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脂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收集中山医科大一院1997年9月-2000年6月的初治CML病例,共127例。检测TC、TG、HDL、LDL、apoA1、apoB和apoA1/apoB。结果: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TC、TG、HDL、LDL、apoA1、apoB较正常或CML慢性期患者明显降低(P<0.05),TG和apoA1/apoB则明显升高(P<0.05),若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则各指标恢复正常水平(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之间、慢性期与正常对照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急性变中急淋变与急粒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脂有可能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监测、追踪随访,特别是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疗效判断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cyclin D1在CML中有无异常表达及其表达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8例CML和16例良性血液病为对照组cyclin D1的表达。结果CML患者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速期/急变期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表达的水平在对照组(0.1980)、CML慢性期(1.4002)、加速期/急变期(5.4540)之间呈明显的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结论cyclin D1在CML中有异常高表达,提示cyclin D1在CML中可能有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CML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基因表达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其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CML患者(慢性期20例,加速期3例,急变期7例)骨髓细胞及CML细胞株K562中Nrf2及TrxR mRNA的表达,以10例骨髓良性疾病患者骨髓细胞为正常对照。结果 CML慢性期骨髓细胞Nrf2和TrxR mRNA相对定量表达分别为5.601±1.069、9.017±2.398,加速期骨髓细胞分别为1.698±0.349、5.590±1.015,急变期骨髓细胞分别为1.252±0.807、5.050±1.46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77± 0.344、1.867±0.977。CML患者Nrf2及TrxR 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680,P=0.002;χ2=8.271,P=0.041)。CML加速期、急变期之间Nrf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496),但与慢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5,P=0.016;Z=2.534,P=0.006)。初发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22)。K56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98,P=0.029)。在CML患者骨髓细胞中Nrf2与TrxR表达呈正相关(r=0.738,P=0.037)。结论 初发CML患者骨髓细胞Nrf2 mRNA表达升高,经治疗后表达下降,Nrf2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的分子标志物;Nrf2与TrxR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了32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健康人血清IL-8、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肺癌组术前IL-8、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清IL-8、IL-10和TGF-β1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有关,随肺癌的进展其水平逐步增高(P<0.01),与其病理分型无关(P>0.05)。肺癌组术后其IL-8、IL-10和TGF-β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肺癌切除术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动态观察IL-8、IL-10和TGF-β1水平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并可为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和酶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结直肠肿瘤≥5.0cm的结直肠癌患者TGF—β1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和结直肠肿瘤〈5cm的患者(P〈0.01);Dukes’C、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TGF—β1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Dukes’A、B期(P〈0.01)。VEGF和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和VEGF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可能与病程进展、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TG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人35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和肝转移癌患者2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GF-α水平和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各期则明显升高,Ⅱ期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细胞癌Ⅱ期和Ⅲ期的TGF-α阳性率达83.3%,而肝转移癌组显著升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血清TGF-α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肝癌的1项辅助性指标,联合检测AFP可提高肝细胞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人胰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血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与胰腺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l、TβR-Ⅱ在10例正常胰腺,13例慢性胰腺炎和36例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TGF-β1、TβⅡ阳性率在正常胰腺均为10.0%,慢性胰腺炎中分别为7.7%、15.4%,胰腺癌中分别为44.4%、47.2%,胰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2.TGF-β1、TβRⅡ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3.TGF-β1、TβRⅡ在胰腺癌中共同阳性率为36.1%,其共同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1)。结论:单独检测TGF-βl、TβRⅡ的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二者共同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女性肺腺癌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肺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50例进行COX-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肺腺癌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6%(x^2=27.08,P<0.01)。COX-2阳性表达率与女性肺腺癌患者年龄(P=0.50)、吸烟史(P=1.0)、细胞分化程度(P=0.712)、TNM分期(P=0.591)、原发肿瘤大小(P=0.63)和淋巴结转移(P=0.88)均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女性肺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L患者在慢性期和急变期以及治疗后外周血中的PCNA表达水平。结果 15例CML慢性期患者PCNA的表达为(23.53±6.4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急变期患者PCNA表达为(56.45±12.32)%,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1),而经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C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L在慢性期PCNA表达水平已开始增高,而在急变期显著增高,提示PCNA在CML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EGF、bFGF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化疗后NC+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P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提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客观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TGF—β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TGF—β1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ELISA方法测定6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7例正常女性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低分化的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略高于高、中分化的患者(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使血清TGF—β1浓度显著下降。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正常女性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TGF—β1水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含量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影响。方法:采用ELlSA法对HRT和非HRT(NHRT)治疗的7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在HRT治疗前后及40例对照进行血清TGF含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卵巢肿瘤原发病灶以及正常卵巢组织30例进行TGF表达检测。