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 当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患病率高,但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低。明确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改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健康水平。目的 研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7年9-12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域内的两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可利用的区域卫生服务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分析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模型中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调整R2值和相对重要性权重。结果 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问卷353份,有效问卷3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利用频率最高的3项卫生服务分别为体检(95.6%)、门诊(92.4%)和药事服务(8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曾从事职业类型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体检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入住养老机构时间、护理等级、两周内是否患病、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健康教育与咨询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朋友同事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门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医疗保险类型、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临床护理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子女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护理等级、两周内是否患病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急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朋友同事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两周内是否患病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转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半年内是否患慢性病、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药事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倾向因素主要影响体检服务,影响程度为67.3%;需求因素主要影响健康教育与咨询、急诊、转诊服务,影响程度分别为58.9%、71.7%和71.9%;使能因素主要影响门诊、临床护理、药事服务,影响程度分别为42.4%、65.3%和44.9%。结论 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主要集中于预防保健与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服务。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社区应根据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项目利用决策特点为优化服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2.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3.
张涵  吴炳义  董惠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5):1786-1790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分析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6个地级市37所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办民营),在各类型养老机构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1158例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山东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需求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生活照料需求、健康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心理归属、价值需求和养老机构基本信息7个项目。本研究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一般情况、健康需求和养老机构基本信息3个项目。结果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曾从事职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13.1%,152/1158)老年人所属养老机构未配备医务人员,其中7.0%(81/1158)是公办公营,3.7%(43/1158)是民办民营,2.4%(28/1158)是公办民营。40例(3.5%,40/1158)老年人所属养老机构未配备护理人员,其中2.2%(25/1158)是公办公营,1.3%(15/1158)是公办民营。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配备率低于民办民营、公办民营养老机构(P<0.05)。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过去1年内体检次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需求:29.4%(340/1158)的老年人很希望体检,52.8%(612/1158)的老年人希望体检,17.8%(206/1158)的老年人表示不太关心。拿药地点:66.7%(772/1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内诊室拿药,33.3%(386/1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外的药房或医院拿药。住院地点:50.7%(587/1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内住院,49.3%(571/1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外的医院住院。结论 医疗资源配置在不同类型养老机构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需求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养老机构应该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养老需求状况,分析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地点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及制定相关养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8至9月,对社区210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基本健康状况、养老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以低龄、女性为主,72%的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率为41.1%,其中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个数以及自感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不同(P<0.05),而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居住情况、自感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患慢性疾病对老年人选择养老地点有不同的影响(P<0.05)。结论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充分考虑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方式的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全方位养老需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探索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桂前  严姝霞  王燕君  张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906-39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口及失能人口剧增,导致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机构养老作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模式,如何准确全面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外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内部结构及特点,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我国养老机构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 我国各地各机构分级护理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统一,加之老年人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了分级护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导致实际的分级护理可能与老年人需求、能力等级不匹配。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为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老年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和常州市2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60岁,n=57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分别用以评价老年人的能力等级、照护问题和需求。采用interRAI-LTCF中的临床评估报告(CAPs)分析每例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资料,记录发现的照护问题;采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与CAPs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能力等级评价为能力完好55例(10.3%),轻度失能264例(49.6%),中度失能71例(13.4%),重度失能142例(26.7%)。采用CAPs可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分为4类21个方面,老年人存在的中位照护问题数为4(3)个。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轻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心理社会和躯体活动不足问题,是精神慰藉和健康促进服务的高需人群;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临床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高需人群。结论 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进行比较,发现能力等级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照护服务需求存在差异,这可以为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机构养老已成为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而养老机构了解老年人对服务的期望和满意度,对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项目的期望,并结合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基于人本主义需要理论,构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期望-满意度评价模型,关注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查体、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服务项目的期望,以及对日常护理、伙食供给、生病照料、居住环境及收费水平的满意度评估。基于该模型设计问卷,于2017年7-9月对南京市浦口区11家养老机构的20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在老年人期望得到的服务项目中,生活照料项目占据首位〔76.4%(155/203)〕,其次为医疗服务〔57.1%(116/203)〕,对健康教育的期望最低〔16.3%(33/203)〕。养老机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对各项服务的期望存在差异(P<0.05)。对服务项目满意度方面,近1年参加过体检和功能受损的老年人日常护理满意度更低的比例分别较未体检者和功能完好者低66%和46%,慢性病老年人日常护理满意度更低的风险是非慢性病老年人的2.67倍;伙食供给方面,近1年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满意度更低的比例较未体检者低63%,慢性病老年人满意度更低的风险是非慢性病老年人的2.35倍;功能受损老年人居住环境满意度更低的比例较功能完好者降低39%;功能受损老年人费用满意度更低的风险是功能完好者的2.00倍,无医保老年人对费用满意度更低的风险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老年人的3.63倍。结论 老年人年龄、户籍所在地、日常生活能力、医疗保险类型、近1年体检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养老服务期望及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建议养老机构不断完善照护服务,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方法:利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衡阳市区463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进行调查。结果:89.0%的老人倾向居家养老方式,76%的老人选择靠近子女居住;100%的城镇老人认为有必要为居家养老提供各种照顾服务。94.0%的老人认为居家养老需要护理技术服务,85.5%的老人认为需要健康教育与指导,68.7%的老人认为需要基础护理,42.5%老人认为需要居家康复照顾。不同性别、年龄、自理能力老人对“护理技术服务”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健康教育与指导”、“基础护理”、“康复照顾”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政府和有关部门需根据不同老人的居家养老照顾服务需求内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王庆 《卫生职业教育》2014,(17):117-119
