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Ⅰ型整合子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我院由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感染89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 1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Ⅰ型整合子测定.结果 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病情(OR=18.86)、人工气道(OR=8.47)、机械通气(OR=6.16)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OR=5.41).鲍曼不动杆菌Ⅰ型整合子分布特征明显,多重耐药菌株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病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Ⅰ型整合子作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的工具,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所有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1∶2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个数(OR=4.03),留置鼻饲管(OR=11.37),使用呼吸机(OR=9.83),APACHE-Ⅱ(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OR=1.20);保护因素为使用维生素(OR=0.05)。结论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ICU 103例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为院内感染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47例患者,同期分离的院外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病例56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t检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及趋势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共103例,其中院内感染47例占45.63%;男性8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45±20.87)岁;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抗菌药物联用、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插管与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OR=1.051)和机械通气(OR=2.937)是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机械通气的天数均与ICU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年龄越大、机械通气天数越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加强重点人群监测,规范各类侵入性操作,减少插管时间,将有利于减少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症医学科患者资料来源于院内重症医学科病历管理系统,呼吸道分泌物、创面分泌物、引流液、血液、尿液等样本由医院检验科采样并进行培养鉴定后保存于医院菌种库。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判断重症医学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916例重症医学科患者,其中男性467例,女性449例;年龄29~76岁,平均(56.9±5.4)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59例,感染率为6.4%,共分离出8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呼吸道分泌物53株(占62.4%),创面分泌物16株(占1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OR=1.784)、机械通气(OR=2.208)、深静脉置管(OR=2.697)、低蛋白血症(OR=3.184)是重症医学科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以呼吸系统感染构成比最高,感染的发生受到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低蛋白血症多因素影响,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监测, 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康英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8):1021-1024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引流液等样本进行处理、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75例患者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77例,感染率为6.55%,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13株。113株主要来源于痰液(25.66%)、咽拭子(22.12%)、创面分泌物(17.70%)、排泄物(15.04%)、引流液(12.39%)、血液(7.08%)。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80%;对多粘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90.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OR=1.823)、使用糖皮质激素(OR=1.887)、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713)、机械通气(OR=2.165)、深静脉置管(OR=3.189)、术后引流管(OR=1.913)、低蛋白血症(OR=4.129)是重症医学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术后引流管、低蛋白血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所有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个数(OR=4.03),留置鼻饲管(OR=11.37),使用呼吸机(OR=9.83),APACHE-Ⅱ(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OR=1.20);保护因素为使用维生素(OR=0.05)。结论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对53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C型15株,分别分离自重症中心、心胸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整形外科、干部病房心内科、创伤手外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儿科ICU、放疗科和血液科;E型和N型各4株,J型3株,O型、Q型和S型各2株,其余均为1株。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不同时期分离出了不同基因型菌株。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C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同一患者存在不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8个研究,共5859例患者院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其中2857例患者系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抗菌药物使用史(OR=4.03)、机械通气(OR=4.04)、机械通气时间长(MD=7.52)、气管插管(OR=4.03)、透析(OR=5.07)、平均住院时间长(MD=6.17)、入住ICU(OR=4.26)、ICU住院时间长(MD=4.05)、低血清白蛋白(MD=-3.21)、感染前APACHEⅡ评分高(MD=4.05)是重要的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78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32%,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消化道。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单纯气管切开、留置导尿、肠内营养、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化疗药物、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天数、手术创口构成不同,医院感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未发现性别不同(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住ICU时间≥5d、机械通气、单纯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应用化疗药物、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种类1种及以上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3.281,2.731,12.456,2.182,6.575,2.234,2.042,1.712,均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制订防治对策,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确证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果:48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得10个型别,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论:RAPD技术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并采取有效控制感染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11月ICU住院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内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采取环境消毒、隔离防护、加强手卫生等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或定植10例,患者罹患率达31.25%,例次感染率为50.00%,日感染率28.74‰;患者基础疾病严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住院时间长等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房空气、地面、部分公用医疗器械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50.00%,医务人员手和工作服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30.00%。结论病房环境鲍氏不动杆菌污染严重、医务人员接触传播可能是造成此次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的重要原因;彻底病房环境消毒、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等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长期执行,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促进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5株多药耐药菌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居第一位,占31.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9.6%,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14.6% ;ICU共分离出126株多药耐药菌,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第一位,占38.9%%.结论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株以产ESBLs的细菌为主,ICU感染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压力大,应加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施目标性监测,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传播,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人工气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了解CRAB耐药特点。方法研究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268例患者,按其痰培养结果分为CRAB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CRAB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6年为51.61%,上升至2018年86.57%,2019年下降至7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1,P <0.001); CRAB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病死率等均明显高于CSAB组患者(P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OR=2.095,95%CI:0.117~1.474)、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0天(OR=68.250,95%CI:3.545~5.374)及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0.846,95%CI:1.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1314例ICU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139例)和未感染组(1175例);分析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ICU住院患者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资料.结果 1989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82株,在革兰阴性杆菌检出中占43.2%,其中180株来源于呼吸道,2株来源于血液;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4%、11.5%、12.I%和18.7%,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预防,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105株不重复鲍曼氏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氏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ICU,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95.2%)。药敏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9.5%,其次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2.4%;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4.3%~75.2%之间。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必须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严重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主动监测方法,由专职人员每日对综合ICU机械通气≥48 h及撤停机械通气拔除气道导管后48 h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4.28%,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5.71%,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为主;VAP相关因素:实施≥4种侵人性操作比实施3种侵入性操作发生率高,气管切开比气管插管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气管插管后切开比先面罩后气管切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排列前5位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外源性感染,治疗与控制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63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心胸外科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MDRO组和非MDRO组,计算MDRO感染率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分布,筛选影响心胸外科患者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心胸外科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15.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PDRAB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61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1~3周,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占70.5%,其次为创面及血液感染,分别占16.4%、6.6%;单因素分析显示,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切开(OR=31.0)、呼吸机通气(OR=31.0)、气管插管(OR=16.5)、人住ICU(OR=11.3)、其他插管(()R=2.3)及输氧(OR=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和呼吸机通气.结论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或规避侵入性诊疗操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