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的肿瘤部位与咽旁间隙受累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根据174例鼻咽癌病人的头颅CT片分析了其肿瘤部位与咽旁间隙受累关系。咽旁间隙总受累率为80.5%。当鼻咽肿物发生在双侧咽隐窝或/和隆突时,咽旁间隙受累率最高(100%)。此外,随着鼻咽肿物侵犯的壁或/和部位数增加,咽旁间隙受累率也上升。文中还讨论了咽旁间隙受累后的设野放疗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鼻咽癌微小原发灶探讨其好发部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鼻咽癌微小原发灶探讨其好发部位。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3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32例鼻咽癌患者的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32例患者具有病变局限的微小病灶,CT显示为R或T1。结果原发病变位于咽隐窝者3例,位于顶壁者20例,位于后壁者9例。CT图像显示,鼻咽部各壁(含咽隐窝)正常者24例(75.0%);一侧后壁黏膜轻微隆起而咽隐窝正常者5例(15.6%);咽侧壁和(或)咽隐窝受累3例(9.4%),即为临床检查原发病变位于咽隐窝者。结论鼻咽癌临床早期(T0或T1)微小原发灶多见于顶壁,其次是后壁,而后才是咽隐窝。晚期患者大多数累及咽隐窝,可能是顶壁或后壁肿物向咽隐窝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顶后壁的顶部,其次为侧壁,发生于前壁及底壁者极为少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鼻咽癌不再是不治之症,检查手段也很多。综合利用多种检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鼻咽局部的检查方法包括间接鼻咽镜检查和内窥镜检查,在基层鼻咽癌普查时主要用间接鼻咽镜检查,而在鼻咽癌高发区,主要依赖内窥镜检查,均可发现鼻咽肿块,表现为鼻咽菜花样溃疡、结节或包块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2岁。右上颈无痛性肿块1个月,无头痛及耳鼻症状。外院曾作颈部肿物穿刺,未见瘤细胞。1989年12月12日转诊我院。检查见鼻咽右侧壁和顶壁粘膜下肿块,约占1/3鼻咽腔,并伸延至口咽及喉咽上部。右上颈扪及一质地柔软的包块,约5×6 cm,无压痛,拟诊“鼻咽癌”收住院。CT检查显示:鼻咽右壁,后壁见脂肪密度块影,延续至右侧咽旁、茎突后间隙、口咽及上颈部,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GT值—124.9Hu,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CT扫描的实用性技术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的鼻咽部平扫加增强CT影像。扫描从上颌骨齿槽突向上扫至蝶鞍前床突以上水平。其中,扫描基准线采用听眦线(OML)扫描病例29例。采用听眉线(EML)或听眦线(OML)扫描2-4层后改用听眶线(RBL)扫描4-8层,之后再改用EML扫描者的结合性扫描病例31例。结果 增强扫描29例OML扫描中,对鼻咽顶后壁、后壁等层面壁值的测量较准确的有23例,稍有偏差的有6例。结合性扫描31例中,患者对鼻咽顶后壁、后壁等层面测量较准确的有28例,稍有偏差的有3例。结论 选用EML或OML扫描2-4层后改用RBL扫描4-8层,之后在颅底处再改用EML的扫描方法在显示鼻咽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202例鼻咽癌的CT扫描及临床资料分析,证实鼻咽癌局部扩展的方式是从鼻咽腔向四周浸注蔓延。对各壁侵犯的频率依次为侧壁、顶壁、后壁、前壁、底壁,对咽旁结构侵犯的频率依次为颈动脉鞘区、翼内肌、翼外肌、翼腭窝,对邻近腔窦侵犯的频率依次为口咽、鼻腔、蝶窦、上颌窦、筛窦、眼眶。肿瘤因受鼻咽邻近解剖结构的影响,其向四周扩展的机率不均等。当侧壁和后壁受侵犯时(分别为97%和88.6%),肿瘤向后外蔓延浸注颈动脉鞘区高达86.1%,形成了向后外蔓延为主要走向的扩展方式。并设想以浸润距离作为T分期的部分基础,取代壁数和超腔两个因素,将T分期重新划分,这样基本上能反映出目前鼻咽癌晚期病例占大多数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6 0岁。 1996年因主诉头颈疼痛 ,伸舌右偏 ,面麻 ,吞咽困难入院 ,行MRI检查示右侧咽后壁及咽后间隙约 2cm× 3cm肿物。鼻咽癌可能 ,鼻咽镜检见右侧顶壁隆起 ,多次活检未发现癌细胞 ,于 1996年 10月 12日— 12月 31日 ,在我科行6 0 钴外照射放疗 ,设双耳前野 面前品字野Dt6 0Gy ,30FX ,72天。完成治疗后症状消失。但 2年后症状再度出现。 1998年 4月 ,再次行MRI检查示鼻咽后壁肿物侵入咽旁间隙 ,枕骨大孔前缘呈溶骨性改变。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至广东农垦中心医院。该院于 1998年 9月 8日— 1998年 11月 1…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腔内加咽旁间隙插植组织间照射的剂量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咽旁间隙插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放射疗法 ,对于鼻咽咽旁区部分受累的病变可以进行组织间插植照射 ,它是对鼻咽腔内放射治疗技术的补充 ,拓宽了鼻咽癌后装治疗的适应证 ,临床上已取得较好效果。笔者探讨这一技术的剂量优化方法 ,并应用定量指标与规则的插植治疗进行比较、评估。一、材料和方法鼻咽癌咽旁间隙组织间插植照射的靶区主要包括鼻咽粘膜、受侵的粘膜下肌肉组织、部分咽旁间隙。由于鼻咽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周围器官的限制 ,插植治疗不可能依照巴黎系统的布针原则 ,即平行、等距、等长来安排施源管 ,只能采用多…  相似文献   

9.
