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鹏  陈晶  熊秀娥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2-34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中老年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CT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43例患者,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P=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中43 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 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脑血容量(CBV)参数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病灶关键测试参数(critical test parameter,CTP)比较,CBF、TTP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TDC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低级别胶质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且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级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肿瘤预后至关重要。CT 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生成情况,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肺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放疗靶区勾画、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随访。本文就 CT 灌注成像基本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分级脑垂体瘤患者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的成像特点,并分析经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特点鉴别诊断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41例脑垂体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记录并比较患者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容流量(CBV)、血管通...  相似文献   

4.
CT脑灌注扫描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它通过产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图,对脑灌注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评估,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该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CT诊断的颅内肿瘤111例,正确诊断率为92.80%,误诊率为7.20%.对各种肿瘤的CT表现进行讨论.肿瘤发生的部位,强化前后的CT值改变以及观察肿瘤钙化、局部骨质改变、占位效应等对诊断颅内肿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更为优越可靠.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同种肿瘤可有不同的CT表现、不同种肿瘤也可能表现相同,因而,不能作为定性诊断的绝对依据.  相似文献   

6.
傅岩  徐志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5-345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脑部肿瘤患者43例,均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图像采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进行处理,获得患者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43例患者最终经CT灌注成像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28例胶质瘤(占65.12%)、11例脑膜瘤(占25.58%)、2例转移瘤(占4.65%)、2例其他(占4.65%);脑部CT灌注成像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其他(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P<0.05);脑部肿瘤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脑膜瘤(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P<0.05)。结论:脑部肿瘤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诊断能了解脑肿瘤部位血流状态、肿瘤血管功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 (CTPI) in evaluating angiogenesis in human osteosarcoma.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是少数可以通过放化疗治愈的恶性肿瘤,在化疗早期评估疗效,可以达到优化治疗,给予个性化治疗的目的.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学影像技术,可间接反映组织的生理、代谢变化,从而为肿瘤治疗早期的疗效评估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物学标志.文章着重对近年来CT灌注成像在淋巴瘤早期疗效评估中应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28 层螺旋CT 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6 例脑肿瘤患者的全脑CT 灌注成像资料。采用西门子128 层螺旋CT 行全脑CT 灌注成像,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 ,观测脑肿瘤和对侧脑组织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借助三点分级法评价单纯轴位图像与多维全脑灌注图像之间的差异,并对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t=-11.852,P=0.000) ,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不同种类脑肿瘤TDC 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高级别胶质瘤TDC呈速升速降型,脑膜瘤与转移瘤均呈速升缓降型,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组织之间CBF、CBv 及PS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脑肿瘤之间CBF、TTP 和PS 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 层螺旋CT 灌注成像结合CT 增强可用于全面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有利于脑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时间一密度曲线和灌注参数可用于量化分析和鉴定脑肿瘤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CT灌注成像胶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患者88例,包括低分型胶质瘤(低分型组)48例和高分型胶质瘤(高分型组)4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同时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CT常规成像显示瘤体形态不规则,低分型组多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强化和轻度水肿,高分型组多表现为环形强化,水肿呈现指压状.高分型组的CBF、CBV、MTT与PS值都明显高于低分型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型组的VEGF阳性率为92.5%,而低分型组为58.3%,高分型组明显高于低分型组(P<0.05).Spearman分析发现胶质瘤CT对CBV、CBF、MTT灌注和PS值、VEGF阳性表达间有着明显的关系(r=0.563,0.622,0.582,0.602,P均<0.05).