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Ⅲ期和有大网膜转移者血清TGF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和无大网膜转移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GF含量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腹水程度以及术后残留灶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卵巢恶性肿瘤组织TGF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术后丰年至1年,HRT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非HRT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GF含量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织TGF表达情况的患者的血清TGF水平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GF水平和组织中表达与HRT的干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Oct-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1%(60/101),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P=0.020)、肿瘤 T 分期(P=0.030)、N分期(P=0.001)、TNM 分期(P<0.001)和 Duke 分期(P<0.001)显著相关。 Oct-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1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56.1%(P<0.001)。 Oct-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1.22%,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7.72%(P=0.001)。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HR=0.433,95% CI:0.243~0.772,P=0.005)、TNM分期(HR=3.49,95% CI:2.352~5.181,P<0.001)和 Oct-4阳性表达(HR=0.432,95% CI:0.248~0.754,P=0.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Oct-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bcl-2、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相关性。方法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77例急性白血、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l-2、CD34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bcl-2、CD34的表达高于初治者;慢粒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组高于慢性期组。bcl-2、CD34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低,早期复发率高.bcl-2与CD34的表达呈轻度正相关(r=0.367,P<0.001)。结论bcl-2、CD34高表述可能与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有关。bcl-2的表达增高可能是CD34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cr-ablP210融合基因水平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分期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对33例不同病期CML患者骨髓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及其内参照ABL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3例CML患者中bcr-ablP210融合基因水平为0.02~49.71(中位水平0.92),与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r=0.003、-0.207、-0.096、-0.297、0.066,P=0.986、0.248、0.270、0.535和0.961),但与患者病情分期呈显著相关(r=0.720,P=0.000 002)。1例患者由慢性期进展到加速期和急变期时bcr-ablP210融合基因水平明显增高,由0.2上升到1.16及6.92。结论 bcr-ablP210融合基因的检测可用于CML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并有助于CML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的费城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51例Ph + CML患者资料,患者均经R显带技术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Ph + CML患者临床特征及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核型患者总生存(OS)差异。 结果:351例Ph + CML患者中,32例(9.1%)为变异易位。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47例,包括慢性期29例、加速期3例和急变期15例,分别占全组慢性期的9.15%(29/317)、加速期的25.00%(3/12)和急变期的68.18%(15/22),各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99, P<0.05);4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中,13例为附加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复杂核型比例分别为13.79%(4/29)、33.33%(1/3)、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6, P<0.05)。慢性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双Ph(48.28%,14/29)、-Y(10.34%,3/29),急变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为+8(26.67%,4/15)、双Ph(26.67%,4/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 + CML患者中,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者OS较非异常者差( χ2=61.138, P<0.05);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中,复杂核型者OS较非复杂核型者差( χ2=4.945, P<0.05)。 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与C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的预后较只有Ph易位的患者差。附加染色体越复杂,CML急变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差;在CML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急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Xu B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4,23(10):1218-1221
背景与目的:大部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出现FLT3基因异常表达,20%~30%AML患者会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并与临床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患者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53例CML慢性期和34例CML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53例CML慢性期患者3例(5.7%)出现FLT3基因阳性,34例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有19例(55.9%)出现FLT3基因阳性,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FLT3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01),87例CML患者,仅2例(2.3%)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结论:在CML患者中,FLT3基因表达主要见于加速期或急变期患者;CML很少发生FLT3/ITD基因突变;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CML患者可能提示预后不佳,此方面研究尚需深入。  相似文献   

18.
骨肉瘤患者肿瘤伴随抑制现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的肿瘤伴随抑制现象(CTR)、预测肺转移的高危患者,并对其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骨肉瘤患者手术前后1周血清中内皮抑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术后每月摄胸部X线片和每3个月行胸部CT扫描,以了解是否有早期肺转移。比较出现肺转移组患者与未出现肺转移组患者手术前后ES、VEGF、bFGF和TGF-β1变化值的临床意义。结果在肺转移组8例与无肺转移组9例手术前后血清中ES变化值和VEGF升高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TGF-β1、bFGF变化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本组骨肉瘤患者可能存在肿瘤伴随抑制现象。血清VEGF、ES手术前后的变化值有望成为骨肉瘤患者术后早期筛查肺转移的预测因子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对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对对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预后估计的意义,以及与Ann Arbor分期、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我科就诊的75例初治NHL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β2-MG水平进行测定。结果:75例初治NHL患者的β2-MG值高于正常者达52%,在确诊时β2-MG水平的高低与Ann Arbor分期相一致,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根据IPI(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指数所区分的NHL恶性度高低与β2-MG血浆中的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确诊是β2-MG的水平与化疗效果有明确的相关关系,β2-MG正常组化疗有效率达87.2%,其中CR率为61.5%,PR率为25.6%;β2-MG升高组有效率为75.0%,其中CR仅为50.0%;PR25.0%,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63.0%vs27.8%,P<0.05)。结论:β2-MG可做为初诊时一独立的血清学预后指标来预测NHL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和生存情况。β2-MG升高者对化疗的有效率低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I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136例肺癌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PIGF、bF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PI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28.26±27.54)pg/ml和(835.45±7.8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的(482.45±13.23)pg/ml和(192.18±7.65)pg/ml(P<0.05)。肺癌患者血清PIGF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远处转移均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肺癌患者血清中bFGF和PI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PIGF和bFGF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能够反映疾病进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