111例鼻咽癌复发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鼻咽癌治疗后复发发生的部位,为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局部复发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01年12月,有1102例鼻咽癌在我院治疗,其中111例复发。按复发病灶侵犯的范围分为单纯鼻咽腔、鼻咽+咽旁、鼻咽+颅底、单纯颅底、鼻咽+咽旁+颅底、鼻腔或+筛窦或+上颌窦和其他部位共7组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组的例数和百分比,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1、3、5年复发的病人分别占全部复发病人的12.6%、55.9%、88.3%。单纯鼻咽腔复发占7.8%,鼻咽+咽旁复发占21.6%,鼻咽+颅底复发占39.2%,单纯颅底复发占5.9%,鼻咽+咽旁+颅底复发占13.7%,鼻腔或+筛窦或+上颌窦复发占6.9%,其他占4.9%。[结论]鼻咽癌放疗后以鼻咽腔和鼻咽腔合并颅底和/或咽旁间隙复发较多见,提示鼻咽癌的复发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1年至1995年应用纤维鼻咽内窥镜与CT扫描对55例鼻咽癌原发部位的诊断及临床分期进行了比较。1资料55例中男性46例,女性9例,年龄19岁~57岁,平均39.7岁。病理结果:鳞癌39例,低分化癌3例,未分化癌9例,淋巴瘤巨例,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Olympus纤维鼻咽内窥镜表麻下检查鼻咽部,日产CTSc、-4500T扫描机,扫描层厚4毫米,层距4毫米,扫描范围一般从软睛到颅底水平。内镜检查鼻咽癌原发部位,前壁8例、顶壁20例、顶后壁27例、侧壁ZI例。CT检查结果,前壁5例、顶壁10例、顶后壁24例、后壁l例、侧壁20例。内镜检查的临…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水平和研究现状。40年来,该院在诊治与研究上,应用鼻咽纤维镜;面颈联合野及低熔点铅铅挡的应用;鼻咽癌咽旁插值+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非常规分割和立体定向适形等照射,建立有效鼻咽癌放射治疗QA、QC体系及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及影响预后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与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关系中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与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中的关系,探讨其受累程度.方法本文收集经活检病理证实43例鼻咽癌病变,均经鼻咽部CT检查,层厚、层距各5mm.结果 CT能显示鼻咽癌患侧的咽隐窝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鼻咽癌的生长方式和蔓延途径,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CT对鼻咽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咽癌对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侵犯的程度,结合CT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社区鼻咽癌EB病毒血清学普查发现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 ,从抗体阳性者中发现早期鼻咽癌患者。方法 :社区血清学普查检出EB病毒抗体 (VCA IgA)阳性者 ,并应用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 11977人 ,发现异常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确诊 174例 ,早期 15 1例 ,早诊率 86 78% ,鼻咽原发灶位于顶后壁 95例占 5 4 60 % ,侧壁 60例占 34 4 % ,前壁 1例占 0 5 7%最少 ;68例原发灶直径 <0 5cm占 39 0 8%。结论 :鼻咽癌血清学普查作为初筛的手段 ,可以得出鼻咽癌的高危人群。间接鼻咽镜的应用 ,可以检出鼻咽癌临床早期患者 ,适用于社区 ,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大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9岁。主因“右眼睑下垂、部分鼻寒2年余,回吸性血涕1年,头痛、复视2个月余,饮水呛咳1个月”于2005年4月13日入院。外院MRI示:鼻咽部肿物。活检病理示:低分化鳞癌。入院查体:颅神经检查发现右侧Ⅲ、V1、Ⅵ颅神经损伤。鼻咽MRI示:鼻咽顶后壁、顶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可见不规则肿物影,侵及口咽后壁、茎突前间隙、头长肌、蝶骨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影像诊断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T和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是准确评价原发肿瘤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有时在常规头颈部扫描时偶然会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和 (或 )肿大淋巴结。对于局限于鼻咽腔内的鼻咽癌 ,CT和 MRI对病灶表面的评价与临床所见基本一致 ,但对鼻咽癌蔓延范围和对周围结构侵犯情况的了解及明确是否超腔侵犯 ,CT和 MRI所见明显优于临床检查。特别是 MRI,能显示鼻咽癌黏膜下浸润 ,以及对腭帆提、张肌和咽颅底筋膜的侵犯程度 ,对鼻咽癌TNM分期、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和预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在鼻咽癌治疗后的随访中 ,CT和 MRI扫描是主要的检查手段 …  相似文献   

17.
