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术前诊断较为阻难,至今尚无特异、可靠的诊断手段,目前仅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推断,术前能明确诊断者极少。我院近期收治成人小肠重复畸型2例。本组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典型病例及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重复畸形诊断较为困难,至今尚无明确的诊断手段,仍依靠病史、体检、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推断,术前能明确诊断者较少。我院自1990~2 0 0 3年共收治肠重复畸形1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所见,提出诊断要点和检查手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7d~10岁,其中7d 1例,2月1例,10岁1例,其余为1~4岁,平均2 4岁。以腹部肿块就诊6例,腹痛8例,消化道出血3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1例。小肠重复16例,结肠重复1例,胃重复1例,十二指肠重复1例,合并麦克尔憩室2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旋转不良1例,肠套叠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儿童12例,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12例患儿1例死亡,其余均成活,随访1年,都正常生长。结论对消化道重复畸形儿童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等精心护理,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肠重复畸形在成人有癌变倾向,且其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本病一经发现或可疑该病时,应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腹腔镜探查术创伤小,值得推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按畸形所在位置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而定,为避免损伤正常的小肠血运,一般需切除重复畸形及部分附着的正常小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小肠重复畸形在成人有癌变倾向,且其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本病一经发现或可疑该病时,应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腹腔镜探查术创伤小,值得推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按畸形所在位置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而定,为避免损伤正常的小肠血运。一般需切除重复畸形及部分附着的正常小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次主要对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我院实施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的患者28例,并对其进行超声诊断。结果:有25例患者为单侧,其中有14例患者在左侧部位,有11例患者在右侧部位,有3例患者为双侧。有13例患者为不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有5例患者为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有2例为双侧的患者)。结论: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该方法无创伤,可以进行多次操作,具有可行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肠血管瘤较少见,按River等报告在小肠良性肿瘤中,血管瘤占9%。我们曾遇一例回肠末端血管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兹与报告。 患者男性。32岁,间断性黑便10余年,入院前一个月断续腹痛,疼痛持续时间很短,每周1—2次,腹痛时患者偶似触及韧性带,腹痛缓解后腹部平软,大便正常,无血便。近一天来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坠痛,伴便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镜和血管造影检查的开展,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已不少见。现将12例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6岁~76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以反复便血为主,暗红色血便4例,血水便1例,黑便7例,无其他消化道伴随症状,无呕血病史,无失血性休克表现。病史最长6年,最短1年。有明显贫血5例,Hb<60g/L。本组12例大便隐血检查均阳性,胃镜检查4例次,钡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青年人胃癌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并探讨其改善的办法。方法对78例青年人胃癌的诊疗全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发症状多样化,但以上腹不适为主。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首诊医生滥用抗酸制剂而不重视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二是内镜医生对可疑早期癌的细微病变活检不规范;三是医生对溃疡型早期胃癌可有“溃疡-愈合-溃疡”的临床过程认识不足;四是对胃粘膜癌前病变认识不充分。结论对20岁以上出现上腹隐痛不适、纳差、乏力、黑便或不明原因呕吐等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均须早行胃镜和病检。重视“溃疡复发”患者的胃镜和规范活检,对溃疡疤痕或新形成的溃疡要予以多点、多块和深掘取材活检,每年1~2次,以持续3年为宜。对胃粘膜癌前病变至少密切胃镜随访3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镜诊治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在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并分析出血的原因,对其进行内镜诊疗的检出率及疗效加以总结。结果:90例患者中,内镜检查结果共85例,有3例表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萎缩性胃炎,有2例未观测到病变,检查准确率是94.44%。对本组85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止血的成功率是95.29%(81/85),其中,有2例因出血部位不明确和1例因出血量比较大而转成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能准确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大的胃间质瘤(≥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显著。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或出现转移(肝、网膜、肠系膜)是最肯定的恶性征象。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坏死在良恶性鉴别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肿块越大,坏死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而增强后是否强化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因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肉眼难于发现,常规诊断手段也不易识别。荧光内镜利用能精确反映组织内部微小变化的荧光技术,使这一状况产生突破性的改变。该课题组利用荧光内镜对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初步得到总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O%.94.6%、93.5%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荧光内镜检查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病变形态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较普通内镜有更大的优势.易于发现肉跟难以识别的可疑病灶。并且可在图像指示下精确引导活检.对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男女比为2∶1.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77%,CD34阳性率76%,SMA阳性率44%,S-100蛋白阳性率24%,Desmin阳性率22%.病理诊断GIST良性9例,交界性1例,恶性8例.1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 GIST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评价医院诊疗技术综合能力的技术方案。方法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管的"出院病人病案首页数据库"提取该市23所三级综合医院2009年全年出院病案首页数据。以"北京版诊断相关组(BJ-DRGs)"为风险调整工具,从"治疗病例数量"和"诊疗技术难度"2个维度构建"能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分专业比较这些医院的"能力指数"。结果 W医院的缺失及能力指数低的专业最多,诊疗技术综合能力最差;而医院C既无缺失的专业,又无能力指数低的专业,诊疗技术综合能力最强。结论医院之间进行多个专业"能力指数"的比较能够反映医院综合能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妊娠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80年以来中文文献报告的腹腔妊娠病例进行综合报道。结果:腹腔妊娠的发病率为1:10 860次分娩,常见临床特征为早孕期腹痛史(占68.57%)、早孕期后反复腹痛不适(占71.70%)和胎位异常(占62.96%)。术前诊断率为34.2%。转产儿死亡率27.59%,本组有1例产妇死亡。18.75%的病例手术时将胎盘遗留在腹腔。结论:腹腔妊娠是一种严重和少见的异位妊娠,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 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9例患者以泮托拉唑治疗,实验组7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7%,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比实验组更长(P<0.05),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与再次出血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因具有多样性,应综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而胃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方面,联用药物疗效较单用药更佳.  相似文献   

19.
Coeliac disease (CD) is an immune-mediated enteropathy triggered by gluten ingestion. At CD diagnosis, gender differences have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but data regarding follow-up are scant. We investigat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D adult patients both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nd at follow-up after the start of the gluten-free diet (GFD). This i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n adult CD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2008 and 2019.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data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t diagnosis, female gende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igns of malabsorption (OR 3.39; 95% CI: 1.4–7.9), longer duration of symptoms and/or signs before the diagnosis (OR 3.39; 95% CI: 1.5–7.5), heartburn (OR 2.99; 95% CI: 1.1–8.0), dyspepsia (OR 2.70; 95% CI: 1.1–6.5), nausea/vomit (OR 3.53; 95% CI: 1.1–10.9), and constipation (OR 4.84; 95% CI: 1.2–19.6) and less frequently associated to higher body mass index (OR 0.88; 95% CI: 0.8–0.9) and osteopenia/osteoporosis (OR 0.30; 95% CI: 0.1–0.7) compared to male patients. After 12–30 months, females presented lower median BMI, performed less frequently histological control, and had more frequently anaemia and hypoferritinaemia compared to ma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dherence to GFD, and Marsh score were found. Gender differences found at CD diagnosis mostly disappear at the follow-up, showing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solve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0.
介入诊疗的特殊性要求技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具备处理设备突发故障的能力,而长期从事影像处理等常规性工作使技师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可给予影像诊断方面的支持,并在杜绝影像细节和病变信息的疏漏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