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地震后救援药品品种选择的方法.方法 按时间段统计巴基斯坦巴拉考特2005年、印尼班图尔2006年和我国汶川2008年大地震后1~7 d和8~14d的疾病种类及其百分比,按疾病种类所占比例配置救援药品,形成救援药品整体比例结构.按照救援队医师携带一个药箱,每人每天救治20名伤者,计算每日携带药品基数,由随行药师每日统计补充.按出队护士每人每日能输液20人,肌肉注射20人,计算出救援队出队时期内所需配备输液药品的数量.结果 地震后1~7 d,治疗损伤、中毒的药物所占比例为68.32%,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占7.64%,而治疗妇产、小儿疾病的药物为0;8~14d,上述3类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40.47%,13.25%,和5.71%.救援队医生每人每天携带,随行药师每日补充的药物可用下列公式计算:A=B ×20×k×N(A:某药配备剂量B:某药1日常用量K:药品配备比例N:出队时间段).救援队出队护士人每人每日输液20人,肌肉注射20人,计算公式同上.结论 救援队医生和护士每日携带药品基数和配备输液药品可用公式A=B×20×k×N计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广东省现已全部划入地震设防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腹地,研究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评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5级以上地震为例,探讨应急医学救援评估系统的建设,研究强震人员伤亡和地震医学救援评估两大关键模型,并选取历史震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 通过验证分析,强震人员伤亡模型误差率小于7%。由于实际医疗救援情况尚未找到确切统计数据,故暂时无法对地震医学救援评估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论 本评估系统针对5级以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预测卫生救援力量和医疗物资的需求,对实现医学救援资源的智能化精准配置具有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伴随保障,而是与搜索、营救相辅相成的救援手段,担负着救死扶伤和维护公众生命安全的重大使命,现在医疗救援工作已成为灾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救援装备对于医疗救援队的行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施院外急救的物质基础,所以装备物资的配备形式、建设水平的高低及功能的强弱对整个医疗救援队的救冶水平、效率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对医疗救援队救援装备从最小功能单位开始,确定功能要素,采取模块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国际、国内灾害日益频发,近两年国家努力致力于灾害预警,降低灾害发生的危害,对于地震频发地区,加强加固房屋建设,强化人们对于灾害发生自我防护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偏远地方,乡镇、农村等区域防震、防灾措施仍不到位,发生灾害时偏远地带存在一个共同特点,道路不通,救援物资,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和总结汶川地震四川灾区医学救援工作,研究救援医学发展探讨,构建救援医学新体系。方法对四川省各市、县上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数据,作描述性分析。结果救援医学新体系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要树立大救援观。二是技术层面,救援队伍要专业化,技术方法要科学化。三是保证层面,要有充足的物资设备。四是组织层面,以政府为主导,在专职机构和多部门协同配合下共同做好救援工作。结论面对频繁的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必须适应新变化,以大救援观为指导,全方位,立体化构建救援医学新体系,有效地面对灾害带来的挑战,有效地实施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卫生主管部门立即组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在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迅速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通过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科学快捷、透明公开,一个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就相当于以前全省一年总用量;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接连完成了紧急医疗救援、重症伤员救治、跨省大转运、应急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GH)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异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从“汶川”到“芦山”的转变,旨在为今后的灾难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比分析GH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收治伤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伤员流、来院时间分布、伤情分类、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两次地震救援中一线和二线医院收治方案、上级专家巡诊会诊模式、二级职能科室在医学救援中的职能转变、公共信息平台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伤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伤情分类、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流”峰值时间较汶川地震时显著提前,伤员转归较汶川地震好。国家级、院级专家会诊巡诊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效率,另外,二级职能科室参与医学救援过程的模式使应急救援过程更加有序、合法。结论在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中,GH从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空中转运、各级专家检诊模式以及医院二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应急救援遵循“变应急为常态、变无序为有序”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地震常造成环境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紧急医学救援是十分复杂的,而救援组织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取得最佳的救援效果尤其重要。芦山地震发生后,武警后勤学院紧急医学救援队赶赴灾区。他们采用三级医学救援模式在山区地震灾区展开医学救援。一级救治点设在行政村居住点、乡镇或县城驻地,以流动医疗队形式在地震早期开展医疗巡诊,稳定生命体征,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期救治赢得时机。以地区或市级医院为二级救治点,以当地指定的大型省级三甲医院作为三级救治点,开展疾病后期的专科和康复治疗。