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鲜肿瘤及黏膜标本各20例IDO mRNA表达,采用SP法检测肿瘤石蜡标本84例及黏膜22例IDO、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高于非浸润型(x2=5.600,P=0.018),随着组织分级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增高,IDO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x2=20.268,P=0.000;x2=12.075,P=0.007).c-myc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44例(52.4%)表达阳性,二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P=0.001);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47),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正相关(r=0.258,P=0.018;r=0.491,P=0.000;r=0.365,P=0.001).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7.696 1±1.745 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397 0±1.205 1)(t=2.367,P=0.023).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803 4±1.567 5,明显低于T2~T4期的9.183 8±0.690 3(t=4.955,P=0.000);IDO mRNA在Ⅰ、Ⅱ、Ⅲ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7.058 7±1.771 5、7.934 2±1.530 5、9.290 7±0.574 5,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P=0.011).结论 IDO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相关,c-myc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无关,但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IDO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IDO、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IP2A mRNA和蛋白在2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IP2A在11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IP2A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IP2A mRNA和蛋白在25例配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IP2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9%(90/1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6.7% (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P2A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6)有关,但与年龄、性别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CIP2A蛋白高表达是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01).Cox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与总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CIP2A表达,与无复发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亦为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CIP2A表达.结论 CIP2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吲哚胺2,3一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Bin1蛋白(bridging intergrator protein-1,Bin1)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7-01-12-2011-07-3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后石蜡标本84例和同期新鲜标本50例,同期远离癌组织的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为正常膀胱组织共22例,所有新鲜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DO表达,石蜡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DO和Bin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阳性表达率为57.14%,Bin1阳性表达率为46.43%。IDO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型,χ2=5.600,P=0.018;随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分级(χ2=20.268,P<0.001)及TNM分期(χ2=12.075,P=0.007)增高,IDO阳性表达率增高;Bin1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非浸润型(χ2=7.685,P=0.007),随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分级(χ2=15.817,P<0.001)及TNM分期(χ2=11.104,P=0.010)增高,Bin1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表达强度与Bin1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306,P=0.003),与组织学分类(r=0.258,P=0.018)、组织分级(r=0.491,P<0.001)及TNM分期(r=0.365,P=0.001)呈正相关。Bin1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r=-0.302,P=0.005)、组织分级(r=-0.411,P<0.001)及TNM分期(r=-0.302,P=0.005)呈负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7.696 1±1.745 28,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397 0±1.205 17,t=2.367,P=0.023;Ta和T1期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803 4±1.567 53,明显低于T2~T4期的9.183 8±0.690 32,t=4.955,P<0.001;IDO mRNA在Ⅰ、Ⅱ和Ⅲ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7.058 7±1.771 57、7.9342±1.530 57和9.290 7±0.574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5,P=0.017。结论 IDO高表达和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及预后不良相关,提示IDO和Bin1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USAP1在8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USAP1蛋白在T24和SV-HUC-1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62%,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P<0.05)。NUSAP1蛋白在T24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V-HUC-1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表达、临床分期和转移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Kaplan-Meier曲线表明,NUSAP1阳性表达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少于NUSAP1阴性表达者。结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NUSAP1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独立危险因素,其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BUC标本72例,其中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2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阴性对照组为正常膀胱组织19例(膀胱镜检术或膀胱切开取石术中随机取活检时取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检测SIRT1分别在低级别与高级别BUC中的表达与分布,分析其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SIRT1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均有表达,正常膀胱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1.58%(6/19),而在BU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7.78%(56/7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期和癌理分级的升高SIRT1蛋白的表达增加,其中低级别膀胱癌阳性表达率为69.05%(29/42),高级别膀胱癌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1在BUC中高表达,可能与BUC的发生、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并有可能作为判断BUC侵袭力、监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阻断SIRT1表达有望成为膀胱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EGFL7及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在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和MVD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100P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内翻性乳头状瘤、72例膀胱癌(包括5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9例膀胱腺癌和5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S100P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S100P的阳性表达率为86.11% (62/72),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0% (0/15)及内翻性乳头状瘤35%(7/20)两组(P<0.05);S100P的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病理分级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S100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膀胱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P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在膀胱恶性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膀胱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Snail、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率(8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5%)(P<0.05),Snail的表达与膀胱 尿路上皮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远处转移及复 发有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2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5%)(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高表达及E-cadherin低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Snail有可能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确定凋亡率。结果 CD40在20例膀胱癌旁组织中2例表达(10 %),在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55例表达(7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0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2.60±0.38)%,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6.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D40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免疫组化技术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在膀胱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中的表达水平和与TCCB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16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36个月,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在所选的60例TCCB中,TrkB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低分化及浸润性TCCB中,TrkB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及浅表的TCCB。在复发病例中,TrkB的阳性率高于初发病例。结论:TrkB很可能是TCCB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免疫组化技术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在膀胱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中的表达水平和与TCCB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16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36个月,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在所选的60例TCCB中,TrkB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低分化及浸润性TCCB中,TrkB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及浅表的TCCB。在复发病例中,TrkB的阳性率高于初发病例。结论:TrkB很可能是TCCB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50例膀胱癌组织中FHIT、MMP-2表达情况。结果:FHIT、MMP-2在正常膀胱组织和TCCB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在TCCB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和MMP-2在TCCB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62,P<0.05)。结论:联合检测FHIT、MM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八聚体转录因子4(Oct4)蛋白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生物素酶标法检测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Oct4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意义.结果 正常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1).G1级、G2级、G3级膀胱癌的Oct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6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3~78个月,其中63例出现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21例复发患者出现进展,进展组与未进展组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ct4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膀胱肿瘤,并可用来判断肿瘤的恶性分化程度及检测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宋彦  宋永胜 《肿瘤》2007,27(6):465-46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及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Fas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7%(21/45),而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00%;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7.8%(17/45),与对照组阳性率为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及肿瘤数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Caspase-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和复发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临床分期均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as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降低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的,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因此Fas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EZH2 和PTEN在膀胱癌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EZH2 和PTEN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瘤生存的关系。方法:制作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H 2 和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 单因素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其与膀胱癌无瘤生存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ZH 2 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 和45.0% 。EZH 2 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P=0.033)。 全组膀胱癌患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9.4 个月,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 、55.2% 、41.4% 。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和EZH 2 表达为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和EZH 2 表达是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ZH 2 和PTEN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和EZH 2 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费翔  宋永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56-1458
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高表达常常提示肿瘤的预后不良,本文研究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名随访5年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FA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与15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58.5%(38/65),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FAS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初发复发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无关。FAS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阴性患者(18%vs4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酶活性增强;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有提示不良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DR1基因(P-糖蛋白)与Fas、Survivin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膀耽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耽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GP、Fas、Survivin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粘膜,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P〈0.01);而Fas在膀胱正常粘膜中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膀胱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膀胱癌(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P—GP的表达与Fas呈负相关.而与Survivin表达无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MDR1(多药耐药基因)与Fas的表达密切相关.而与凋亡抑制蛋白Sureivin的表达无关.本研究为采用MDR逆转剂或Fas干扰剂以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