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在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传染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经血清学证实31种小型动物携带EHF病毒(EHFV)抗原。我省证实有9种,其中啮齿动物占7种。本文试从鼠密度、带毒检测、病毒分离及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对我省所查出的带毒动物进行综合分析,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提供预防对策。一、黑线姬鼠密度与EHF发病关系黑线姬鼠是我省EHF流行区野外主要优势种,在沿江疫区占鼠类构成比的94.2%,沿淮疫区占86.8%。根据其区系分布及季节消长与本病流行基本符合这一规律,通过1970~1974年的验证,证实用9月份黑线姬鼠密度预测本地区当年EHF疫情具有一定程度准确性(表1)。吴系科等[流行病学杂志1981;2(1):  相似文献   

2.
1998~2003年葫芦岛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葫芦岛市七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全市出血热疫情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病例分布既分散又集中,兴城、连山两地占发病总数的82.25%;季节分布以春季为发病高峰,2~6 月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9.9%;男女之比为.55:1,15~60岁年龄组发病占发病总数的89.4%,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他人群也有一定发病;病人血清学分型主要为家鼠型,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EHF发病与鼠带病毒指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EHF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典型病例不难诊断,轻型或非典型病例,易误诊或漏诊。1983年~1985年我院共收治EHF664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查证实,传染源是褐家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64例家鼠型EHF中,男434例,占66%;女230例,占34%。年龄:3~74岁,以20岁~50岁多见,共480例,占72.2%。发病季节:10月至翌年5月为流行高峰。职业:农民347例,占52.3%。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居民等317例,占4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湖北省输人性疟疾发病态势,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1999~2012年全省输人性疟疾网报疫情、个案调查、主动监测资料,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点分布及发病与就诊、防控效果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全省报告输入疟疾457例,其中恶性疟占60.17%(死亡7例)、间日疟占38.95%、卯形疟占0.44%、三日疟占0.44%。发病年龄17~69岁,男女比为24:1。全年各月都有发病,春节前后发病占40.49%。从非洲输入病例占62.39%、东南亚占27.43%,务工人员输入疟疾占93.36%。输入疟疾发病地分布中武汉市占51.99%、宜昌市占9.29%、恩施州占7.96%。主动监测同行回归人员带虫率为19.96%。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91d,当天就诊率占15.27%,对病人及疫点监测未发现继发病例。结论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健全防控网络和建立医疗救治中心是减少输入性重症疟疾发生的有效措施;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同行回归人员主动监测,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及时处置疫点是遏制继发病例的有效手段;加强务工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健全防护措施是降低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河南商丘市2000~2005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商丘市2000~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2003~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商丘市2000~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028例,全部均为间日疟,平均年发病率为2.09/万,2003~2005年疟疾发病比上年分别增加23.00倍、7.04倍和3.17倍。位于东部地区的永城和夏邑两县市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68%(963/1028)。青壮年发病为主,10~50岁发病623例,占发病总数的60.6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7:1。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3.54%和67.70%。夏秋季节发病为著,8~10月发病占总数的78.21%,其中9月发病290例,占28.21%。结论商丘市部分县市近3年疟疾疫情快速回升,应当加强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灭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的预防EHF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填写统一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逐级上报市卫生防疫站 ,鼠密度用夹夜法调查。结果 :10年间共发生EHF患者 2 92例 ,男性占 6 7.81% ,女性占 32 .19% ;地区以乡镇最高 ,占 92 .12 % ;职业以农民最高 ,占 87.0 0 % ,呈高度散发 ;年龄以青壮年 (2 0~ 4 9岁 )最高 ,占 6 7.81% ;月份以 4月份最高 ,占 18.4 4 % ,其次为 1月份 ,占 14 .18% ;灭鼠用药 ,1994~ 1997年用急性药 ,1998~ 2 0 0 3年用慢性药 ;灭鼠率 ,1994 - 1997年较低 ,为 6 9.35 %~ 74 .2 0 % ,1998~ 2 0 0 3年较高 ,为 85 .2 0 %~ 95 .31% ;EHF发病率 ,自 1994 - 1997年逐年上升 ,1999年最高 ,自 1999~ 2 0 0 3年逐年下降。结论 :EHF患者有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月份的差别 ,其发病率的高低与灭鼠率的高低有关 ,高度重视和做好灭鼠工作 ,是预防EHF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属中的一些病毒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急性传染病。疫情以我国最为严重,约占世界发病总数的80%以上。本病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国年发病为5~10万人(主要为轻壮年劳动力),死亡数千例,受威胁人口高达数亿,其危害极为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部地区眼耳鼻咽喉疾病发病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陆良及其周边的曲靖、马龙、宜良、路南、师宗、罗平等滇东县市眼耳鼻咽喉疾病当今的谱系及发病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产销商和医院制定疾病控制计划、卫生资源配置、药品生产和医院工作布局提供依据。方法 检查病人,确立诊断,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3月~2005年2月共接诊病人8779例。按发病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眼科(占35.87%)、鼻科(占29.98%)、咽科(占16.06%)、耳科(占11.09%)、头颈及面部(占1.47%)、口腔粘膜疾病(占1.30%)、气管及食管(占0.15%)。各科中均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眼科以结膜的炎性疾病发病数最高,占眼科病例数的62.37%,占总病例数22.36%;鼻科以鼻炎和鼻窦炎的发病数最高,占鼻科病例数的70.9r7%,占总病例数的21.28%;咽科以急性和慢性咽炎发病数最高,占咽科病例数的80%,占总病例数的12.82%;耳科以急性和慢性中耳炎发病数最高,占耳科病例数的48.26%,占总病例数的5.76%;喉科以喉炎发病数最高,占喉科病例数的71.32%,占总病例数的1.07%;头颈和面部则以各种良性肿块为主,恶性肿瘤发生比例仅为总病例数的0.8%e。结论 云南东部地区眼耳鼻咽喉疾病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尤其以眼结膜,鼻和鼻窦及咽部的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是眼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治的主要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9.