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价值,并确定肺脏V5(接受5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MLD)和肺脏V20不同组合预测RP发生的最优组合.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根治性3 D-CRT的食管癌患者222例,观察并记录双侧肺脏接受5、10、15、20、25和30 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15、V20、V25、V30)和双侧肺脏MLD,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发生1级急性RP者68例(30.6%)、2级40例(18.0%)、3级8例(3.6%)、4级1例(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大体肿瘤体积、双侧肺脏MLD、肺脏V5、V10、V15、V20、V25和V30均与≥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脏MLD、肺脏V5、V20和V2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1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射野数、双侧肺脏MLD和肺脏V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以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的分界值(分别为14 Gy、60%和28%)进行不同组合,当患者双侧肺脏MLD≤14 Gy+肺脏V5≤60%+V20≤28%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肺脏V20≤28%+ V5≤60%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双侧肺脏MLD≤14 Gy+V5≤60%时,≥1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当双侧肺脏MLD> 14 Gy+V5≤60%时,≥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与食管癌单纯3D-CRT所致急性RP的发生密切相关;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组合有可能提高预测急性RP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盆腔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与患者临床特征参数及小肠(small bowel,SB)剂量体积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接受 IMRT 的腹、盆腔肿瘤患者资料,应用 CTCAE 3.0评分标准对患者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进行评价分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参数及小肠受照的剂量体积参数(Dmax、Dmin、Dmean、D2cc、D5cc及小肠接受的 V5~60的绝对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 IMRT 后在急性观察期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20.63%(13/63)。单因素分析发现小肠 V20~60、D2cc、D5cc 与≥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小肠的 V20、V55是≥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25和0.004)。V20=183cm3、V55=2cm3可看作小肠的放射耐受剂量,其对≥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预测的灵敏度均为0.846,特异度分别为0.800、0.960。结论:对于行 IMRT 治疗后的腹、盆腔肿瘤患者,小肠的 V20、V55是预测≥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有独特意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肺癌(肺靶区)与纵隔肿瘤及食管癌(纵隔靶区)三维适形放疗中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纵隔肿瘤及食管癌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χ2 检验对临床因素(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期、化疗)与RP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别对两靶区的DVH参数与RP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用t检验对肺靶区与纵隔靶区DVH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2级 RP 发生率为36.5 %(31/81)。各临床因素与≥2级RP发生无关(χ2 值分别为0.377、0.215、0.018、0.717、0.215,均P>0.05)。两靶区的DVH参数中,V5、V10、V20、V30、全肺平均剂量(MLD)与RP的发生均具有明显相关性。两靶区发生RP的患者V5[(50.9±17.8)%、(69.9±20.4)%](t=2.745,P<0.05)、V10[(38.6±15.2)%、(53.5±18.8)%](t=2.43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20(t=0.388,P>0.05)、V30(t=0.005,P>0.05)及MLD(t=0.13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靶区未发生RP患者的DVH参数t检验后得到类似结果。结论 在肺靶区、纵隔靶区的放疗中,RP的发生与DVH参数密切相关,尤其是V20、V30及MLD对RP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肺癌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为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163例经IMRT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放疗结束后随访时间≥6个月,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与RP之间的关系。结果 ≥2级RP的发生率为28.22 %(46/163)。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叶肿瘤(P=0.03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20)、联合化疗(P=0.020)、未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P=0.025)与RP的发生有关。其中肺基础疾病及联合化疗是影响≥2级RP发生的独立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健侧肺V20、全肺V5及靶区总体积是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R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放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 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 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肺癌与食管癌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与双肺剂量体积(DVH)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HT 治疗的19例肺癌和14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13例仅行HT治疗,20例联合化疗。放疗剂量:小细胞肺癌54~61.8Gy/27~28次,非小细胞肺癌54~66Gy/25~31次,食管癌60~66Gy/28~30次。结果 全组33例患者中,发生0级放射性肺炎8例(24.2%),1级15例(45.4%),2级1例(3.0%),3级5例(15.2%),5级4例(12.1%)。DVH参数分析显示,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与V30~V45有关,与V5~V25、双肺平均剂量(MLD)、计划靶区(PTV)无关。临床病理特征中,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与ECOG评分有关,与病种、性别、年龄、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化疗情况无关。结论 HT治疗肺癌与食管癌未明显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一般状态差、分期晚的患者应严格限制DVH。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避免或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4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患者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应用6MVX-线照射,剂量50—70Gy/25—35f。制定放疗计划,生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得到物理参数V20及MLD,分析以上参数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放疗计划要求V20≤30%,脊髓总量≤45Gy。