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随着机器单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单采血小板以浓度高、纯度好的特性,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但其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献血者的自身因素献血者采前血小板(PLT)、采前外周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偏低的献血者是否适合单采血小板.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清远市中心血站50例MCV偏低的献血者为试验组,50例MCV正常的献血者为对照组.比较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参数;2周后复查2组献血者血常规参数恢复情况;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捐献的血小板质量,比较2组血小板成品合格率.结果 采集前,试验组红细胞计数[(6.52±0.61)×1012/L]、血小板计数[(234.92±15.24)×109/L]高于对照组,MCV[(73.51±5.1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3.18±1.07)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前,试验组血细胞比容[(45.82±2.14)%]、血红蛋白[(150.14±10.35)g/L]、平均血小板体积[(9.59±0.73)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后,2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复查,试验组与对照组血细胞参数恢复至采集前水平;2组血小板成品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偏低的献血者可以成功捐献血小板,血细胞参数短期内可以恢复至采集前水平,采集的血小板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综合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主要因素,建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综合筛选指标,以提高机采血小板的合格率和优质率。方法收集了238名献血者的自身状况(包括生理、健康状况)、采前外周血液指标、机器参数等共88个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分析、直线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献血者的采前外周血液指标、自身生理、健康状况的生活习惯等都对血小板收集量有影响,其中,采前外周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收集量的影响最大,是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最重要的指标,但不应是唯一指标;由多元回归方程计算获得的血小板收集量预测值可以作为筛选献血者的重要依据,据此可以建立综合筛选指标。结论根据综合筛选指标筛选献血者,科学、合理,并易于操作,避免了目前依据外周血小板计数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血小板收集量的合格率和优质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机采单个供体血小板具有止血疗效可靠、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并有利于血小板配型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优点[1]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量逐年增加 ,机采血小板质量的优劣 ,关键指标是血小板收集量、白细胞混入量和红细胞混入量[2 ]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选择应符合献全血的条件 ,并且外周血小板计数≥ 15 0× 10 9/L。笔者通过 195名献血者及其对应机采血小板的分析 ,认为献血者的外周血红蛋白浓度是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红蛋白浓度适宜筛选标准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献血者血细胞参数和MCS+血细胞分离机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之间关系。方法将献血者采集前血细胞参数做自变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前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影响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的重要因素,在采集前加以关注,更好地完成双份血小板的采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单采设备中血小板校准系数(YSF系数)调整前、后单采血小板含量,探讨YSF系数对单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80例无偿献血者分成2组,每组240例.选取Trima Accel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40例无偿献血者当前YSF系数的单采血小板.按照操作手册调整Trima Accel系统的YSF系数,采集调整YSF系数后240例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比较YSF系数调整前、后两组的血小板收集量、血小板容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储存期末pH值等的差异.结果 YSF系数调整前、后两组血小板收集量、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容量、红细胞计数及储存期末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不合格率由24.67%降至13.33%.结论 调整YSF系数可降低单采血小板含量不合格率,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质量,采供血机构应制订标准工作流程,规范YSF系数的设置,以保证临床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现象的献血者血液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冲红现象的影响。方法以19例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的为冲红组,随机选择20例血小板正常采集的为对照组,对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体检时需关注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减少捐献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多次单采后与未单采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学指标是否有差异 ,笔者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及方法 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单采次数划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 1~ 1 0次 ,第二组为1 1~ 1 6次 ,单采周期为 1个月。将首次来血站无偿献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人群血小板数( 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将单采献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 ,分别比较白细胞数 ( WBC)、红细胞数 ( RBC)、血红蛋白 ( Hb)。检测结果经 t检验分析。2 仪器试剂 使用 Coulter Ac.T diff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PL T )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献血次数15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57例,比较其首次献血前与末次献血前献血者外周血7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PLT、PLT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PLT 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期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安全与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分别选择捐献20~29次与30~44次者为2组对象,收集2组献血者最近连续捐献的20、30次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共14项检测指标,按5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另外选择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0次献血者,分析其RBC、Hb、Hct、PLT、WBC 5项参数的变化及与献血小板总次数的相关性,选取前100次数据,按10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2年捐献单采血小板20~29次组有30人、30~44次组有11人,2组各血液学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捐献血小板总次数≥100次献血者RBC、Hb、Hct、WBC与献血次数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形态大小及渗透脆性的差异。方法对健康献血者0型和Rh(+)型红细胞用IgG型抗-D致敏后,与未致敏的相同献血者的红细胞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对二者进行渗透脆性比较。结果致敏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未致敏红细胞(P〈0.05),未致敏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致敏红细胞(P〈0.01),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大于未致敏红细胞。