结论:可以通过CT灌注成像判断胶质瘤分型,也能对肿瘤血供及血管情况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增强后FLAIRMRI(CEFLAIR)、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3种MRI增强新技术诊断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先后分别行DCEMRI、CEFLAIR和PWI检查。研究内容包括①造影增强病灶个数及强化病灶所在的部位;②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病灶的显示率、强化率;③病变大小:在增强后3种序列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3个方向的最大径之乘积。结果:43例中,有5例因颅底伪影很重,PWI无法观察,余38图像质量可。38例中,病理证实有47个病灶,CEFLAIR、DCEMRI和PWI分别发现了41、42和45个病灶。3个病灶(2例位于皮层下、1例位于脑室旁)仅在CEFLAIR发现,4个病灶(均位于基底节区)仅在DCEMRI发现,7个位于大脑半球的病灶仅在PWI发现,表明3种方法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程度上,68.4%(26/38)的病例DCEMRI强于CEFLAIR,3例CEFLAIR强于DCEMRI。PWI显示强化36例,未见强化2例。三者所显示的病灶体积(cm3)依次为DCEMRI:4.4±1.0、CEFLAIR:5.5±0.8、PWI:5.7±1.3(P<0.05)。14例CEFLAIR和DCEMRI显示的强化区与PWI及手术不一致。结论:3种新技术所显示的病灶强化数无明显差异,强化部位及大小差异显著,CEFLAIR对位于脑沟、脑室旁的病灶显示能力强,DCEMRI对基底节区的病灶显示率高,PWI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部分颅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和瘤样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患者中,脑内肿瘤38例,其中胶质瘤29例(低级组12例,高级组17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1例,转移瘤2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脑外肿瘤8例,其中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2例,结核瘤1例,脉络丛增生1例。采用GElightspeed 16 slice多层螺旋CT机,行头部横断面平扫确定病灶中心层面,采用电影模式5-10 mm/2~4层,120 kV,180 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50~70 ml(300 mgI/ml),速率3~5 ml/s,延迟7 s,数据采集50 s。研究数据采用Perfusion(GE)软件包(去卷积算法)处理。结果胶质瘤高级组肿瘤的T-D曲线多呈尖蜂状,低级组则较平滑;脑膜瘤灌注曲线为速升缓降型,有较长的高位平台期。各级胶质瘤平均脑血液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其中PS值相对值最显著,在伪彩图上可以确定肿瘤的边界,特别是合并出血时,具有独特价值。脑膜瘤的CBF低于胶质瘤高级组,其他灌注值与胶质瘤高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具有多样性,MTT的大幅延长、灌注曲线的多样性及0灌注区的出现,是其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特征。生殖细胞瘤和松果体区畸胎瘤CBF和CBV相对较低,而PS显著增高,灌注曲线呈快速上升后继续缓慢上扬。神经鞘瘤的灌注特征符合病理学表现,炎性病变的灌注表现不具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为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肿瘤和瘤样病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CT灌注成像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目前CT灌注成像在脑部缺血性病变早期诊断、脑部和体部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较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与鉴别的CT灌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文献报道少,现就甲状腺结节CT灌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各常见参数对胰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多层螺旋胰腺灌注检查的患者47例,其中15例为无胰腺疾病的正常患者,16例病理诊断为胰腺癌,16例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胰岛细胞瘤。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测量得到正常胰腺、胰腺癌和胰岛细胞瘤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血容量、达峰时间、渗透性及平均通过时间。比较胰腺癌组与正常胰腺组及胰岛细胞瘤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斜率法示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rrr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1rr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在胰腺癌组和胰岛细胞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去卷积法:胰腺癌组的BF、BV均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TTP大于正常胰腺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MTT在两组样本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的BF、BV明显小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非常显著;胰腺癌组的MTF、TTP大于胰岛细胞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CT灌注算法的部分参数均能够帮助对胰腺癌与正常胰腺、胰岛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的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患有PHC并行TACE术的患者33例,病灶均为单发,所有病例于TACE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行64排CTPI、CT增强和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生成血流灌注伪彩图和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评价CTPI在判断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的疗效方面的价值。结果 术后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值(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肝动脉灌注指数值(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和全肝总灌注量(Total hepatic blood flow,THBF)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灌注值(Portal vein perfusion,PVP)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碘油沉积区及坏死区无血流灌注,时间密度曲线呈直线;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各项CTPI值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PI对PHC 行经TACE后局部残留或复发灶的诊断准确性为87.88%,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66.67%,与DSA相比,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结论 CTPI能够很好地反映PHC TACE术后局部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的血供情况,可部分代替DSA评价PHC经 TACE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