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研究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术后第1,4天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多数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白蛋白,每天及氮平衡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4天以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营养液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4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组73例和肠外组72例,肠内组术后第1天起从肠内营养管输入自制营养液加少量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6~8d,肠外组术后第1天起经静脉输入肠外营养6~8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肠内组术后9d血浆白蛋白[(43.4±4.4)g/L]比肠外组[(35.0±3.7)g/L]明显升高(P<0.01),肠内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49.0±22.5)h、(74.4±7.3)h]均比肠外组[(70.1±20.1)h、(96.6±12.7)h]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费肠内组与肠外组分别为(9433.1±1024.6)/(3271.8±420.9)元、(12953.4±2919.7)/(4832.9±872.6)元(P<0.01);肠内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肠外组减少(P<0.01).结论 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自制营养液安全可行,符合生理要求,能促进肠功能恢复,快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运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4例,分别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及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EN组较PN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主要正常菌群、粪便分泌型IgA (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26)和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组(研究组,n=27),对照组于术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前14 d添加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营养支持前和第4、8、15天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比较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第8 天和第15 天,研究组大肠杆菌(P=0.004,P=0.004)和肠球菌(P=0.032,P=0.048)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P=0.046,P=0.024)高于对照组;研究期间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肠内营养支持第15 天,研究组粪便SIgA高于对照组(P=0.035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3.33%与4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肠内普通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外科住院需要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数字表格法随机分组分为肠内普通营养组(TEN组)及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各15例,术后TEN组给与肠内普通营养,EIN给与肠内免疫营养,检测术后d1、d9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1)术后d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d 1 IgG、IgA、IgM、CD3、CD4、CD8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IgG、IgA、IgM、CD3、CD4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较肠内普通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上调能力更强,特定的免疫增强剂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全胃切除病人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52例,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试验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两组病人均从术后第1天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Stresson,EN组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共7d.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IgG、IgA、IgM及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两组的IgG、IgM、IgA、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EEN)能否有效降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9月对183例胰腺癌和胃癌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肠内营养(SEN)组91例和IEEN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病死率、治疗耐受性以及肝肾功能.结果 SEN组住院时间为(12.4±5.9)d,IEEN组为(12.9±8.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N组和IEEN组分别有23例(25.3%,23/91)和21例(22.8%,21/92)患者出现感染性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内脏蛋白质转换和治疗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E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作用与SEN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0例。EN组术后24小时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为105~126kJ/(kg.d),营养支持共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3、8天查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第8天有所恢复,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都升高(IB),术后第8天,EN组TB、DB、IB降至术前水平,而PN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EN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术后第3、8天均持续升高,但PN组较EN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48例,于入院48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入肠内营养组(n =7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n =73,常规饮食).比较入院第1天和第21天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入院第1天,肠内营养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4.1)mm比(15.1±3.7) mm,t=1.36,P=0.392; (75.7±2.6) g/L比(76.6±3.1) g/L,t=1.12,P=0.254; (39.2±1.8) g/L比(38.7±2.1) g/L,t=1.24,P=0.200; (137.4±14.5) g/L比(135.1 ±15.3) g/L,t=1.01,P=0.461];入院第21天,肠内营养组这4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3.9)mm比(11.2±4.6) mm,t=2.08,P=0.019;(63.3±4.1) g/L比(57.1±4.7) g/L,t=4.01,P=0.001; (35.7±1.6) g/L比(34.1±2.0)g/L,t=2.31,P=0.022;(125.7±17.9) g/L比(120.3±16.7)g/L,t=2.39,P=0.027].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比63.2%,x2=9.69,P=0.002; 15.3%比21.2%,x2 =3.27,P=0.01; 11.1±4.1比14.7±3.9,t=2.98,P=0.007).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可能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 =37],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开展经口喂养组(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和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手术时间(110.5±14.9) min、术后经口喂养时间(11.7±4.2)d与对照组(110.0±15.3) min、(12.3±2.9)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1、0.508,均P>0.05);EEN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0.1±16.6)h、(17.9±6.0)d、(14.5±5.5)d,(19.4±6.2)d,均比对照组(60.4±21.3)h、(21.3±7.5)d、(17.8±7.5)d, (23.1 ±8.3)d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20 022.7±4 615.1)元与对照组(23 036.4 ±5 877.7)元比较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2.885、2.238、2.281、2.266、2.567,均P<0.05);EEN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呕吐、胆汁淤积发生;对照组术后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呕吐、胆汁淤积发生率比EEN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6个月~3年),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空肠畸形新生儿经鼻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静脉营养应用时间短,有助于新生儿肠功能恢复,提高喂养耐受性,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利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胃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应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胃癌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7例)与B2组(对照组7例)。 B2组:胃癌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1组:胃癌术后实施鼻空肠营养管护理;对比B1组与B2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 B1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1例。在B2组患者中,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4例,出现吻合口瘘症状患者3例。在术后并发症方面,B1组优于B2组胃癌患者明显(P〈0.05);B1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2)d,B2组患者为(13.9±1.9)d,在患者住院时间方面,B1组短于B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胃癌术后患者,选择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有效凸显鼻空肠营养管护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分为两组,肝部分切除术后给予两组患者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5d.