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图像配准的效果。方法:胸部肿瘤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放射治疗的40例病人分为两组(体模组和头颈组),进行CBCT釆集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分别记录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釆集图像200张,匹配结果平移误差在X、Y、Z方向体模组分别为(0.105±0.241)cm、(-0.191±0.021)cm、(-0.181±0.152)cm,头颈组分别为(0.091±0.312)cm、(-0.173±0.238)cm、(-0.323±0.214)cm;旋转误差在X、Y、Z方向体模组分别为(0.292±0.473)°、(0.383±0.292)°、(-0.435±0.353)°,头颈组分别为(0.394±0.125)°、(0.301±0.132)°、(-0.382±0.083)°。其中≤3°概率:体模组分别为83.2%、82.6%、87.5%,最大值分别为5.1°、4.2°、3.8°;头颈组分别为85.3%、80.3%、77.8%,最大值分别为5.3°、5.1°、4.5°。两套体位固定装置在X、Y、Z三方向的平移误差经配对样本检验在X、Y方向P>0.05,在Z方向P<0.05,两套装置测量差值有负相关关系。结论:体模和头颈肩模固定装置在胸部放疗靶区中心的平移误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在做胸部放疗体位固定时优选体模固定装置,以提高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评价适合应用于千伏特锥形束CT(KVCBCT)在线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方法 选择1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例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1次,共96幅KVCBCT图像用于研究.分别采用基于灰度的自动配准法、骨性结构的自动配准法、人工图像配准法和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配准患者KVCBCT图像与计划没计CT图像.配准由1名医生完成,配准结果由另外1名医牛在对所用配准方法设盲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与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最优图像配准方法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基于灰度的自动配准法、骨性结构的自动配准法、人工图像配准法和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2.4、3.0和3.7分,4个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0,P<0.001).采用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方向上,同一医牛2次配准结果差值>3 mm所占比例分别为0、3%和6%,不同医生的分别为0、14%和0,医生与技术员的分别为8%、14%和8%.结论 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以其配准结果好、所需时间较短、临床应用可重复性强等特点适合应用于肺癌KVCBCT在线引导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灰度配准方式和不同配准范围对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中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2019-03-01-2019-10-20经病理确诊的15例原发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首次放疗前均行1次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之后每周治疗前行1次CBCT验证,共...  相似文献   

4.
图像配准方法对肺癌放疗图像引导摆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进行图像配准,比较各组配准的治疗体位下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靶区和OAR相似性指数及GTV几何中心位置偏差。结果 相同配准范围骨性配准精度差于灰度配准,其中配准靶区组差别最明显。骨性和灰度配准方式配准靶区、患侧及体廓时,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分别为(66±35)%和(97±8)%(P=0.005)、(98±5)%和(99±2)%(P=0.034)及(98±4)%、(98±4)%(P=0.478)。选择灰度配准方式和配准患侧时精度最佳,GTV的相似性指数为0.86±0.10,食管的为0.71±0.10,脊髓的为0.76±0.10,心脏的为0.89±0.05。GTV中心偏差为(0.25±0.16) cm。结论 肺癌放疗的CBCT引导摆位修正可满足临床要求,但较小配准范围会降低配准精度,建议采用配准患侧或配准体廓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标记点对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标记点对千伏锥形束CT(KVCBCT)图像与计划设计参考图像配准的影响,为选择适合于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标记点提供依据.方法 共20例(男18例,女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位患者每次治疗均行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分析.选择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获得的第1幅KVCBCT图像用于研究,20例患者100幅KVCBCT图像进入分析.将胸椎、隆突和肿瘤作为标记点,采用自动加手动法配准KVCBCT图像与参考图像.分别对同一幅KVCBCT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配准,比较3个不同标记点图像配准结果差异.结果 胸椎,隆突和肿瘤标记点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8±0.32)、(-0.16±0.45)、(0.06±0.23)cm,(0.06±0.34)、(-0.13±0.45)、(-0.02±0.23)cm和(-0.17±0.25)、(0.03±0.47)、(0.15±0.38)cm,比较结果显示肿瘤与胸椎标记点配准结果均相似(q=1.85,P=0.195;q=2.54,P=0.075;q=1.89,P=0.185),隆突与胸椎标记点配准结果相似(q=2.76,P=0.054;q=0.31,P=0.826;q=1.55,P=0.276),隆突与肿瘤标记点配准结果大部不同(q=4.61,P=0.002;q=2.23,P=0.118;q=3.44,P=0.017).结论 对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肿瘤和胸椎进行图像配准无差别;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明显,不推荐选择隆突作为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肺癌放疗CBCT与定位CT不同配准模式和不同配准区域的摆位误差。