Lin SJ  Pan JJ  Wu JX  Han L  Pan CZ 《癌症》2007,26(2):208-211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后装治疗一般采用鼻咽腔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推量照射,适用于局部早期鼻咽癌.福建省肿瘤医院率先开展鼻咽旁插植技术,无颅底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后装治疗推量照射.本文分析腔内后装推量照射的远期疗效,探讨常规外照射的合适剂量配合后程超分割后装推量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超分割推量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352例,体外常规放射治疗50~70 Gy后进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推量照射,外照射后咽旁间隙肿瘤残留者配合咽旁区插植放疗.采用个体化鼻咽腔内施源器,超分割照射每次2.5~3.0 Gy,2次/天,间隔6 h,总剂量5~32 Gy,中位剂量17 Gy.结果:本组l、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91.3%、87.6%、84.7%.总体5年生存率Ⅰ、Ⅱ期88.2%,Ⅲ、Ⅳ期79.2%(log-rank检验,P=0.016);总体局控率Ⅰ、Ⅱ期94.1%,Ⅲ、Ⅳ期91.7%(log-rank检验,P>0.05).后组颅神经损伤32例(9.4%).结论:鼻咽腔内后装联合咽旁间隙捅植近距离放射治疗鼻咽癌取得良好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局部晚期鼻咽癌取得与早期鼻咽癌类似的局控率,咽旁间隙受累者咽旁插植增加颈动脉鞘区照射剂量,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1] 。因鼻咽组织结构及鼻咽癌对放射线有一定敏感性 ,故放疗被公认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 ,随着临床高科技的发展 ,鼻咽癌的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放射治疗1.1 放射治疗设备传统的放射治疗设备有钴机和深部X线 ,两者结合治疗鼻咽癌 ,5年生存率达 45 %~ 5 0 %[1] 。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精确度的提高 ,借助于现代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治疗设备的帮助 ,使得临床上治疗鼻咽癌残留及原发灶复发的患者和咽旁间隙侵犯的部分患者有了新的手段[2 ] 。更由于双螺…  相似文献   

19.
MRI、CT和PET-CT检查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LL  Ma J  Chen Y  Zong JF  Sun Y  Wang Y  Wu HB  Cui NJ 《癌症》2007,26(7):737-741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 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87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MRI、增强CT及PET.CT检查资料.在MRI、CT及PET-CT上分别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4侧(87例患者)咽旁间隙中,MRI、CT和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4.8%、33.9%和24.1%.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优于CT(P=0.037).MRI及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PET-CT,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咽后淋巴结的最小径与PET-CT的标准摄取值呈正相关(r=0.832,P<0.001).结论: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CT及PET-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三者的结合应用将有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0岁,因颈部肿块1年,回缩性血涕1月于1989年1月24日入院。查体;双颈部均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5×6cm~2,质偏硬、活动差、轻触痛。鼻咽镜显示;鼻咽左侧壁可见1.5×1cm~2菜花样肿物。CT示:“颅底骨质无破坏征象,鼻咽左顶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向内隆起,同侧咽陷窝变浅”。鼻咽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低分化鳞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其他检查均正常。入院诊断:鼻咽癌T_2N_2M_0 1989年2月13日始行~(60)Co体外放疗,同时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