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ASA Ⅰ或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 min的HR、MAP、BIS、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和散点图短轴(SDl)变化.结果 T1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时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3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2时(P<0.01).T1~T3时RMSSD、HF、SD1和BIS明显低于T0时,且T2时降低更为明显,而T3时明显高于T2时(P<0.01).结论 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断迷走神经胃支协同改良胃旁路(GBP)手术对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体重、消除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行高选迷走神经胃支切断(保留迷走神经的肝支、腹腔支和"罪恶神经"支)、改良胃旁路手术,观察术后1~3个月的体重指数(BMI)、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O-IR)等指标与术前对照。结果 22例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49~98min,平均66min。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出血、狭窄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倾倒综合征、胃无力、腹泻、消化不良症等动力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患者Ins、OGTT、FPG、Fins、HOMO-IR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迷走神经胃支协同改良胃旁路手术治疗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阿托品预处理对腹腔手术病人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腹腔手术常因牵涉肠管或直接刺激迷走神经造成心动过缓 ,严重的可造成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搏[1] 。硬膜外麻醉也可造成腹腔交感神经阻滞 ,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加。如在刺激迷走神经之前预防性静脉注入阿托品可降低窦房结与房室结的迷走神经张力 ,减轻和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对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有稳定作用。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 0例腹部择期手术成年病人 (ASAⅠ~Ⅱ )随机为两组 ,阿托品预处理组 (阿托品组 )和对照组 ,每组10 0例 ,均含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异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组(Ⅱ组 )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麻醉维持、切皮时及拔管时心率变异性 (HRV)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麻醉维持时两组LF、LF/HF、T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插管后、切皮时及拔管时 ,Ⅰ组LF、LF/HF及TP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Ⅱ组未见明显改变 ;组间比较显示 ,上述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显著降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交感 /迷走神经均衡性和自主神经总张力 ,并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利于机体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和4 h的HRV。结果ISO1组(异氟醚,年龄<60岁)和ISO2组(异氟醚,年龄≥60岁)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SEV1组(七氟醚,年龄<60岁)和SEV2组(七氟醚,年龄≥60岁)的LF、HF值在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 h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ISO组插管后各时点的LF、HF值均显著低于SEV组(P<0.05)。结论异氟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均衡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异氟醚对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比七氟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背景本研究采用实时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交感迷走神经活性,并确定其与血浆儿茶酚胺的关系,以明确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短期心脏调节机制。方法选择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P组)和20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I组),连续监测HRV、收缩压和心率。低频和高频频谱分别表示交感和副交感活性,低频/高频(LF/HF)比值代表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关系。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收集血样检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重复测量值经对数转换后,对其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Spearman秩和检验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P组在腹腔内注气阶段和肿瘤切除时所有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都增加,而I组无显著变化。其中16例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低频和LF/HF比值同时增加。4例患者的低频和LF/HF比值降低,其中3例收缩压和心率正常,第4例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速。15例患者高频部分增加,5例稳定。低频与去甲肾上腺素(r=0.68,P〈0.001)、收缩压(r=0.66,P〈0.01)以及心率(r=0.62,P〈0.0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证实在嗜铬细胞瘤手术期间低频HRV、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动脉血压和心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择期胃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35~60岁,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全麻组(R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观察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腹腔探查时(T2)、手术1h(T3)、2h(T4)和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HRV各参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LF/HF)、总功率(TP)。结果与T0时相比,E组T3和T4时TP下降(P<0.05),低频百分率(LFR)、高频百分率(HFR)、LF/HF变化不明显;R组TP、LFR均明显下降(P<0.01),LFR、LF/HF低于E组(P<0.05或P<0.01)。E组T2时HFR明显下降(P<0.01),TP、LF/HF升高不明显;R组TP、HFR明显升高(P<0.01),而LFR、LF/HF明显下降(P<0.01)。E组HR在T2时与术中比有明显升高(P<0.01),R组HR在T2~T4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雷米芬太尼显著兴奋迷走神经,易致交感-迷走神经失平衡。  相似文献   

