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护理学已伴随救援医学应运而生,护理工作尤其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笔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参加了本次现场救援行动。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成功救出49名地震灾害中的幸存者,经过现场及时、有效的救护,幸存者被救出后无1例死亡和伤情加重;对现场搜救队员的外伤处理268人次,无伤口感染发生,圆满完成了此次救援任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震后不同时间段疾病种类的变化规律为地震救援药品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救援队救治能力为救援药品的携带数量提供了参考,但是,由于地震灾害发生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所携带救援药品不仅要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的需求,还有考虑到多种地理环境下对救援药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一套地震灾害救援智能决策系统平台为相关领导部门提供清晰准确的地震救援情报,快速生成灾情严重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为科学救援提供客观决策依据。方法以前期18批次国内外实战救援数据为基础,调研我国23条地震带上146个主要地级市的人口密度、年龄结构、交通、建筑物分布、文化素质、经济水平、救治单位、医疗资源等,构建地震灾害相关信息数据库,以现代化信息工具整合资源信息,形成智能决策系统平台。结果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可自动调出灾害区域人口、人文、地理、疾病谱、气象及交通道路等信息,可以在10 min内对伤亡作出快速预测,生成灾害评估报告,形成地震灾害医疗救援详细预案。结论该系统对提高应对突发灾害救援能力、提升救援队伍战斗力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伤员医疗后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加强地震灾害医学救援,构建合理的伤员医疗后送体系,对挽救受灾伤员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从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灾害死亡的人数约数百万人,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8%;而受伤人数可达死亡人数的3~5倍。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目的的医学救援,成为灾后救援工作的主题。结合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8级地震,本文就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后早期紧急救援及其对伤员预后的影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4日7点59分在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5日17时,地震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玉树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7点59分在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5日17时,地震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玉树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西部最大的区域性国家级教学医院,在这次地震灾害救援中承担了救治大量危重伤员的任务,大量危重伤员通过筛查分检被集中收治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原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高原地震早期伤病发生基本规律是:骨折伤员占比大,急性高原病发生率高,易发生冻伤与感冒,伤员早期死亡多。本文采用技术效果指标和保障难度指标,对高原地震灾害现场急救技术进行筛选。建立起包括现场紧急救命技术、外伤/伤口处理、急性高原病现场诊治、冻伤现场防治、伤病员搬运等适宜技术。高原地震灾害现场急救适宜技术群的构建,有利于科学组织实施现场急救,提高救援力量的技术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北京),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连续36个小时开展救援演练状态下接受了联合固国际救援队分级测评专家组的分级测评。通过了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INSARAG)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IEC),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认证。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能在接到命令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数小时内赶往世界各地灾区救援。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7批次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5批次赴新疆、云南、青海及四川汶川进行国内救援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救援队医疗队员中护理人员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从林地区地理气候特殊,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任务具有救援时间紧迫、伤员数量多、雨季雨水多、防疫任务艰巨、心理服务需求大等特点,医学救援难度大。做好医学救援工作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①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医学救援体系;②陕速反应,科学实施救援;③灵活机动,因地制宜救治。④做好细致周密的卫生防疫工作;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实施有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1],故如何使护理人员配置从数量、结构等方面满足地震救援特点的需要,是地震救援中的重要问题。从护理人员角度来看,充分做好个人准备是顺利开展救援工作的基本前提。2013年4月20日,武警总医院奉命组建救援队赴雅安开展地震救援,现以此次救援为例浅谈在地震救援中护理人员配置与个人准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 km.由武警总医院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第一时间内赶到灾区,在青海玉树立重灾区结古镇体育场迅速搭建起了震后灾区第一座帐篷医院,在驻地积极开展了危重病抢救、手术治疗、巡诊等医疗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救援的进程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国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中国的急救、灾害医学专家于1985年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的活动,多次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大会。2001年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同年成立“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创刊。2007年武警医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急救医学本科专业。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确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大批专家、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长期从事医学救援工作。北京急救中心建立起一支装备齐全、精壮强干的应急救援队伍。2003年至今,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7次国外大型地震灾害的救援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许多急救人员投入救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地震灾害后批量伤员的伤情特点,提出了策略性地震突害现场救护(strategic earthquake casualty care,SECC)体系,形成一种新的紧急医疗支持和管理方法,提高现场救治效率:方法通过现场医疗救治精准分级(precise grading,PG)、建立SECC搜救与救援评做成级别(ASR)协调机制,规范区域分级准入(graded access system,GAS)规则,制定了搜救与医疗无缝衔接的管理与技术指南=结果在救援早期应用PG、SECC+ASR以及区域分级准入规划等策略,城市搜救队能够明确搜救与医疗协同的技术标准和流程,快速优化灾区伤员转送体系。结论SECC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城市搜救队将高级生命支持向灾害现场核心区域和废墟下延伸,提高了地震灾害救援时效及伤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发生后10h,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行187人,包括22名医务人员,奔赴到四川灾区,开展现场急救、医疗巡诊、卫生防疫、心理疏导、队内医疗保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援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学决策、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科学施救是医疗救援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数次国际救援实践,阐述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检验医学、超声学、心电图学、放射学(医技检查专业组)专业的发展。总结医技检查专业在灾难医学救援中所起作用,分析医技检查专业装备和人员配备优势和某些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医技检查专业组在灾难医学救援中起到重要诊断作用。装备保障模块化、管理科学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地震灾害信息的预警、预报系统是反映救援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内称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支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为主的国家级大型专业救援队伍。救援队由工程技术人员、搜索人员、地震专家、医疗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于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间,曾先后七次开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新疆巴楚-伽师、昭苏、云南大姚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现场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严峻的疫情形势、超大的工作强度、不良的心理刺激,时刻都威胁着救援队员的健康。灾区群众不仅承受灾害打击,并且灾区的恶劣环境也对受灾群众的健康,产生巨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