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在慢性腹泻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腹泻方法做一概述,以期更好地指导慢性腹泻的针灸临床治疗,同时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2例.结果:痊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结论: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腹泻患者的病因,提高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有效57例,显效13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92%.结论 根据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腹泻,患者的总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了60例腹泻患者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慢性腹泻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腹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常规腹泻治疗.结果:治疗组灌肠一次成功率(96.2 %)明显高于对照组(85 %),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思密达粉灌肠治疗慢性腹泻是一种痛苦小、疗效高、花钱少的方法,也是目前治疗慢性腹泻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周丽雅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周老师认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位在脾胃和大肠,但与肝肾密切相关.根据《内经》:"湿盛则濡泄"的理论,认为慢性腹泻的病机关键为湿邪内蕴,治疗首重祛除湿邪,邪去则正复,故运用"以通为补"治疗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总结腹部隔姜灸加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部隔姜灸和内服健脾温肾汤治疗慢性腹泻6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8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总结:腹部隔姜灸和健脾温肾汤治疗慢性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与对照组159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脾益肠丸与思密达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较好,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的9 月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150 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 西医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约95%.P<0.05,2 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腹泻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应引起广大医患的广泛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及补充锌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于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确切,并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是临床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梅香 《光明中医》2012,27(5):908-909
目的 观察温脾汤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运用温脾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结果 30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结论 温脾汤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慢性腹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国栋治疗慢性腹泻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为特征的一组症状.如果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则称为慢性腹泻,属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放射性结肠炎及肠道菌群失调等疾病.慢性腹泻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稍有不慎即复发.李教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超过原有习惯次数,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容量增多者称为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腹泻超过两个月属慢性腹泻.笔者采用詹黄张新按摩法治疗腹泻病人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智斌 《光明中医》2012,27(3):502-503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自拟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及补液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自拟止泻汤;对照组对症治疗,腹痛者加用匹维溴胺片,50mg,日两次;腹胀者加用莫沙比利片,5mg,日三次.观察慢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对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服用止泻汤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止泻汤能有效治疗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14.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引气归元""调脾气"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接受薄氏腹针治疗,针刺"引气归元""调脾气"穴位组合.观察周期为3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等.结果:38例慢性腹泻患者中,23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为94.74%;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表明,每日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纳差、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治疗后均有显著好转(P<0.01~0.05);针刺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不适.结论:薄氏腹针"引气归元""调脾气"穴位组合,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临床中有急性泄泻与慢性泄泻之分.慢性泄泻见于西医学慢性腹泻的多种病中,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炎症等引起的肠道病变.西医治疗慢性腹泻,根本的是病因治疗,必要时结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笔者在临床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求治本为原则,用中药治疗慢性腹泻,对一些西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以下把临床中治疗慢性泄泻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45例用西药三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现代医家治疗慢性腹泻多从单一病理因素入手,治疗效果欠佳.我们认为慢性腹泻基本病机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其中脾肾阳虚为本,湿热阻滞为标,临床以"健脾温肾、清热化湿"立法治疗,并拟相应的基本方.临证应权衡脾肾阳虚与湿热的轻重缓急予以化裁,而"健脾祛湿清热"...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内服加西药阿莫西林、柳氮磺胺吡啶、复方苯乙哌啶治疗慢性腹泻患者45例,并设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董子亮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84-885
为了观察燥湿化滞法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本文以最能反映湿邪多少的舌苔为指标,分析了近5年来就诊的慢性腹泻病例中的老年患者12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苔变化,发现燥湿化滞法对慢性腹泻患者的舌苔有显著影响,经过治疗随着症状的好转,舌苔也相应减少变薄或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