本研究描述了武警后勤学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芦山地震的经历,并评价了山区地震灾区三级医学救援模式的应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采取的三级医学救治模式用于山区地震灾区的医学救援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急救中心赴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的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玉树地震后,北京急救中心接市卫生局指令,先后选派104名急救人员、25辆救护车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圆满完成任务,经验表明,在高原地震灾区,应合理调配救援人员、物资和车辆开展救援,后勤保障存救援中非常重要。行对今后应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进行思考和提小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发生后10h,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行187人,包括22名医务人员,奔赴到四川灾区,开展现场急救、医疗巡诊、卫生防疫、心理疏导、队内医疗保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援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学决策、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科学施救是医疗救援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宝兴县是极重灾区之一。地震发生当天,宝兴县县级医疗机构(包括宝兴县人民医院和宝兴县中医医院)立即将医务人员分为外科组、内科组和护理组,建立帐篷野战医院,整个救灾期间治疗74040例,其中地震伤员5807例,在道路中断时,通过徒步接力转运伤员。无一例伤员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死亡或延误病情。及早建立县市省三级转运救治体系,确保了震后72 h内全县55个村医疗救援全覆盖。每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医疗防疫点,开展防疫,应急接种甲肝疫苗、麻腮风等疫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请专业的消杀公司。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短时间内先后派出5批16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面对震后通讯不畅、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化装备缺乏、信息情报收集不全等不利局面,紧急启动《卫勤保障信息化处理预案》,依托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抗震救援信息化保障模式。通过“军字一号”、“军字二号”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灾区情况进行现场报道,随时发布各类急救、防疫、心理干预等专题信息,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了应急救治、疾病预防及地震灾区自我保护知识。为地震后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防治、伤员救治、灾区防疫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半小时,笔者带领卫勤组随四川武警总队紧急救援队紧急开赴汶川灾区实施救援,并在古尔沟受阻后徒步开赴汶川,组织、参与了徒步开赴汶川沿途的医疗救援及卫勤保障工作。在此期间,由于救援队员准备不足,对灾区气候不适应,加之灾区环境恶劣,生活设施损毁严重,罹患各种伤病。现将关于开赴途中及紧急救援中队员自身防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依据前期对本院救援队出队参与多次国内、国外救援工作总结出的地震疾病种类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对今后地震救援药品品种进行遴选.方法 对震后我院救援队救治过程中收治的伤病员疾病种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从震后不同时间段,对地震救援药品进行遴选.结果 在震后1~7d,疾病种类以损伤和中毒类疾病为主,药品选择应以抗休克、止血、抗感染、补液等抢救药品为主,辅以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在震后8~14 d,疾病种类多元分布,除了损伤和中毒类疾病外,呼吸系统疾病、妇产小儿疾病、皮肤病、精神和行为障碍增加.药品在选用上述品种的基础上,还应包括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需要的大内科、大外科药品,特别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以及妇、儿用药等.结论 以疾病种类为依据、按照时间段对药品进行遴选的方法,克服了药品品种选择的盲目性,使其更贴近震区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根据模块化原理将野战医疗队的模块编组规模设定在15人左右或30人左右,其中医护人员在11人左右和22人左右。模块分为4类:分类模块、手术模块、重伤救治模块和医疗处置模块。通过地震伤员仿真模拟系统模拟不同规模的野战医疗队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以探索其急救能力。时间片被设定为1min,救治时间设定为1天20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医疗处置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显著提高伤员通过量,增加重伤重伤救治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次之,而增加分类米快和手术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对伤员通过量无明显影响。若医务人员总数不变,分类模块内的小模块量降至1个,而其他3个医疗救治模块之一增加一个小模块,则手术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对伤员通过量并无影响,而其他两个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伤员通过量均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于5月13日14:30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晚到达重灾区绵阳市。于绵阳市参与灾区各种医学救援行动整整70d,共诊治灾民13185人次,抢救危重伤员57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45台次;先后4次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转运伤员583例;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4月26日飞赴尼泊尔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医疗分队主要任务是伤员救治、队内保障、常见病的诊治及卫生防疫。在为期13天医疗工作日中,共开展医疗巡诊9763人次,诊治5603例。影响此次救援的因素有灾区因素、风俗因素、语言因素。对策:密切与搜救人员协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救援队的协作、联系当地医护人员、依托志愿者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因组队合理、科学指挥、专业技能强、后勤保障有力,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笔者认为,应组建具有一定规模、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医疗救援队,在大型破坏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在当地卫生指挥部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现代医疗救援队自身的建设应从队伍组建、装备建设、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实施,并将医疗救援队纳入全国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完成一线的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