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860年首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至今有多达十余种病因学说但其发病机理的主导理论是经血倒流、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缺陷等。临床上诸因素在患者身上皆有所体现,现总结如下。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在1921年Sampson就指出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细胞可随月经血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种植于盆腔腹膜上在卵巢周期性激素的作用下种植于盆腔腹膜的子宫内膜同样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出血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临床上常见在月经结束时行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手术时发现陶氏腔内积血。也可见剖宫产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会阴侧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抑癌基因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抑癌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直是妇科领域的难治之症,国内外妇产科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其发病机制,但至今尚无定论。Sampson于1921年首次提出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被作为经典理论,但它无法解释80%一90%的妇女存在经血逆流现象,却只有10%-15%的人发生异位症的现实,分析可能还存在如遗传、环境、免疫等其他相关因素。近年我国郎景和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这一学说是对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重大修正。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汪红英  徐红 《广西医学》2007,29(5):726-72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可,许多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逆流的子宫内膜碎屑可以黏附、植入腹腔.黏附作用是Ems发生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是通过一系列位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s,CAMS)来介导的.按照结构和功能不同,CAMS分为整合数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4分子五大类.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中医各家也众说纷纭,但以"血瘀"达成共识。而许多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在位内膜论、遗传、免疫、激素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专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经血逆流是诱因,"黏附-侵袭-血管形成"是EM病灶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EM的发生是在位内膜的特质性决定的;免疫功能异常、多种细胞活性因子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免疫学说及遗传学说等,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EM的发病机制。现就E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求更新更完善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具有侵袭性强、种植广泛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探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延伸,主要表现在酶系统因素、血管因子因素以及干细胞因素基因表达异常。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是妇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病因的靶向治疗领域技术的发展,有望为内异症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卢艺红  于江 《华夏医学》2002,15(3):432-43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它引起痛经,下腹痛,性交痛等症状,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上仍无特效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离开子宫腔的子宫内膜要具有活性就需要粘附并刺激周期组织产生新生血管,而这些过程需要粘附分子的参与,现将细胞粘附分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发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PCR-RELP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XRCC3基因Thr241Met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病理过程的关系。结果XRCC3基因多态性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Thr/Met基因表达在内异症组显著增强(P<0.05);Thr241Met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具有XRCC3 Thr/Met基因型或Met等位基因的个体对内异症的发生有易感性,但与内异症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0.
韦妙成 《海南医学》2014,(7):1007-100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雌激素依赖的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复发率高。近年来大量学者不断进行基础和临床的深入研究,目前,EM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从不同的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阐述,但一直有较多争议。本文对EM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更完善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病,给育龄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内异症恶变作为内异症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机制及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尚有待探讨。本文就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内异症与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起源,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信号通路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内异症恶变。  相似文献   

12.
周芡  赵仁峰 《华夏医学》2007,20(6):1416-1419
免疫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EMT的发生、发展。但何种因子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仍不能确定。因此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在EMT的作用,从而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肿瘤的相关性。方法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恶性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94年至2011年12月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并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12篇文献均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虽是良性疾病,但是它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有恶变的可能性,其最常累及的部位便是卵巢,其发生率约在0.3%~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与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激素、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凋亡、遗传、免疫功能、环境和芳香化酶等有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应以预防为主,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44-645,64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妇科常见疾病,以具有生长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宫腔以外其他部位为特征,涉及机械性、腹腔内环境、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免疫内分泌复杂多因素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孕症的发病率是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的20倍,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T)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 ,其机理尚不完全明晰[1 ] ,目前仍以经典学说中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最受支持。同时在围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中 90 %有经血倒流现象 ,仅少数发生EMT ,提示个体因素如遗传、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2 ] 。免疫系统的作用是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感染因子和衰老物质或与自身不同的物质 ,免疫调节失常所致的对内膜细胞清除能力下降可能是异位内膜能够种植和生长的关键[3 ] 。随着免疫学概念的引入将对深入理解EMT的发病机理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同期抽取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月经状况以及生殖活动。结果观察组患者痛经、月经经期时间<24 d、初孕年龄>29岁、人流手术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与女性患者痛经、月经周期短、经期长、月经初潮年龄小、晚孕、人流手术关联密切,需要临床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引起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占其30%-40%。据文献报道,EM患者每月的妊娠率仅正常人的1/3。其引起不孕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提高EM的诊治水平,现将EM引起不孕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对育龄期女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免疫功能异常、多细胞活性因子被认为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E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研究表明EMs与免疫因素、血管形成、内分泌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最近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EMs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EMs发病机制的各种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从更新的角度了解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