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明  徐吟亚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544-25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食管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180例,根据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剂(t-PA)、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差异,观察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及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并对DVT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术后PAI、FIB以及D-D水平均较术前低,t-PA水平较术前高;治疗组术后PAI、FIB以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术后低,t-PA水平较对照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及P<0.01)。治疗组DVT、肺栓塞、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猝死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以及年龄>65岁是导致食管癌术后易患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食管癌术后伴发DVT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上海市长征医院收治的13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9例。A组患者术前0. 5h单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B组患者术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DVT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为2. 9%(2例),B组患者为4. 3%(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气腹压力、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和术后5d,两组患者FIB、D-D、PLT和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和过敏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单次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和安全性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类似,但单次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注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30例直肠癌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穿抗血栓弹力袜患者30例为对照。抗血栓弹力袜组术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栓弹力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围术期指标。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女性17例, 男性13例, 年龄(62±12)岁;抗血栓弹力袜组女性18例, 男性12例, 年龄(63±1)岁。预防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防后低分子量肝素钙组患者的FIB、D-D水平[(3.3±0.7)g/L、(341±30)μg/L]均低于抗血栓弹力袜组[(4.9±0.6)g/L、(428±40)μg/L](t值分别为9.51、9.61, 均P<0.05), 但两组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中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时加用巴曲亭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7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注射巴曲亭,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2小时内开始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血液凝固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354.32±75.20) mL、(211.52±72.16) 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液凝固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5天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观察组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回流速度和回流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术中应用巴曲亭能够明显减少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肺癌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且不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对照组 37例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用药组共 33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用药组DVT发生率为 9.1%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 2 7.0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用药组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出血增多等现象和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申华  张妍妍  孙瑞姣 《癌症进展》2021,19(24):2582-2585
目的 探讨专项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乳腺癌老年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专项组,每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专项组采用专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专项组PT、APTT、TT均明显长于常规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专项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项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DVT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项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乳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下肢DVT、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监测胸外科肿瘤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80例行胸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IT)和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3天后,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胸外科肿瘤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超声能够作为早期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回顾性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肺癌放化疗患者的抗凝作用。方法:将140例存在血液高凝的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放疗试验组、放疗对照组、化疗试验组及化疗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两试验组在放化疗治疗期间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两对照组仅给予放、化疗。结果:两试验组患者抗凝治疗后,血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下降,而两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后,血D-D、PLT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对照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血栓(VTE)发生率明显降低,未见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且无明显出血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VTE)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同时探讨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82例发生VTE的肿瘤患者和200名普通肿瘤患者及2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VIII(FVIII)、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VTE患者Hcy、D-D、FVIII、FIB及t-PA检测水平均高于普通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而普通肿瘤患者组D-D、FIB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Hcy、D-D检测VT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5%CI:0.68~0.79)和0.77(95%CI:0.72~0.83);VTE肿瘤患者组中,Hcy、D-D血液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03 3,r=0.622);高Hcy水平、D-D高水平以及t-PA血浆含量高是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Hcy水平能有效反映治疗患者的凝血状态,监测Hcy及D-D水平可以提高VTE的诊断效率,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深静脉置管(PICC)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因妇科肿瘤而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62例。研究组患者在置管后3d内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组患者置管后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均降低,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Hb、D-D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PLT、Hb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常规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下肢周径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速度和下肢周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下肢周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VTE发生例数为9例,发生率为14. 5%,高于研究组患者的3.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妇科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降低VTE的发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抗凝功能,改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胛、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球蛋白(globulin,GL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136例,分为肿瘤组76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 lymphoma,NHL)19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30例、肺癌(lung cancer,LC)27例。均为初治病例,于化疗后1月纳入统计。非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组(non-tumor deep vein thrombosis,NT-DVT)60例,均为确诊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后2周纳入统计。对照组90例,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经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D、RBC、HGB、HCT、PLT、MPV及GLO、TG、HDL水平变化。结果:肿瘤组患者化疗前D-D表达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下降(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HDL表达水平下降(P<0.05),化疗后升高(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FIB、PLT、GLO表达水平升高(P<0.05)。NT-DVT组治疗前APTT、FIB、D-D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APTT延长(P<0.05),FIB、D-D下降(P<0.05)。结论:D-D、FIB、PLT、GLO、HDL水平是反映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浆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7例肺癌患者、5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FIB、D-D、PLT水平分别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各指标水平在高分期(III/IV)组中均高于低分期(I+II)组(P<0.05),除了PLT水平在肺癌高分期(III/IV)组与低分期(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水平在IVb期肺癌组中高于IVa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与CYFRA21-1以及D-D分别与CEA、NSE、CYFRA21-1呈正相关;CEA对于肺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六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89.2%)和阴性预测值(64.6%)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832),均高于任一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凝血功能变化对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以及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给予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肝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5月到2019年3月收入的112例肝癌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速组,每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及术后即刻、术后14天心理、疼痛、相关评分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结果加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加速组SAS、SD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加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机体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对其术后血栓发生的预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D- 二聚体 (DD) 与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的意义。方法 选择 2012 年4月至9月,108 例初次 THA 手术患者,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均阴性,根据术后5天下肢彩超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 (n=28) 和非血栓组 (n=80) 。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3、5天对血浆 DD、FIB 进行检测,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B超检查结果对比,比较血浆 DD、FIB 两个检测指标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 DD 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 (P<0.01),FIB 术后3、5天明显增加 (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 DD 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天到峰值:非血栓组 (4.94±1.27) mg/L,血栓组 (8.96±1.67) mg/L (P<0.01);FIB 术后3、5天明显增加,且5天值较3天值增高明显:非血栓组 (5.13±0.48) g/L,血栓组 (7.24±1.23) g/L (P<0.01)。术后3天,DD 结合 FIB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94.7% 和 93.3%。结论 本研究涉及参数均提示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大。血浆 DD、FIB 的联合检测对 THA 术后并发下肢 DVT 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其在术后第3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利伐沙班对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右两侧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D和Fi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中,气压治疗联合利伐沙班可以增加静脉血液流速,调节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