8.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ASAⅠ级鼻内窥镜手术病人 5 2例。降压前、降压稳定即刻、此后 10、30分钟、复压前、复压稳定即刻和此后 5分钟 ,记录LF/HF、LF、HF及TP。结果 降压稳定即刻的LF/HF较降压前增加 ,降压稳定后 10、30分钟LF/HF较降压稳定即刻降低 (P <0 0 5 )。复压稳定即刻LF/HF大于复压前 ,复压稳定后 5分钟LF/HF小于复压稳定即刻 ,HF大于复压稳定即刻 (P <0 0 5 )。结论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初期交感迷走神经张力的均衡性改变 ,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较迷走神经张力的增高幅度大。血压稳定后交感 迷走神经张力达到新的平衡。复压稳定后 5分钟迷走神经的张力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和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目前被公认是检出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最敏感的指标。我们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患者进行HRV的测定.以探讨自主神经病变对D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托品的抗胆碱样作用能抑制腺体分泌而广泛应用于麻醉前准备,但由于其抗M2受体作用常引起心率(HR)加快。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样药,研究证实它对M1、M3受体有高度选择性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但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老年患者HRV及HR的影响,为盐酸戊乙奎醚的麻醉前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芬太尼减慢心率量-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给药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 50例非心肺疾病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58岁,体重42~75 kg,根据芬太尼单次静脉诱导剂量不同,随机均分为F1、F2、F3、F4、F5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注眯唑安定2 mg,10 min后F1~F5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2、3、4、5 μg/kg(注射时间均约5 s),记录各组咪唑安定给药前(T1)和给药后5min(T2)、芬太尼给药后2 min(T3)和5 min(T4)四个时点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F1组各时点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T1时相比,T2时F1~F5各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T2时相比,T3时F2~F5各组患者心率均显著减慢(P<0.01);与T3时相比,T4时F1~F5各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F2组同时点相比,F3~F5各组患者心率显著减慢(P<0.01).T2和T3时F1~F5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前一时点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芬太尼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具有封顶效应,当芬太尼单次用量达到3μg/kg时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已达到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建立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Ⅰ或Ⅱ级,其中胆囊切除术22例(LC组),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LG组)。腹腔充CO2气体,维持腹内压11~13mmHg。所有患者分别于入室后(基础状态,T0)、CO2气腹后即刻(T1)、气腹达11~13mmHg后5min(T2)、10min(T3)、30min(T4)及术毕放气后5min(T5)各时点测量并记录HRV中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标化的低频功率(LFnu)、标化的高频功率(HFnu)、LF/HF的比值。采用频域分析法,得出心率功率谱图。HRV总功率(TP)频段范围是0~0.5Hz,其中LF0.03~0.15Hz,HF0.15~0.35Hz。结果与T0时比较,T2~T5时LC组LF、LFnu及LF/HF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HF、HFn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组HF、HFnu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LF/HF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LF、LFn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C组比较,T2~T5时LG组LF、LFnu、HF及HFnn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后LF/HF显著升高,交感/副交感自主神经张力失衡,表明CO2气腹后两种腹腔镜手术均能使心交感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冠心病病人围术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定量反映冠心病、麻醉及手术等因素对冠心病人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为冠心病人术后心血管功能及预后估计提供一个无创性的特异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法对30例择期冠心病患者腹部手术(Ⅰ组)和30例择期无冠心病腹部手术患者(Ⅱ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Ⅰ组LF、HF、LF/HF、TP显著降低,Ⅱ组LF、LF/HF及TP亦显著降低而HF未见明显改变。气管插管后两组HRV值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显示,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Ⅰ组HF和TP显著低于Ⅱ组,而LF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冠心病患者述走神经活性及总自主神经张力显著低于非冠心病患者,表明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对心脏窦房结的调控作用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分析 18例Ⅱ型糖尿病病人硬膜外麻醉后的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tions,HRV) ,包括HRV指数 (HRVI)、低频功率 (LF)、高频功率 (HF)及LF/HF比值 ,并与 18例非糖尿病病人比较。结果  ( 1)糖尿病组硬膜外麻醉后的HRVI、LF及LF/HF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 ;糖尿病病人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 ,且前者对阿托品反应较差。 ( 2 )HRVI与窦性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关系 :HRVI <3 0者 ,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达 10 0 % ;而HRVI<4 0者 ,低血压发生率达 62 5 %。结论 糖尿病病人麻醉后出现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与HRVI有关。麻醉前的HRVI在一定程度上可预见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率变异性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的频谱分析可定量反映麻醉,药物及手术对交感与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也可能为麻醉深度的判断,手术病人心血管功能及预后的估计增添一个无创性的定量指标,心率变异的近似熵值法估测是反映心率变异规律性的指标,较心率频谱分析法更为直观和敏感。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定量反映冠心病、麻醉及手术等因素对冠心病人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为冠心病人术后心血管功能及预后估计提供一个无创性的特异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率变异性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的频谱分析可定量反映麻醉、药物及手术对交感与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也可能为麻醉深度的判断,手术病人心血管功能及预后的估计增添一个无创性的定量指标。心率变异的近似熵值法估测是反映心率变异规律性的指标,较心率频谱分析法更为直观和敏感。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在诱导插管过程中心率、血压骤升,心肌氧耗明显增加,可能发生严重的心脏意外事件。尼卡地平和美托洛尔为常用的预防麻醉诱导插管反应的药物。本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90例术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诊断标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或稳定性心绞痛并经心内科确诊。年龄在 45~65岁之间,ASAⅡ~Ⅲ级,术前无糖尿病史及其他严重的肝肾肺等功能损害。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主要受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它可动态、定量地评估麻醉和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信息.目的 探讨脑电信号之外的其他手段——HRV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内容 重点综述了HRV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HRV的分析方法及其用于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