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婴幼儿腹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心脏手术后更是多见。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需常规经口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开始阶段10%-15%的患者易出现腹胀。机械通气对胃肠道最大的不利影响是胃肠胀气,即过多的气体蓄积在胃肠道内,造成胃肠道过度膨胀和压力增高,导致或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影响通气疗效及预后。婴幼儿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变化更易发生腹胀,导致呼吸浅快,肺通气不足甚至呼吸困难,导致缺氧的发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并预防腹胀极为重要。现将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腹胀的原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 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 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 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右半结肠癌28例,左半结肠癌31例)患者,均术中留置FREKA三腔空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通过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两组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具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的优点,肠内营养可大胆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术后患者,而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术后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前瞻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时可导致或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 ,影响通气疗效及疾病预后 ,增加患者痛苦。对 6 9例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患者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机械通气期间应加强翻身 ,经常变换体位 ,以促进、加快肠蠕动 ;加强营养、注重饮食护理 ;注意观察 ;及时解除诱发因素 ,才能减少避免腹胀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 ,做好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腹胀原因及护理对策.本组200例患者中出现腹胀患者30例,发生率为15%.其中术前不当饮食、气体吞咽、腹肌无力、长期卧床、胃肠道准备不充分等是造成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主要原因.针对发病原因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能有效减少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胃肠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本组56例忠儿均在气静麻醉和体外循环下前胸正中切口行纠治术。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胃管,气管插管12h可开始经鼻胃管注入5%葡萄糖,首次10—15ml,2--3h后观察胃肠通反应,有无腹胀、恶心、潴留等情况发生。如无上述症状可给予母乳、牛奶、果汁,开始量要小,逐渐增加。间隔时间2~3h。患儿拔除气管插管4-6h后开始经口进食。结果:本组患儿除1例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患儿均存活。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胃肠营养护理措施,可防止因腹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同时胃肠道的供给营养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和获取营养的最佳途径,这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和防止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磊 《当代护士》2009,(1):47-48
总结了3例胰岛素瘤行切除术前后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减少昏迷次数,强调安全教育,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术后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严密观察并预防有无内出血、感染、胰痿等并发症,加强胃肠道护理;做好健康指导。认为做好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腹部超声电导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出胃管时间和有无明显腹胀。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拔出胃管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术后出现明显腹胀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超声电导仪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严重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40例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它并发症。40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无严重的腹泻、腹胀,腹痛、腹膜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血糖无明显变化。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9d。认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要求,经济、简便、实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总结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5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IEDs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组)均于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8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8天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IgA、IgG、lgM 、淋巴细胞计数、T琳巴细胞亚群分类.观察并记录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8天.试验组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及时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1.
陈翠霞 《全科护理》2012,10(33):3081-308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82例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旱期护理干预,包括建立科学的肠内营养护理观念、肠内营养治疗的管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结果]通过对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82例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人肠内营养发生胃潴留、腹胀、腹泻、反流误吸所致的相关性肺炎、营养素电解质代谢紊乱、鼻饲管道堵塞及计划外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营养素。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指引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实施肠内营养常规护理。结果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前后,两组息者营养状况、发生血糖异常的情况、腹泻、腹胀和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指导护士进行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遵循个体化原则,适时评估,循序渐进地补充营养物质,从而保障营养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昼夜节律机制为理论基础为ICU老年患者探索一套肠内营养延续性护理方案,从而降低该类患者经口进食早期消化道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58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展开非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经口进食早期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促胃动力药物应用事件、夜间饥饿事件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经口进食早期在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累计用药频数、夜间饥饿事件累计频数以及操作护理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日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频数以及夜间饥饿事件发生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于ICU老年患者饮食过渡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日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术后常规护理外给予足部按摩 穴位按揉;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腹胀发生、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行肠内营养危重症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按摩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摩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腹部按摩。结果两组患者在胃潴留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呕吐、腹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第7天腹围平均值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可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出现胃潴留及发生腹胀等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是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中,分析评价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至06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选取2021年07月至12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3例为实验组,该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即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肠内营养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以便早期发现、分析并干预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从而避免或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加速患者的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年满60周岁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足三里穴位按摩及早期假进食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食欲、腹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食欲好、中的比率42.0%、3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20.0%(均P<0.05),差的比率26.0%显著低于对照组56.0%(P<0.05),无、轻度的腹胀率54.0%、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22.0%(均P<0.05),中度、重度腹胀率1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0%、12.0%(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46.0%(P<0.05),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 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树清  吴登贵 《华西医学》2009,(10):2538-2539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营养支持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肠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6例胃肠道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术后均接受等氮等能量的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加用益生菌制剂(6.6×10^7colony forming units),共7天。监测治疗期间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生命体征、腹泻情况和菌群比例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肠鸣音异常等胃肠道症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8和9天的腹泻比例和腹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中应用益生菌可改善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程度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many unique physical assessment finding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he detection of these findings enables the nurse to manage gastrointestinal emergencies on the patient unit in a timely fashion,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 These skills build well on the traditional,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s the nurse makes when using the nursing process. Specific abdominal assessments include detection of signs associated with appendicitis such as rebound tenderness and McBurney's, Rosvig's, and Aaron's signs. The nurse must always be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of peritonitis and the urgency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The patient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presents a distinct clinical picture. There is a need for subtle evaluation of mental status to detect early signs of hepatic coma. Another extra-abdominal assessment of this complication is asterixis. Finally, th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is enhanced when the nurse is able to help identify the location of bleeding. Improving abdominal and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assessment leads to early detection of nursing problems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后不留置胃管和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185例,根据术后是否经鼻留置胃管分为常规胃肠减压组115例(A组),非胃肠减压组7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呕吐、腹胀、肠梗阻、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等。结果 A组发生术后呕吐13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2例,B组发生术后呕吐7例、无肠梗阻、吻合口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总费用(4.75±3.98)万元与B组(3.98±1.06)万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例发生腹胀,虽较B组11例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A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3.1±1.0)d、排便时间(5.4±1.9)d与B组[(2.5±1.2)d,(4.7±1.6)d]相比显著延迟(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10.5±4.0)d明显较B组(8.5±2.0)d延长(P<0.01)。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后不留置胃管和早期近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