放疗结束后定期行胸片及CT复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依据RTOG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结果47例中有15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1.9%(15/47)。当V20≤25%和〉25%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LD≤15Gy和〉15Gy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有相关性,对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肺低剂量区体积在预测接受放射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接受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低剂量区体积指标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2级RP的患者为60例占29.27%(60/205),其中2级48例(23.41%),3级10例(4.88%),4级2例(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X 线长度、GTV最大横径、GTV长度、射野数、肺MLD、GTV体积、PTV体积、肺V5、肺V10和肺V15均影响患者≥2级RP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肺MLD及肺V5为患者≥2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肺V5取值为51.17%为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效能值。结论 肺低剂量区体积V5为接受放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在以后制定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计划时应该予以重视,取值应≤51.1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正常肺V5和V10联合V20评价放射性肺炎(RP)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其中Ⅲa期6例、Ⅲb期29例、Ⅳ期55例.放疗剂量61~80 Gy,中位数70 Gy.由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全肺V5、V10、V20、V30、平均肺剂量(MLD),对侧肺V5、V10及同侧肺V30.用CTC3.0标准评估肺损伤.结果 90例患者中发生RP为1级29例、2级23例、3级5例、4级1例、5级1例.全肺V5、V10、V20、对侧肺V10、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体积、射野数目与≥1级RP相关(χ2=2.04、2.05、2.01、4.62、6.50、5.61、5.61,P=0.044、0.043、0.047、0.030、0.010、0.020、0.020),全肺V5、V10、V20和V30、MLD与≥2级RP相关(χ2=2.05、2.20、2.96、4.96、5.20,P=0.040、0.030、0.000、0.030、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GTV与≥1级RP发生相关(χ2=4.06,P=0.044),V20与≥2级RP发生相关(χ2=9.61,P=0.002).全肺V5、V10、V20的中位数分别为66%、48%、31%.V20>31%时≥2级RP概率增加,V20>31%+V10>48%+V5>66%时≥2级RP概率增加,V20>31%+V5>66%时≥2级RP概率增加;V20>31%时V10>48%与<48%比较RP概率相似,V20≤31%时V5>66%与<66%、V10>48%与<48%比较RP概率也相似.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KPS与≥1、2级RP无关.结论 肺V5、V10联合V20评价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可能提高预测放射性肺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引起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物理参数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根治性3D-CRT的203例NSCLC临床资料,其中男163例、女40例;中位年龄63岁(30~83岁);21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ⅢA期79例、ⅢB期124例。70例单纯放疗、133例放化联合治疗,中位等效照射剂量6 200 cGy(5 000~7 800 cGy);RP评价采用RTOG标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物理参数与≥2级和≥3级RP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 203例放疗后发生≥2级RP者32%(65/203),≥3级RP者20.7%(42/203)。Spearman相关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物理参数中肺平均剂量、双肺V5~V40,临床因素中COPD病史、分割方式(常规分割/大分割)、放疗剂量、GTV和GTV/肺体积均与≥2级和≥3级RP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肺上叶/肺中下叶)、化疗与否等均与≥2级和≥3级RP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V25是≥2级和≥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肺V25分界值为29%;COPD是≥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VH参数可用于预测和评价放射性肺炎,肺V25可能是最有效预测≥2级RP和≥3级RP的指标,合并COPD增加≥2级R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肺癌放疗中V20和V30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相关性评价,探讨其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ICRT)中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价值。方法:50例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3D-ICRT治疗计划,对每例患者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价,分*q计算全肺及患侧肺的V20和V30。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按RTOG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评定。对V20、V30(包括单侧肺的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0级16例,1级19例,2级14例,3级1例。全组患者≥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30%。全肺V20≤30%和〉30%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4%和66.7%,全肺V30≤20%和〉20%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6.7%,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肺V20、全肺V30、患侧肺V20和患侧肺V30均为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V20和V30均可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的程度,并可作为评价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放化疗。记录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RP)和≥3级的放射性肺炎(SRP)。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107例共发生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2级26例,3级10例,5级3例,SRP标准的13例。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MLD、CMLD、IV20-IV35、CV10、CV15、CV40、CV50及V10-V35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0.047、0.010、0.008、0.014、0.031、0.022、0.016、0.023、0.026、0.048、0.006、0.002、0.027、0.032、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惟一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05)。对S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V20、IV25、IV30、CV5、CV10、V10、V15、V20、V30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V10是惟一S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28)。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20、CV10分别是预测RP、SRP的剂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SAR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SARP发生的临床因素及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剂量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SARP发生率为10.91%.