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伟强  刘家生 《河南中医》2011,31(12):1454-1456
中医药的治疗在改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延缓肾功能衰竭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临床疗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指标,远期疗效的追踪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欠缺,复方的有效成分机制研究较少。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优势,运用循证医学及现代诊疗手段,制定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治疗标准并建立该病的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2.
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最佳证据的重要来源,可为研究者在评价临床疗效以及制定临床指南和规范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文章查阅了有关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表现出了安全有效的趋势,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差,加之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偏低且报告不规范,降低了最终结论的可靠性。今后研究者应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开展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继而促进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医人文特征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碧芳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4):314-316
从中医学理论的形态结构、思维模式、整体观念及治疗思想探讨中医学的人文特征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用研究人文特征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阐述生命质量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使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研究》2009,(7):810-810
征文内容: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基础、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药与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包括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展,心血管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经验及新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风眩相当于高血压病所致之眩晕。在病证结合模式下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是中医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风眩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符合当前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综合应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信息技术等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临床病例调查、专家问卷调查及临床验证,可建立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风眩疗效评价体系,从而突显中医干预治疗风眩的疗效和优势,有利于中医药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中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伟 《中医研究》2005,18(11):1-3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研究中医的迫切性及可行性.提出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应用的二个建议: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文献的系统分析;建立符合循证医学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并认为:应该运用循征医学方法围绕上述领域开展中医的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加快中医发展速度,推陈出新,取得一批经过严格科学方法证实的优势疗法和药物的客观证据,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医疗效,认可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明目前中医药对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优势,提出中医在RRTI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等现代科研方法,开展RRTI患儿临床上的系统评价,总结本病辨治规律,加强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重视预后疗效,为症候标准化及构建系统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有某些优势,如整体观念、多靶点治疗,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讲究配伍、可减轻西药毒副作用等。同时中药治疗心衰也存在某些劣势,如心衰中医病名没有统一,心衰中医辨证分型缺统一标准,心衰中医药治疗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今后心衰的治疗趋势为逆转心肌重构治疗、心脏康复治疗及加速实验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步伐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观察该法对心脏功能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积累依据,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拓展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保证通腑效果,7日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心功能恢复、腹胀、水肿等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腑实证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林琳  常立萍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3,6(3):183-185
中医伏邪病因理论认为心绞痛多为痰瘀伏邪所致,痰瘀同治法在心绞痛治疗中已经发展成熟。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中医临床干预方法复杂多样的特点,对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引发对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学临床研究的困难的思考,深化两种研究类型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优缺点,探求优势最大化的方法,同时淡化研究类型本身的缺点对研究结果的不利影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临床研究可能使得其成果更加科学可信,获得更多业内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进行了诸多内容的重要更新,其中中医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首次被纳入并进行了推荐,这一重要信息提醒我们慢性心衰的治疗迎来中西医结合时代,应重视和加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深入探索。故结合芪苈强心胶囊临床研究的循证基础,就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下如何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在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源于临床研究群体证据未必适用于个体患者的问题。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领域超过20年,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基于循证医学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水平不高,制定的中医诊疗指南认受度普遍较低。分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存在结构性矛盾,尚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追求“证据”开展的中医药RCT,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方随证转、三因制宜的长处,导致牺牲部分中医药临床疗效。该文参考循证医学理念,提出以最佳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适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临证医学”;临证医学的关键是最佳临床经验,最佳临床经验核心要素是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为获得最佳临床经验推荐参考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开展。临证医学结合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同时吸收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医学中医化的产物,与循证医学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原理和特点,结合证候类中药疗效评价现状,探讨单病例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研究模式应用于证候类中药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机认识和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该病仍是世界头号杀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器械等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但心力衰竭经积极规范化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的预后,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针刺治疗安全可行,通过总结针刺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探讨针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研究》2009,(8):905-905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基础、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药与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包括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展,心血管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经验及新理论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的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循证医学(EBM)的提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应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中医药学,可全面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中医药治疗再障作为中医血液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进行方法学的突破和创新。借鉴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药治疗再障,提高疗效,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可信,在不断获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临床及科研水平,是当前中医药治疗再障研究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及学习心得对此进行探讨,现阐述于下。 1 从循证医学发展的趋势、优势看其必要性 循证医学的产生有…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医急症与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侃  蒋可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289-290,352
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急症的历史及现状并结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认为中医学可以在保持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借助循证医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初步构建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建立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结果:研究确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建立了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现代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序列研究、个案报道的的质量评价方法,形成了针灸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结论:本文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初步地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可为针灸临床证据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及其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医学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的制订和疾病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都应基于最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限于种种原因,中医药研究对科学的方法学重视不够,至于如何在中医药领域中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作者提出4条意见:(1)提高中医药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2)建立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性分析信息库,(3)规范中医证的量化标准,开展重大疾病中医证型特点的流行病学及辨证客观化的研究。(4)建立综合、统一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优势,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方药宝库,中药的多靶点效应及丰富的治疗方法。提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局限性。今后的思路和方法,应重视中医理论体系、突出中医优势领域的研究,加强方药、药物安全性及实验研究,还应结合循证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