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梧州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情况,为患该病新生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6PD定量(连续监测速率法)对3 235例新生儿G6PD活性进行检测,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被检测的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是10.88%,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12.21%,女性的发病率为9.33%.结论 梧州市作为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应常规开展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工作,对G6PD缺乏症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因出现核黄疸而造成的智力低下或死亡等后果,确保新生儿的生命质量,从而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090名当地水族居民采用噻唑蓝定性法、G6PD/6PGD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中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1388G→A、95A→G。结果表明:在受检的1090人中,共检出G6PD缺乏症98例,检出率8.99%,在G6PD缺乏症中检出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24例;1388G→A12例;95A→G9例;并在国内首次检出1376G→T、95A→G复合型突变1例。1376G→T突变频率为0.245;1388G→A突变频率为0.122;95A→G突变频率为0.092。结论:1376G→T、1388G→A、95A→G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的常见G6PD突变型,这个结果提示贵州三都水族与中国其它少数民族在起源上可能有共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cut-off值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浙江省10个地市共计约144万例新生儿G6PD筛查数据。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滤纸血片中G6PD活性,初筛阳性者召回并用G6PD/6PGD直接比值法确证。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出生孕周、出生体重、采血时年龄和采血季节等因素下,G6PD活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浙江省G6PD缺乏症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丽水市患病率最高(0.38%),舟山市患病率最低(0.11%),在浙江省内基本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当G6PD活性cut-off值在2.60~2.80 U/g Hb范围时,男、女性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的敏感性均为100%,且约登指数也最高(约为0.99)。结论 G6PD活性与人群和时间等因素有关,G6PD缺乏症患病率受性别、地区影响较大,建议浙江省G6PD筛查cut-off值定为男性2.60 U/g Hb,女性2.80 U/g Hb。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陷疾病,可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其发生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点和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葡萄糖一个磷酸脱氢酶(G6PD)荧光斑点试验方法,制备冰冻干燥G6PD反应试剂,观察冰冻干燥试剂在保存中的稳定性,用该试剂定性测定正常人和挑N缺乏者酶活性,并与G6血活性定量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冻干G6PD反应试剂在4℃至少能稳定6mo。与G6PD活性直接测速结果比较,检测G6PD活性正常者标本,符合率为92%~96%,男性G6PD缺乏者,符合率为100%。G6PD反应试剂经冰冻干燥后有利于贮存,且不影响试剂的检测效果。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批量生产,并可提供给基层医疗单位开展G6PD缺乏症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郑敏  罗建明 《临床荟萃》2006,21(11):775-777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广西地区2 187例新生儿样本采用四氮唑蓝定量法进行G6PD活性筛查;对其中经G6PD活性测定诊断为G6PD缺乏的62例新生儿采用自然或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中国人群3种最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结果 2187例新生儿中筛查出G6PD缺乏的有235例(10.75%),62例基因检测发现G1388A突变25例G1376T突变16例,A95G突变4例,其余未定型,3种常见突变共45例,占72.58%(45/62);其中5例经DNA测序证实.结论 广西地区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10.75%,G1388A、G1376T和A95G也是广西地区G6PD缺乏症的常见基因突变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干血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筛查过程中可能影响G6PD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观察采血季节、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血样采集后样本的贮存条件及时间、干血片取样部位、加酮试剂后血片是否去除和加酮试剂后仪器测定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采血季节、新生儿的分娩方式(顺产及剖宫产)、样本贮存条件及时间、加酮试剂后血片的处理方式及仪器测定时间的不同均可引起G6PD结果的差异。新生儿性别及于血片取样部位对G6PD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结论影响新生儿干血片G6PD筛查试验结果的因素众多,选择最佳检测条件,才能较好保证筛查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的基因型。方法对广西30例G6PD缺乏症的基冈型使用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筛选,然后使用直接测序或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再检测。结果在我国大陆第一次确定G6PD Viangchan(871G→A,1311C→T)的存在,共3例,占100%;首次发现1例G6PD Union(1360C→T),占3.3%;其余为G6PD Ganton(1376G→T)占30.0%,G6PD Kaiping(1388G→A)占26.7%和G6PD Gaohe(95A→G)占23.3%结论除G6PD Ganton、Kaiping和Gaohe三种中同常见的变异型之外,广西尚有G6PD Viangchan和G6PD Union。G6PD Viangcharl和G6PD Union在我国大陆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分析本院新生儿脐带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结果,为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提供依据和参考.探讨脐带血G6PD检测在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及早期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带血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真空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低于参考值为缺乏.结果 G6PD缺乏率为10.10%,其中男婴为12.00%,女婴为7.77%,男性缺乏率高于女性缺乏率.结论 采用新生儿脐带血检测G6PD活性,取材方便、简单,能有效、早期筛查出G6PD缺乏患儿,脐带血G6PD活性检测在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及早期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吕静  邓国生  黄鹏飞 《检验医学》2010,25(7):578-579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病,是摄入蚕豆后引起的一种急性贫血。临床以贫血、黄疽、血红细胞蛋白尿为主要特点。发病年龄以9岁以下小儿最多见,男性显著多于女性^[1]。为了解玉林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状况,我们对2072名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对部份筛查阳性者于出生后2—3个月内召回复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酶动力法对新生儿脐血行 G-6-PD 活性测定,运用化学法对黄疸患儿进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运用荧光免疫法对黄疸患儿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早期口服苯巴比妥及肌肉注射维生素 E,对早期出现黄疸者,则给予清蛋白或光照等干预治疗,预防并纠正贫血;同时以未经干预的 G-6-PD 缺乏患儿195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结果干预组的656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530例,黄疸发生率80.8%,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3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1.2%。对照组的195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190例,黄疸发生率97.4%,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5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81.5%。