原发灶部位及COPD与SARP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CTV、CTV接受最大剂量、PTV、PTV接受最大剂量、MLD、V5、V10、V15、V20、V25、V30、V35、V40、V50均与SARP发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LD、V5、V10、V20、V30、V35、V40与SARP发生显著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V5、V20、V30、V35预测SARP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界值分别为46.83%、31.56%、21.85%、17.93%.结论:原发灶部位、COPD、MLD、V5、V10、V20、V30、V35、V40 是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SA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V5、V20、V30、V35可用于SARP发生的预测,应综合分析各参数优化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Oct-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1%(60/101),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P=0.020)、肿瘤 T 分期(P=0.030)、N分期(P=0.001)、TNM 分期(P<0.001)和 Duke 分期(P<0.001)显著相关。 Oct-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1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56.1%(P<0.001)。 Oct-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1.22%,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7.72%(P=0.001)。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HR=0.433,95% CI:0.243~0.772,P=0.005)、TNM分期(HR=3.49,95% CI:2.352~5.181,P<0.001)和 Oct-4阳性表达(HR=0.432,95% CI:0.248~0.754,P=0.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Oct-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12例非小细胞肺癌疗后复发病例,由美国CMS公司2.6.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体部固定装置及多叶光栏技术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1.0-1.5cm,计划照射剂量为40-60Gy,2.5-3.0Gy/次,1次/d,5d/周。照射方法为固定野、非共面野或旋转弧。计划靶区体积(PTV)中位体积为295cm^3(76.4-512.4cm^3)。按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初次放射治疗至再放射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9个月(12-32个月),再放射治疗肿瘤中位剂量51.2Gy(42.0-67.5Gy)。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8.3%(1/12),部分缓解(PR)66.7%(8/12),无变化(NR)25.0%(3/12),进展(PD)0%(0/12),总有效率为75.0%(9/12)。根据PTOG分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骨髓抑制发生率1-2级8.3%(1/12);3级0%(0/12);心脏损伤发生率1-2级16.7%(2/12),3级0%(0/12)。1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5个月(3-7个月),随访率为10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并发症较低,能为患者耐受,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关系。方法 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肺、患侧肺、健侧肺的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肺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2级RILI 者27例,发生率为26.2%。≥2级RILI患者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的相对肺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肺V5≥52.22%、双肺MLD≥1 486.75 cGy、患侧肺V5≥62.03%、健侧肺V5≥43.60%、患侧肺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 结论 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情况,探讨影响放射颞颌关节损务伤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352例常规分割放疗结束后≥6个月的鼻咽癌病例,所有病例颞颌关节受照总剂量为51.90-78.89Gy,总疗程35-141天。以门齿距为观察张口困难的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张口困难发生率与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关系采用二元曲线拟合,多变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全组张口困难发生率58.5%,重度张口困难发生率7.1%;颞颌关节受照剂量为51.90-60.00Gy、>60.00-70.00Gy、>70.00-78.89Gy的病人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6.4%、53.5%和62.3%(P=0.050);放疗后坚持张口锻炼和未锻炼者发生率分别为51.6%和61.7%(P=0.028);年龄≤42岁组和>42岁组发生率分别为54.1%和62.7%(P=0.040);颌关节受照剂量、张口锻炼与否和年龄大小是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鼻咽癌病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较高,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张口锻炼和病人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鼻咽靶区全部剂量都从两颞侧给予的照射方法应设法予以改进,放疗后应嘱咐病人坚持张口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各剂 量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0年12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 例。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获取以下剂量学参数:处方剂量、平均肺剂量(MLD)、正常 肺体积剂量(V5~V50间隔5 Gy)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 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预测界值。结果 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 (χ2=5.15,P=0.023)。患者肺脏的V5超过57%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结论 临床医师 在审核治疗计划时,除了要考虑V20、V30、MLD等常用参数外,还应关注V5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上段食管癌前大野后小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大野套小野加速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及预防照射双锁骨上淋巴结的意义。方法:将76例上段食管癌分为2个组。常规(CF)组37例前大野后2个野等中心同时照射,2.0Gy/次,1次/d,5次/周;照射至40-45Gy后缩野照射,总剂量达DT60-66Gy,锁骨上预防照射D1-45Gy ,总疗程6-7周。超分割(AF)组39例,1.0-1.5Gy/次,2次/d,间隔6h ,10次/周;前大野总剂量D140-45Gy,2个后小野等中心照射总剂量DT20-25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和总有效(CR+PR)率AF组分别为71.8%和97.4%;CF组分别为54.1%和91.9%。2个组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670,P=0.025)。AF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1.5%、48.7%,CF组分别为64.8%、48.6%、 37.8%。AF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79.4%、53.8%、46.1%,CF组分别为56.7%、45.9%、37.8%。2个组1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540,P=0.033)。结论:大野套小野超分割放射 治疗上段食管癌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