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经典的治疗方法为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手术风险很小,但胸骨切口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创伤较大。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我们采用AESOP3000机械臂辅助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22例,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方法 本组40例患者中,进行单纯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复18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3例,室间隔缺损修复15例,法洛四联症心内台术2例,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和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各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66分30秒,主动脉阻断时间3~52分,术后6~12天出院。结论 微创伤切口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1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一般先天性心脏病1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9例,室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均采用右胸小切口经右第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右腋下微创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31例,房间隔缺损并发摩间隔缺损3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过渡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其中10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结果.方法 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的方法完成手术,其中男22例,女41例;年龄30.6岁.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2.5~7.0 cm,平均(4.76±0.95) cm.全组无中转大切口开胸手术,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36~209 min,平均(76.38 ±29.97) min;主动脉阻断0~ 138 min,平均(33.49±31.50) min.气管插管2~37 h,平均(10.53±6.13)h;监护室停留4~42 h,平均(14.93±7.65)h;术后住院2~ 14天,平均(5.42±1.98)天.9例输血,54例未输血.随访1 ~32个月,平均(13.75 ±8.91)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无残余漏,一般情况佳.结论 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并行体外循环下对14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剑突下小切口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在原有右侧切口及胸骨下段切口纠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采用剑突下小切口对86例病儿实施了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5年3月~1997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7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09±6.4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99年2月至2003年6月对4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6例瓣膜替换、法乐氏四联症等手术,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对比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 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1.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62例 ,均顺利完成。 6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 ( 72 .2± 14 .3)min ,44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 ( 39.4± 8.6)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 ,无并发症及死亡。本微创切口手术入路具有安全、显露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1—2018-01间收治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的50例患儿作为小切口组,将采用骨正中切口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2组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胸骨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辅助通气、监护及住院时间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224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并探讨其相关的问题。方法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径路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6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6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和埃布斯坦综合征(Ebsteinsyndrome)矫治术各1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例(0.45%),死于急性肺水肿。发生并发症13例(5.8%)。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与同期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1)。术后随访214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除3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0)和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径路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术中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但对TOF以及复杂先心病患者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手术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8例,房间隔缺损(ASD)61例(ASD合并左上腔静脉4例),VSD+ASD 5例,冠状动静脉瘘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发生右肺不张2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液化2例.术后随访122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除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单纯ASD、VSD患者选择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5.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死亡率较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即出现危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佳。2002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2例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病人49例,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评估其可行性及优缺点。结果 49例均成功行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无院内死亡或术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剑突下切口22例和胸骨旁切口20例,经心尖入路7例。手术时间30~125分钟,平均(67.45±22.69)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12小时,平均(3.72±1.82)小时,ICU停留时间4~24小时,平均(9.67±5.43)小时。仅有1例病人术后有轻微的残余分流,术后半年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病人均无心肌缺血。结论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瘘结扎手术安全可行,术中视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11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21例,全身麻醉,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经脐环小切口将脐肠瘘瘘管和部分小肠提出切口外切除,小肠端端吻合。结果 21例先天性脐肠瘘患儿手术后全部痊愈,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62.5 min,术中出血〈5 ml。18例术后随访3-54个月,平均28.5月,无复发、肠粘连、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安全,有效,微创,美观,达到痊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应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创技术进入心脏外科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10年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即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MICS较之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和患者的认可。MICS的各类手术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再血管化手术发展最快。随着瓣膜病微创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大血管病微创手术的相继开展[1],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成功实施,腔镜技术的不断开展和各项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MICS的前景已经初现曙光,并将在新世纪成为心血管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1MICS的概念和内涵MICS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多长的切口才算小切口,体外循环的各种动静脉插管切口是否也应采用小切口,手术的路径、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的时间等等。心脏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创伤对手术效果影响非常明显。心脏外科一贯强调的心肌保护,实际上是最早最朴素的微创理念[2]。当有学者提出尽可能缩小切口长度而减小创伤的观点时,微创理念得到了最直观的表现。但同时微...  相似文献   

20.
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优点和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对23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 除1例患者改行常规开胸手术外,其余22例均采用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手术,手术时间2~3.5h。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死亡,术后5.7天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随访3个月~3年,21例饮食基本正常、身体健康,2例死亡。结论 微创开胸小切口技术治疗食管癌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