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 Hcy平均浓度为11.2μmol/L,与对照组(29.6μmol/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黄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6PD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的G6PD,调查G6PD缺陷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将其与G6PD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作比较。结果①3018名新生儿中,共诊断G6PD缺陷216名(7.16%),其中男性与女性G6PD缺陷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93,P<0.01)。②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49名(22.69%);506名G6PD正常的新生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10名(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6.64,P<0.05)。③在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χ~2=7.16,P<0.05)。结论新生儿G6PD缺陷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为患该病新生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法对本筛查中心的30 556例新生儿进行G6PD筛查检测,对可疑患儿召回并用G6PD/6PGD比值法进行确诊。结果所有被检测的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的初筛阳性率是7.36%,其中男性为10.89%,女性为2.86%;对民族进行分组,汉族G6PD缺乏症的初筛阳性率是5.29%,壮族为9.54%,其他少数民族为5.42%。对可疑患儿召回确诊发现荧光法与G6PD/6PGD比值法的符合率为97%,重度G6PD缺陷者符合率达100%。结论荧光法准确性高、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应常规开展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工作,使G6PD缺乏症患者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与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跨跃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结合单管多重PCR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182例孕妇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SEA、-α3.7、-α4.2缺失型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种常见的点突变)检测,并将其分为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红细胞G6PD/6PGD。结果单纯α地中海贫血患者缺失型突变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SEA/αα(54.17%)、αα/-α4.2(20.83%)、αα/-α3.7(12.50%)、--SEA/-α4.2(8.33%)、--SEA/-α3.7(4.17%)。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分布情况依次为CD41-42-TTCT(33.33%)、CD17 A→T(20.51%)、IVS-Ⅱ-654C→T(20.51%)、-28A→G(12.82%)、CD27-28+C(5.13%)、βE GAG→AAG(5.13%)、CD43G→T(2.56%)。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G6PD/6PGD比值分别为1.69±0.39、1.66±0.32及1.70±0.2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0.26,P〈0.05);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G6PD/6P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6PGD测定对地中海贫血初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法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中的实用性。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足跟血,滴在规定的滤纸上,采用荧光法测定OSPD活性水平,同时与荧光斑点法、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酸(6PGD)比值法进行比较。并且检测3706例新生儿G6PD正常水平及筛查临界值(cut off值)。结果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52U/gHb,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9.8%,批间平均CV为11.1%,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6.4%。实验结果与目前国内筛查使用的荧光斑点法的符合率为97.5%,和G6PD/6PGD比值法的符合率为100%。筛查cut off值建议定为2.7U/gHb。结论荧光法适用于新生儿OSPD缺乏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库存血G6PD活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疗效影响.方法根据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时使用的库存血G6PD活性将190例患儿分为G6PD活性降低组(试验组)与G6PD活性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换血24 h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下降幅度,并对换血后光疗持续时间和再次换血患儿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换血24 h后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t=5.74,P<0.05),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t=10.9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换血后光疗持续时间延长(t=7.14,P<0.05),再次换血患儿百分比升高(χ2=5.60,P<0.05).结论 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将导致换血后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持续时间延长、再次换血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筛查及临床分析,了解桂平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及G-6-PD缺乏幼儿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出生的3 402例新生儿进行G-6-PD测定,统计分析G-6-PD缺乏情况,并跟踪回访新生儿至出生后第10天,如果出现黄疸应立即采血测定胆红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0.35%(352/3 402),男婴G-6-PD缺乏率为14.28%(264/1 849);女婴G-6-PD缺乏率为5.66%(88/1 553)。G-6-PD缺乏幼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5.3%,明显高于G-6-PD正常新生儿的2.6%(P〈0.01)。结论广西桂平市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对G-6-PD缺乏症的筛查非常有意义,能有效提示医生谨慎用药和指导患儿避免接触诱因,预防溶血的发生,提高该地区人群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新生儿黄疸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6PGD)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和基因测序法检测G6PD基因突变为研究手段,对九江地区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研究。结果 100例新生黄疸患儿中共检出基因突变19例,检出率为19%,其中G1388A突变10例、G1376T突变7例、A95G突变2例。G1388A组与G1376T组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G1388A组与A95G组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G1376T组与A95G组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江地区G6PD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G1388A和G1376T。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可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该病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影响下,可仅有轻微甚至无临床症状,而在摄人蚕豆、使用氧化性药物、发生感染等诱因下可出现急性溶血反应.G6PD基因突变造成的酶活性异常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G6PD缺乏症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是G6PD活性检测和检测G6PD基因突变位点.本文就近年来G6PD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177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组(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G6PD-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两组患儿的TSB水平及其下降百分比.结果 ①换入的370袋库存血中,26 袋(7.03%)为G6PD活性降低.②两组患儿在换血前及换血后0时TSB水平及其下降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3,0.10和0.04,P>0.05);而换血后12 h~24 h期间,G6PD-D组TSB水平明显高于G6PD-N组(t分别为4.39和5.63,P=0.00),TSB下降百分比明显小于G6PD-N组(t分别为8.90和11.02,P=0.00).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