结论红细胞致敏后在体积上大于未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可能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对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HLA-A、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梧州汉族--SEA/αα型α0-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CR-SBT),对广西梧州籍汉族57例--SEA/αα型α0-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HLA基因分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采用电泳法测定HbA2。应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LA-A*33:03、B*15:01或者B*55:02阳性的梧州汉族--SEA/αα型α0-地中海贫血患者Hb、HbA2明显较低,而HLA-B*15:02阳性的患者Hb、HbA2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多个HLA等位基因与梧州汉族--SEA/αα型α0-地中海贫血患者Hb水平可能有关联。研究结果对了解地中海贫血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530例临产孕妇和140例健康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平均体积、凝血酶时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的某些参数与成熟红细胞相应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对112例男性和11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进行多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确认参考范围,并与成熟红细胞5项相应的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纳入研究者中,女性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ic#)、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45%~1.76%、(22~86)×109/L、30.1~36.4pg、99.5~113.7fL;男性的这4项参数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54%~1.93%、(29~104)×109/L、32.6~36.6pg、97.6~112.7fL。网织红细胞计数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明显大于成熟红细胞平均体积,且女性略高于男性;CHr明显高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而体积较大的网织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低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低于成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成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均一性则比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均一性好。结论建立了网织红细胞一些应用较少的参数的参考范围并与红细胞的相应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红细胞参数和血细胞变化,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提供筛选指标。方法:长期观察的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病儿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儿标本中除治愈那例外,其他,全部标本MCV大于100fl、RDW小于14.6%。治愈1例在MCV下降前有6个月出现RDW上升,最高15.6%。结论:大MCV和小RDW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特异表现,可作为临床筛选SAA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RBC HB MCV MCH MCHC RDW)对几种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9例不同疾病导致的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血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红细胞参数中RBC、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HB、RBC、MCV、MCH低于健康对照组,RDW显著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患者HB、RBC低于对照组,而MCV、MCH、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病、慢性肝病和急性失血患者HB、RBC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述几型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均有不同改变,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有助于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查在判定血尿来源定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血尿的标本作为考察对象,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肾小球性血尿组(glomerular hematuria,GH)和非肾小球血尿组(non glomerular hematuria,NGH)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性血尿(GH)组尿MCV值(63.71±6.03)fl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NGH)组MCV值(92.37±12.11)fl(P0.05)且尿MCV不高于72.0fl,变形红细胞80%呈多形型。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特征分析可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7项血常规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9例HIE患儿和3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参数检测,分析其结果和临床意义。结果H1E组与对照组比较,(1)白细胞参数: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红细胞参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CV、红细胞分布宽度SD、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有核红细胞计数、有核红细胞百分比等12项红细胞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大型血小板比率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HIE患儿外周血进行常规筛查和动态监测,计数快速、准确,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协助临床诊断HIE。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炎性反应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对2890例患者血液标本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红蛋白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C反应蛋白的浓度有增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C反应蛋白的升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高原  杨剑敏  王欢  马展  张泓 《检验医学》2012,27(3):217-220
目的调查分析本实验室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对体检合格的2 408名2~6岁儿童进行年龄分组(2-、3-、4-、5-),并做末梢血血常规分析,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不同年龄组之间各项参数做统计学分析,得出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均数比较,白细胞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间相差<25%,不建议分组,其他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参数合并后白细胞为4.8~11.6(7.7)×109/L,红细胞为3.75~5.18(4.47)×1012/L、血红蛋白为110~145(126)g/L、红细胞压积为31.2~41.5(36.3)%、红细胞平均体积为76~88(81)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5~31(28)pg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29~368(349)g/L、血小板为175~460(310)×109/L。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参考区间与长沙儿童末梢血作比较基本一致,但低于昆明儿童末梢血,血小板参考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均高于长沙、昆明。结论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应建立各自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