方法 随机抽取25例肺癌放疗患者,在治疗前行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分别使用基于整个CBCT图像区域的自动灰度配准(A方式)、自动骨配准(B方式)和基于计划靶区(PTV)外扩20 mm区域的自动灰度配准(C方式),得出不同配准方式在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及三个方向的旋转的误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和χ2检验方法验证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和C方式头脚(Y)平移和旋转误差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但在前后方向平移和旋转以及左右方向平移和旋转误差A方式,B方式与C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误差绝对值≥3 mm的发生率在前后、左右方向A、B、C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头脚方向,C方式显著高于A、B方式(P<0.05)。结论 配准模式对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CBCT图像配准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IGRT治疗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医科达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分别治疗胸部肿瘤患者20例,每次治疗前均行CBCT扫描,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分析X、Y、Z轴方向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骨性配准、灰度值配准及手动配准间的差异。结果:20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共行384次CBCT扫描。手动配准、骨性配准、灰度值配准在X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1±0.29)cm、(0.04±0.31)cm、(-0.02±0.28)cm,在Y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1±0.41)cm、(0.12±0.45)cm、(0.09±0.41)cm,在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1±0.23)cm、(-0.05±0.22)cm、(-0.08±0.23)cm;X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61±1.09)°、(0.34±1.44)°、(0.66±1.28)°,在Y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06±0.83)°、(0.04±1.89)°、(0.16±1.6)°,在Z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17±1.45)°、(-0.19±1.53)°、(-0.13±1.45)°。结果显示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值配准三种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胸部肿瘤患者行IGRT时,需要根据病变具体部位选择配准方式,建议自动配准后必要时结合手动微调,直到配准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最优图像配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18例,在线引导下均行千伏特锥形束CT(KVCBCT)体位校正,收集校正图像,分别采用基于灰度自动配准、骨性结构自动配准、人工图像配准及自动+手动配准方法对计划CT图像及KVCBCT图像配准,选择与评价最优配准方法。结果与其他配准方法比较,自动+手动配准方法图像配准评分较高,配准较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肿瘤在线引导下以自动+手动配准方法配准度较高,且重复性较强,临床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过程中应用扇形束CT(fan beam CT,FBCT)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方式的摆位误差、时间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探索临床更优图像引导方式。方法 按照治疗时间顺序顺位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20例采用配备FBCT图像验证系统的联影加速器(FBCT组:左乳10例,右乳10例)和20例采用医科达加速器(CBCT组:左乳10例,右乳1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利用2种位置验证方式对患者进行图像引导,由2名主管技师共同配准后,记录配准误差及图像引导所需时间后进行治疗。回收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FBCT组(133次FBCT扫描)图像引导配准后,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5±0.265)mm、(-0.007±0.263)mm和(-0.119±0.266)mm,CBCT组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33±0.312)mm、(0.083±0.344)mm和(-0.1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肝癌千伏级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的不同方法。方法 离线下由4位观测者在加速器控制室内分别完成121幅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的配准,配准方法包括手动配准、常规软组织配准、常规骨性配准、肝脏配准、椎体配准,其中后4种方法均使用配准软件自动配准。对配准软件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然后比较4位观测者使用同种自动配准方法结果,以此评估使用该方法可重复性。以4位观测者手动配准肝脏外轮廓结果平均值为基准,与其他配准方法结果比较。使用McNemar检验差异。结果 若保持配准条件不变,自动配准结果完全一致。常规软组织、骨性配准方法可重复性较好,椎体配准次之,肝脏配准最差。但肝脏配准结果与手动配准结果最接近,差值在3 mm内百分率分别为左右方向84.3%、上下方向 77.7%、前后方向92.6%。结论 使用配准软件自动肝脏配准可用于肝癌图像引导,但每次图像引导时均需有经验医师、技师共同参与,自动配准完成之后应根据肝脏外轮廓手动校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固定钨门和常规非固定钨门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计划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女性患者,分别设计固定钨门F-VMAT计划和常规非固定钨门N-VMAT计划,并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相似,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F-VMAT计划的患侧肺,健侧肺的低剂量(<2 000 cGy)照射体积以及人体全身受照的V5明显低于N-VMAT组(P<0.05),且进一步保护了左侧肱骨头,脊髓PRV,对侧乳腺,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率方面,F-VMAT组的平均机器跳数比N-VMAT组增加了34.5%,多弧照射还增加了机架旋转次数,延长了治疗时间。结论:虽然F-VMAT计划延长了治疗时间,但其靶区剂量分布与N-VMAT相当,尤其是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F-VMAT计划具有绝对优势,故F-VMAT计划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翼形板+真空垫组(25例)和头颈肩热塑体膜组(25例)采取相应固定体位.