鱼油组的脂肪乳中含80%的中长链脂肪乳和20%的ω-3(鱼油)脂肪乳;对照组的脂肪乳为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凝血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鱼油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97.1 ±46.1)和(119.6±57.3) mg/L (P=0.016),术后第6天分别为(40.7±21.8)和(54.9±26.1) mg/L (P=0.018);术后第3天鱼油组和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4±1.1)和(4.1±1.3) g/L (P<0.001),术后第6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3±0.9)和(3.8±1.2) g/L (P<0.001),术后第3、6天时,鱼油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对照组和鱼油组的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分别为8.6%±4.9%和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术后随访半年,鱼油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40.63%比44.12%,x2 =0.082,P=0.774)及生存率(90.62%比88.24%,x2 <0.001,P=1.0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可能具有减轻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及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对照实践分析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72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EN(肠内营养)组与PN(肠外营养)组,通过术后给予两组患者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功能变化、营养状态指标、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EN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15 d后体重明显高于PN组;住院时间方面EN组也少于PN组;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基本上达到正常水平,但是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术后第1天、第7天的营养状态指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术后第15天,EN组的PA值明显高于PN组,EN组的CRP则明显低于PN组;另外在炎性反应指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在肝功能不全病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还可明显降低临床炎性反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含橄榄油脂肪乳剂在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1例选择性肝叶切除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6)和研究组(n=15),两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后接受连续6 d的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使用含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使用标准的中/长链脂肪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蛋白水平,并观察脂肪乳的安全性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具有可比性(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及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研究组术后第7天血浆总蛋白、自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57±9.84)g/L比(47.76±6.53)g/L,P=0.000;(31.29±3.11)g/L比(26.34±4.87)g/L,P=0.000;(0.188±0.059)g/L比(0.103±0.037)g/L,P=0.000],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1±1.2)d比(15.2±1.1)d,P=0.04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1.3%.结论 含橄榄油脂肪乳剂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能够促进术后血浆蛋白的恢复;可能有益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after hepatectomy.Methods Thirty-on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elective hepateetomy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isonitrogenous,iso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over 6 days after liver lobectomy(48-72hours)with either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study group,n=15)or standard soybean oil emulsion(control group,n=16).The liver function and plasma protoins were assessed using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collected before surgery,one day after surgery,and 7 days after surgery.The safety profiles of emulsion supports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were also assessed.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serum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direct bilirubin,alanine ami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total protein,albumin,and prealbumin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ll P>0.05).Although the Postoperative safety profile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all P>0.05),plasma total proteins,albumin,and prealbumin returned to the normal levels significantly fast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57.57±9.84)g/L vs.(47.76±6.53)g/L,P=0.000;(31.29±3.11)g/L vs.(26.34±4.87)g/L,P=0.000;(0.188±0.059)g/L vs.(0.103±0.037)g/L,P=0.000]on the 7th Postoperative day,and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study group[(13.1±1.2)d vs.(15.2±1.1)d,P=0.041].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26.7%and 31.3%.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the new olive oil-based lipid emulsion is weU tolerated in hepatectomy patients.It can speed up plasma proteins recovery and may shorte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although it does not remarkab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鱼油干预对腹部大手术后有营养风险患者炎性介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住院的胆道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和胃肠肿瘤根治术,且术后当日营养风险筛查2002≥3分的患者60例,按手术类别分为鱼油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等热量、等氮量的3L袋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其余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肠外营养使用不少于5d,其他治疗按诊疗常规进行。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术前统一放置尿管,并于术后24h内拔除。两组患者于手术后当日进行手术创伤程度评分,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6d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相关并发症。鱼油组有2例在术后第3天选择退出研究。结果鱼油组术前1d、术后第1、6天检测IL-6分别为(10.65±4.24)、(29.45±9.39)、(13.37±6.99)ng/L,TNF-α分别为(2.47±1.16)、(23.05±11.43)、(6.05±2.97)ng/L;对照组术前1d、术后第1、6天检测IL-6分别为(11.17±4.67)、(25.10±10.13)、(17.38±7.13)ng/L,TNF-α分别为(2.70±1.63)、(22.11±12.54)、(8.93±3.61)ng/L。术前1d、术后1d两组IL-6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P=0.206,P=0.983,P=0.852),术后第6天IL-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但鱼油组术后第1—6天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第6天两组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鱼油组出现并发症3例(感染性并发症2例),对照组为6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腹部大手术后有营养风险患者早期TNF-α和IL-6水平显著增加;鱼油能显著降低腹部大手术后有营养风险患者TNF-α的水平;鱼油使腹部大手术后有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其中以感染性并发症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EEN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和白细胞、转氨酶、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少于TPN组。EEN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TPN组。EEN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能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通透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和系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胃造瘘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OF)、普通肠内营养组(EN)、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Gin)、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EN)和假手术组(Sham)。7天营养干预后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分钟,继续原营养3天后分别测定肠道通透性、肠黏膜形态、细菌培养和循环细胞因子。结果OF组、EN组和Sham组肠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体重下降和肠道通透性增加(P〈0.05),Gln组的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OF组(P〈0.05),IEEN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低于EN组(P〈0.05),Gin组和IEEN组的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高于OF组和EN组(P〈0.05)。结论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内毒素移位和系统炎症反应。谷氨酰胺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明显弱化肠道损伤,减少细菌内毒素移位,减轻系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肝部分切除患者82例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中长链脂肪乳,研究组使用中长链脂肪乳联合ω-3脂肪酸。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4/CD8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结果术后第7天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1,40±5.12)g/L显著高于对照组(58.54±5.53)g/L(P=0.018),研究组谷草转氨酶(32.37±11.92)U/L显著低于对照组(42.50±29.97)U/L(P=0.048),研究组IgA(2.67±1.01)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5±0.77)g/L(P=0.027),研究组IL-1β(7.88±6.45)pg/na显著低于对照组(12.98±11.07)pg/ml(P=0.034),研究组IL-2(24.98±20.3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3.09±20.74)pg/ml(P=0.002)。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外周血白细胞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ω-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