服用;第4~6天,0.5 mg/次,2次/d,中午和晚间服用;第7天起,0.5 mg/次,3次/d;若病情基本控制,则酌情递减0.5 mg/周至适当剂量维持,若递减后病情有加重趋势再酌情增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较对照组的83.6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积分、头痛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5-H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头痛发作的缓解和症状减轻,使机体炎症反应、血管舒缩及疼痛感知异常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