目的为增强老年群体康复意识及促进老年康复服务的开展,调查天津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天津市6区46家养老机构的老年康复服务开展情况、满足老年康复需求情况、康复服务对象及开展老年康复服务面临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在康复服务开展情况方面,73.9%的养老机构未开展,且不同功能养老机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已开展康复服务的养老机构中,66.7%的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各养老机构康复服务需求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慢性病的康复服务,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面临的问题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偏低(89.1%),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够(45.7%),政府支持力度不够(32.6%),康复训练场地及器械不够(28.2%),缺乏行业管理标准(21.7%)。结论天津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服务对象单一,需不断拓宽老年康复服务领域;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工作开展面临诸多问题,人才稀缺成为限制康复服务发展的瓶颈,只有政府加大重视及扶持力度才能发挥养老机构在养老康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的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的189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最高的项目是“老年人服务热线”105人(55.6%),需求最少的项目是“托老所”7人(3.7%)。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项目有10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日托站、托老所和法律援助7个项目的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P<0.01);对服务热线需求率,60~70岁组老年人最高(P<0.01),其次为≥80岁组(P<0.01),70~80岁组最低(P<0.01);对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对上门做家务需求率,70~80岁组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职业性质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有7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上门看病、老年人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5个项目的需求率,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P<0.01);对聊天解闷和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脑力劳动组低于体力劳动组(P<0.05和P<0.01)。与子女居住情况不同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的为5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和服务热线5个项目的需求率,同村/社区和同城组老年人的需求率高于其他地区组(P<0.05~P<0.01)。结论: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不同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护理服务机构和老年护理院的数量、床位设置、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人员配备、设备配备、政府投入及是否列入医保定点等情况调研,为护理服务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面问卷调查和部分实地考察方法,以江苏省40所护理服务机构和老年护理院为研究对象.结果:护理服务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已逐步得到政府的重视,部分城市已开始起步,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数量少,规模小,投入不足,定位不明,发展环境尚待完善,人员、设备、管理欠缺.结论:护理服务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发展需要政府重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同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定位,强化管理,加大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并分析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12.5±2.5)d、(4818.6±248.5)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1±2.9)d、(7711.5±345.7)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知识评分为(28.4±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知识掌握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0%、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0%、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运用护理路径实施整体护理在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是可行的,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and hospice in nursing home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erzan J  Stearns S  Hanson L 《JAMA》2000,284(19):2489-2494
Nursing homes are the site of death for many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curable chronic illness, yet dy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have limited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and hospice. The probability that a nursing home will be the site of death increased from 18.7% in 1986 to 20.0% by 1993. Dying residents experience high rates of untreated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The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re isolated from soci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Hospice improves end-of-life care for dy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by improving pain control,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 and reducing use of tube feeding, but it is rarely used. For example, in 1997 only 13% of hospice enrollees were in nursing homes while 87% were in private homes, and 70% of nursing homes had no hospice patients. Hospice use varies by region, and rates of use are associated with nursing home administrators' attitudes toward hospice and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Current health policy discourages use of palliative care and hospice for dy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imbursement rules provide incentives for restorative care and technologically intensive treatments rather than labor-intensive palliative care. Reimbursement incentives, contractual requirements, and concerns about health care fraud also limit its use. Changes in health policy,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imbursement incentives are essential to improve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and hospice for dy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JAMA. 2000;284:2489-2494.  相似文献   

15.
王久凤  刘锦明  刘正聪 《现代医学》2014,(11):1371-137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后,掌握健康教育内容观察组有50例(78.13%),对照组有38例(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82±0.9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8±1.12)d(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 416.18±189.46)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 931.42±224.38)元(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即医养院,已成为趋势,其将极大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而目前针对医养院服务质量暂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目的 构建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3月,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的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分析专家咨询的可靠性,专家对条目的评价采用重要性得分均数、变异系数(CV)和满分率表示,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和100.0%,Cr分别为0.83、0.84。第1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116、0.137,第2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W分别为0.137、0.321(P<0.05)。最终确定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结论 初步确立了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医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提供量化 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4%和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中医整体护理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晓俊  杨琼  李世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50-151,15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前的患者3057例为对照组,2011年2月~2012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后的患者33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制度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14%(5/3499)、0.23%(8/3499),均优于对照组[0.95%(29/3057)、1.01%(31/3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流程、专业技术、仪表行为、语言沟通得分为(94.48±0.68)、(94.59±0.69)、(94.77±0.75)、(94.90±0.74)、(95.43±0.78)分,均优于对照组[(89.82±1.00)、(89.48±1.03)、(90.06±0.92)、(89.32±1.30)、(89.59±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疗环境、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患关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紧急预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整体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各种路径测算出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2月,由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科室(即全科、中医、口腔、康复、护理、检验、放射和功能科)执行人代表,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分别对各科室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人力成本的构成要素:人力消耗与耗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填写,同时由人事科对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医务人员2016年和2017年薪酬资料进行采集并审校,在中心项目组核心成员小组会议讨论确认不同科室间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相似或相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引入标化价值模型,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进行测算。结果 中心可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共572项,其中收费项目518项,纳入医保的项目511项。项目均可服务于各类养老场所的老年人,其中283项服务只能在中心内提供,其他289项可上门提供。经测算,人力成本最低的是挂号费服务,为2.13元;人力成本最高的为牙开窗助萌术(骨内)、阻生牙拔除术(未完全萌出)、阻生牙拔除术(骨性埋藏)、根尖切除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为506.27元;其中,可以向福利院、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居家的老年人上门提供的服务中,最低的为贴敷降温,为6.73元;最高的为血液疟原虫检查,为190.54元。结论 本研究测算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