在治疗过程中每例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5次摆位误差,共获取250组CT数据,利用X线容积成像(X-ray volume image,XVI)软件将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骨性配准,比较两组三维平移方向(X轴、Y轴、Z轴)和旋转方向(ROLL、PITCH、YAW)的摆位误差值.结果 翼形板+真空垫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0±1.65)mm、(2.95±2.10) mm和(2.37±2.14)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1.25±0.96)°、(0.45 ±0.53)°和(0.61±0.52)°.头颈肩热塑体膜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Y轴(头足)和Z轴(前后)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29±1.89)mm、(2.49±1.79)mm和(1.67±0.95) mm;在ROLL、PITCH和YAW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81±0.92)°、(0.43±0.51)°和(0.53±0.64)°.两组在Z轴及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时采用热塑头颈肩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改善摆位的重复性,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定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转移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大小,并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进行适形放疗。结果:CT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的体积变化范围为(71.6±75.5)cm3,平均体积为71.6cm3;CT/MRI融合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MRI的体积变化范围为(123.9±97.8)cm3,平均体积为123.9cm3。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大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结论: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以提高骨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与分段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放疗模式在31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基于CTCAE 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准则评估两种放疗技术的晚期副反应差异。结果:纳入的311例患者中,有195例接受了整体调强放疗,116例接受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整体调强放疗组和分段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DFS分别为88.7%和78.8%(P=0.013),5年OS分别为93.8%和89.4%(P=0.280)。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T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种放疗方式常见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影响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预后及效果的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乳腺癌的不同分期、不同亚型、激素水平以及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等均与其密切相关.此外,从三维适形放疗到螺旋断层放疗,放疗技术的发展也有了质的突破,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精确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随访3年,200例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8例,无病生存142例,...  相似文献   

17.
江凡  辛勇 《现代肿瘤医学》2019,(17):3065-3070
目的:评价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与否对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所用数据处理软件为RevMan 5.3。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总计4 701例患者,结果显示,放疗与未放疗组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在局部复发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er-2型和TN型乳腺癌患者,在局部复发率上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与未放疗组的四种亚型乳腺癌患者在总生存期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对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在局部控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的影响,该结论仍需要更多及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块皮瓣坏死的理想方法.方法:对55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采取术前切口设计、皮瓣避免张力缝合、适当的皮瓣厚度、合理使用电刀、行腋下和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及合适包扎等措施.结果:558例中仅有32例发生小范围皮瓣坏死,坏死率约6%.结论:术前切口设计、适当韵皮瓣厚度、合理使用电刀、皮瓣无张力缝合、有效引流及合适包扎是预防皮瓣坏死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相关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资料完整患者96例,收集相关预后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计算预后指数(P,)。结果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子;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利用ROC曲线工作原理,当肼≤5.23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3年预后结局较好。结论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重要的预后指标,可为临床医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患者个体预后结局估计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