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的神经系统表现(附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和五期过程,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由于观察病例数量不同差异较大,自6.2%~62.2%不等。张氏报告为12.1%。1985年1月~1990年5月我科共收治EHF116例,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34例(占29.3%),较张氏为高。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88例,女28例,发病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按1987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危重型29例,重型40例,中型30例,轻型17例。死亡19例(占16.4%)。全部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该病在我县的发病特点,对1995年165例EHF病人的个案材料总结分析如下。1地区分布1995年我县共报告发生EHF165例,发病率为181.75/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2.42%。该病占全年传染病总数的77.10%,占全年传染病死亡总数的100%。165例EHF病人除克林乡外其它乡镇均有病人发生。但以边疆乡、松树沟乡、东陆乡、干岔子乡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50.90%。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沿河(江)地区,这些地区野鼠较其它地区多见,主要以黑线娘鼠为主。病例分布多为孤立散发。见表1。2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秋冬季野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4~2005年振安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状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264例,平均发病率为12.6/10万,好发于农村;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例数的81.4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52%;在区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型。结论EHF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EHF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73例住院时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就其发病及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以及发病季节等进行了分析。AMI发病及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均以凌晨5时~下午4时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8.4 %及72.9%,其中又以上午9时~12时最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0.8%及31.8%。发病季节以冬、春、秋季为多。每周六、日发病数较低。  相似文献   

15.
<正>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于我县各个乡镇。现将1987~1994年间收治210例EHF临床特征作一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147例,女63例,男女之比为2.33:1。发病年龄10~78岁,20~50岁153例(72.9%),60岁以上17例(8.1%)。农民76.7%,干部6.3%,渔民6.3%,工人6.7%,学生4%。流行季节以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89.6%(188/210),5~7月有小高峰,占6.8%(14/210)。分型:轻型52例(24.6%),中型85例(40.9%),重型42例(20%),危重型32例(15%)。近年来女性病人中以50岁以上、20岁以下发病人数比例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葫芦岛市2009-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指艳  郭晓巍  王晓博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62-1062,1064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疫区分型,以制订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监测手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并计算鼠带毒率,和对EHF恢复期病人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分型。结果有较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3~6月份发病数占全部发病的49.77%;高发人群为青壮年的男性农民;恢复期病人血清检测推断为家鼠型。结论疫区型别为家鼠型,未向混合型疫区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于1989年9~12月对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1例作了脑电地形图(BEAM)及脑电图(EE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31例均以1988年 EHF 防治(试行)方案为诊断依据。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9~53岁。按 EHF 临床分期在发热期做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1975~2003年:EHF流行情况、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03年累计发病9004例,平均发病率为37.60/10万,1985、1995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总体呈秋冬季单峰型,1985年以后呈冬春双高峰,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平原乡镇高于山区,男多于女(1.82:1),青壮年为多,占82.05%。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郧县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12年手足151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郧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4例,报告发病率60.94/10万。病例月分布呈双峰型,4~6月为第一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46.51%;9~11月为第二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29.36%。报告发病率城区(72.79/10万)与乡镇(59.4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0,P=0.195)。〈5岁年龄组儿童占95.06%,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病原构成分别为CoxA16型占49.08%、EV71型占30.67%、其它占20.25%。结论郧县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有明显季节、人群和病原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 (EHF)在我国分布广 ,发病多 ,是一种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出血热的发病以 1 986年为最多 ,达 1 1 .5万例 ,以后逐年下降 ,进入 90年代除 94~ 95年发病为 6万多例外 ,其余年份均在 3 .5~ 4万例左右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我市出血热的发病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为了掌握我市出血热的发病规律 ,为今后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特将我市 1 981~2 0 0 0年 2 0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做以分析。1 资料来源及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年 EHF的发病数来自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