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phB1在7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为低表达(<6分)和高表达(≥6分);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phB1阳性表达67例(90.5%),阴性表达7例(9.5%);高表达42例(56.8%),低表达32例(43.2%)。EphB1表达在不同WHO分级、肿瘤直径、MDACC分级、转移情况及Ki-67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发生部位、临床分期和复发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B1高表达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5%,低表达者均为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随访时间>6年,EphB1低表达者的生存率较高表达者有下降趋势。结论 EphB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且以高表达为主,与卵巢癌的发展及分化程度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受一系列调控因子的调节与控制,其正常与否和细胞以及个体的生长、分化、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分子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和CDK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kinaseinhibitors,CDKI)。其中CDKI通过与cyclin,CDK或cyclin-CDK复合物的结合,抑制CDK的活性,导致细胞周期的停滞,阻断细胞的增殖过程。p27蛋白是Polyak等[1]于1994年发现的一种分子量为27KD的热稳定蛋白质。近年来研究表明,p27是一种非特异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筛选可用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和A2780细胞中EphA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hA1在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结果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Eph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A1在HO8910、SKOV3细胞中呈阴性表达,而在A2780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phA1高表达33例(43.4%),低表达43例(56.6%)。EphA1表达与WHO分级、MDACC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发生部位、肿瘤直径及年龄均无关(P>0.05)。EphA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1.0个月,高于EphA1低表达者的3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低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均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b23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b23在59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1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b23主要以细胞质、细胞膜着色。Rab23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84.7%,50/59)明显高于良性组(30.8%,4/13)及正常卵巢组织(25%,5/20)(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Rab23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晚期(P<0.01)和分化程度(P<0.05)具有相关性,是影响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b23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卵巢癌患者评估预后、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KP2(Plakophilin 2)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KP2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76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2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15例)和正常卵巢(15例)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双特异性磷酸酶10(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0,DUSP10)和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BZW1抗体(basic leucine zipper and W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BZW1)分子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结果,初步探讨它们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和人正常输卵管组织中 DUSP10和 BZW1分子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检测结果表明 DUSP10和 BZW1分子在人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和人正常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DUSP10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浆液性腺瘤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86.9%和100%(P <0.0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DUSP10阳性表达率临床晚期高于早期(97.1% vs 92.1%,P <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5.7%和96.9%(P<0.01)。而 BZW1在这三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47.8%和77.7%(P <0.01)。在腺癌组织中,BZW1阳性表达率临床晚期低于早期(48.6% vs 65.8%,P <0.01);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4%、52.4%和66.7%(P <0.01)。结论:DUSP10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临床分期的早期阳性表达率低于晚期,表达差异显著,说明 DUSP10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样,BZW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说明 BZW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起到了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KP4(plakophilin 4,又称p007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KP4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KP4在55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12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KP4以细胞膜、细胞质着色为主,PKP4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4.5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46.15%)及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75.00%)(P<0.05)。PKP4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是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4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有望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勇  李春光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2):950-950
患者,女性,41岁。主因下腹憋胀1个月余,并进行性加重入院就医。入院检查提示腹水。B超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前壁可见2个实性回声团,大小分别为1.7cm×1.5cm,1.3cm×1.4cm(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行腹部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查见癌细胞。血生化检查CA125:437.75U/ml。术中见子宫及双附件与周围组织粘连,双侧卵巢正常大小;大网膜粘连增厚呈饼状;肝区、脾区及肠系膜表面均可见弥漫分布、粟粒大小的结节;盆腔淋巴结增大。临床诊断:卵巢癌综合征。病理检查:左侧卵巢4cm×2.5cm×1c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略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70%)(P=0.1172),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5%)及正常卵巢组织(30%)中的表达(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UC1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TMEFF1(tomoregulin-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MEF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MEFF1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90.24%)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5.4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3.33%)及正常卵巢(26.67%) (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TMEFF1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TMEFF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MEFF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 miR -542-5p 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分析 miR -542-5p 的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分析100例浆液性卵巢癌组织及50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 miR -542-5p 的表达。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 miR -542-5p 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P ﹤0.05)。miR -542-5p 的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iR -542-5p 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了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 miR -129-1-3p 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miR -129-1-3p 与卵巢浆液性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PCR)定量分析100例浆液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50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 miR -129-1-3p 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和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 miR -129-1-3p 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P ﹤0.01)。miR -129-1-3p 的表达与 FIGO 分期、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清 CA125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miR -129-1-3p 可能作为抑癌因子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对卵巢上皮性癌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意义,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印记法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MGB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高、中、低分化肺癌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3±0.10)、(0.75±0.31)、(0.98±0.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病例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为(0.62±0.29),明显低于Ⅲ、Ⅳ期(0.85±0.32)(P<0.05)。结论: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细胞分化有关,可能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分别从蛋白质表达方面比较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 1,SIRT1)表达的变化,探讨BRCA1与SIRT1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及药物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BRCA1和SIRT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RCA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6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IRT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为50.00%,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为40.00%,正常与恶性、良性与恶性组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与良性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BRCA1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组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IRT1在不同年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CA1、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01).结论:BRCA1、SIRT1的低表达与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1可能是BRCA1的下游靶分子,未来有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刘微  毕芳芳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637-2640
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在许多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包括卵巢癌。卵巢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不明确。研究表明Ets-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过程,尤其在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等方面。未来Ets-1可能运用于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其抑制性药物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新近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TK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和预后等指标的关系,分析PTK7表达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制备3株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A2780)爬片,并收集14例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6例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51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97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病理指标,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K7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及A2780中呈阴性表达,在SKOV3中成弱阳性表达。PTK7在92.86%(13/14)的正常输卵管上皮、83.33%(5/6)的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45.10%(23/51)的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28.87%(28/97)的浆液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正常输卵管上皮与良性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P=0.102)。浆液性卵巢癌与正常输卵管上皮、良性浆液性肿瘤以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P=0.048)。PTK7在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和(或)腹膜转移情况有关(P=0.038,P=0.038),与其发生部位、年龄无关(P=0.088,P=0.896)。PTK7在卵巢浆液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WHO分级、MDACC病理分级有关(P=0.011,P=0.004,P=0.000),与其发生部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年龄无关(P=0.326,P=0.524,P=0.588,P=0.584)。卵巢浆液癌中PTK7阳性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7)。结论:PTK7在输卵管正常上皮、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浆液性癌中表达呈逐步下调趋势。PTK7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的较晚临床分期、高组织分级、预后差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肿瘤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牛娜  程丽  刘乾 《现代肿瘤医学》2014,(7):1658-1662
目的:研究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ber 4)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ING4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80例卵巢组织ING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G4蛋白的表达随着FIGO分期升高和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ING4蛋白表达减弱,患者生存时间减少。RT-PCR:ING4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高于卵巢癌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ING4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临床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